> 奕劻愣了愣,这倒是的确如此,李安生越是嚣张跋扈,越是说明他没有野心,要不然,除非是傻子才会不断的惹怒朝廷中枢。
“再怎么说,李安生也是勇于任事的人,肯干事还是好事情,就怕尸位素餐,可惜,如今官场上尸位素餐贪赃枉法的官员太多太多。”
载沣也算是几位王爷之中最具有正义心的,要比奕劻等人耿直的多。
大清的状况堪忧,让这位摄政王常常生出灰心丧气的心情,忧虑、焦躁,过去这些情绪很少出现在他的身上。
他踌躇满志,本来想大展拳脚一番,可是,不但有掣肘,更有自己信任的人不断出岔子,很是失望。
李安生只要不野心勃勃,他很愿意重用这样的人。
“钢铁厂进行改造,马上会有新设备进来,一年才几千吨钢,这怎么行?最起码要三万吨钢铁年产量才能够满足自身需求。”
为了节省成本,李安生决定自身改造,并且扶持周边企业,使得制造局在材料采购上尽量从国内购买。
黑龙江已经有十余座三百吨的氧气顶吹高炉,受限于运输以及矿山规模,李安生不得不作出了在奉天与上海同时兴办大型钢铁厂的决定。
在没有充足的资本时,涉足大型钢铁厂是自寻死路,如今有庞大的资金,以及技术支持,来自美国之星财团的援助,百万吨规模的钢铁厂正当其时。
要知道,一战开打后,钢铁的价格可是翻了数番的。
将来民族工业要发展,民族造船、机械行业的崛起,对铁路的需求,自身对钢铁的需求也是可以预期的,现在不建大型钢铁厂,将来就要后悔莫及。
张士衡得知李安生准备将制造局的钢厂产能提高到一万五千吨每年,也是相当兴奋,如此一来,基本能够满足江南船坞以及制造局本身需求,不用向日本购买钢铁。
“我准备将炼钢厂、熟铁厂合并,成立炼钢局,将江南船坞彻底独立为江南造船厂,原先的轮船厂、锅炉厂与水雷厂都合并一起,枪厂、枪子厂合并为枪械局,炮厂与炮弹厂合并为火炮局,将机器厂、木工厂、铸铜铁厂合并为机器局,另外,火yào厂升格为火yào局,将来也是重中之重。我们不但要提高产能,而且还要成立研发团队,在提高工人积极xìng的同时,也要提高技术研发积极xìng。包括各局各厂,凡是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技术与建议,都要重奖。”
“其实我们的制造局引进设备与技术并不落后,关键还是制度问题,官场习气弥漫,封建官僚作风严重,管理不善,产品的废品率之高,làng费现象之惊人,种种**行为的泛滥,让我还真是开了眼界。制造局进展缓慢,产品成本高,实效差,不大力整顿,一直如此温吞水一般,我是受不了的。既然官办的本质无法改变,那么我们就灵活些,xiǎo范围实行承包,官员与职工施行股权jī励,彻底商务化运作。还有,工人劳动强度大,待遇低,这也要改善。工会就不必要了,专mén成立工人福利待遇调查处,不断的让工人的福利待遇跟上时代。”
李安生的想法很多,比如在研究局设立专mén学校,用来培养技师与技工,壮大技术团队,只是眼下事情繁杂,一时还顾忌不到。
张士衡得到了载沣的嘉奖电报之后,知道朝廷是默许了李安生对制造局的大清洗,这个后台硬实的很,也放下心来,还在工人之间广为宣传,提高工人的认知度。
李安生也明白无误的告诉他,他已经递了折子,奏请委任他为制造局总办,兼苏松太道道台,这也让他很是感jī。
要知道,这个官位虽然对他不是很渴求,但是作为李鸿章的外甥,他还是想要有所作为的,只是他的身份注定,他无法爬到更高的位置。
李鸿章时代已经过去,李氏家族固然还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但是新的世家大族正在通过联姻形成,他们早晚要靠边站。
通过跟随李安生,更能直接挂靠在两江总督程德全的羽翼下,谁都知道,这位总督大人与李安生是忘年jiāo,也是铁杆盟友。
况且程德全刚到两江,没有什么人脉,正需要自己的班底。
只要张士衡识时务,将来他还能爬到更高的位置上头。
500万两银子的投入,如同一股强心剂,打入了江南制造局,更有朝廷的认可,制造局上下士气大振,源源不断的有新设备进入,还有洋人技师,带来了新的气象。
李安生也有闲工夫,让张士衡陪着视察江南船坞。
江南船坞上下也得知了新任巡抚大人准备将船坞改为江南造船厂,级别上与江南制造局平等,很是欢欣鼓舞。
过去他们虽然半独立,但还是要受制于制造局,不得不承担高昂的成本,如今他们的掣肘彻底去除,自然是更有干劲。
张士衡作为江南制造局总办,将来要兼苏松太道,仍然对江南造船厂有制衡作用,所以,李安生的这个任命就很有水平,既能让江南造船厂丢掉包袱,自由发展,又能让张士衡在总体上把握大局。
江南船坞是江南制造局最为生机勃勃的一个厂子,刚进入船厂,李安生就感受到了这股气氛。
第二百七十四章 江南造船厂激将法
第二百七十四章江南造船厂jī将法
“有没有信心超过耶松船厂?”
江南船坞总办薛策是个实诚人,头脑也聪明,江南船坞的商务化经营都出自他手,不仅专接轮船招商局的业务,也在长江航运与近海航运打开了局面。
不仅能够修造xiǎo型船舶,逐渐的准备与耶松船厂展开全面竞争,在中大型轮船上与其竞争。
“若是无人干涉,掣肘,超过耶松船厂只是时间问题。”
张士衡很是尴尬,比较薛策还是他的属下,这家伙也太耿直了些。
李大人可是大刀阔斧来改革的,不是来干涉你,掣肘你的。
薛策多少还是听到了李安生对制造局大清洗的风声,他也怕李安生太过强势,干扰了江南船坞大好局面。
目前江南船坞的商务化经营还是相当成功的,最怕的就是有人横加干涉,破坏了大好局面。
官办实业就是如此,每换一任主官都要来搞些政绩,好一点的萧规曹随,只是略微改动,差一点的则自我表现一番,外行指挥内行,遇到糟糕的,不懂装懂,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要坑害整个企业的前途。
江南制造局历史上并不是没有这样的官员,使得制造局建造军舰的道路曲折艰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你们做的很好,若是能一直这么下去,我自然不允许任何人来干扰你们。但是,江南船坞的发展我还是嫌慢,怎么样?说说你今后几年的规划,或者说打算?”
薛策紧皱着眉头,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