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冰心传 > 第13部分

第13部分(2 / 2)

做为一名严肃的作家,冰心愿意用自己的作品,来反映她所熟悉的现实生活,表达她这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感受和感慨。而做为一名端庄的女性,她却不愿意走出家门和校门,到社会上去活动,去交际。这种娴雅的作风,这位女作家保持了一生,除了非常必要的活动之外,她是很少走出家门校门的。这真象唐朝诗人王昌龄的那句诗所写的一样:“一片冰心在玉壶”。一个始终保持着清高节操的知识分子,一生都能做到这一点,也是很不容易的。

那时候,年轻的一代,正在冲破长期封建思想的桎梏,开始有了正常的交往。而处世谨慎的冰心,却在一篇名为《“破坏与建设时代”的女学生》的文章里,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现在已经渐渐的有了男女‘团体’和‘个人’的交际,但是若没有必要的时候,似乎不必多所接近,因为这种的交际很容易起社会的误会心。”

而她的文学写作实践,也确实正处在欣欣向荣的高潮时期。

她已经用“问题小说”为自己的创作开辟了道路,她又用散文、小说和诗歌,探索着人生的意义,现在,当她成了文学研究会中的一员之后,她仍然一如既往地,孜孜不倦地继续探索着人生与社会的诸问题,以及解决种种问题的方法。

在参加了文学研究会之后不久,这一年的4月10日出版的《小说月报》第12卷第4号上,冰心就又发表了一篇引起强烈反响的小说《超人》。

鲁迅在这篇小说发表十四年之后,在评论中国二十年代的小说时,曾经这样地讲到当时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在北京这地方,——北京虽然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但自从支持着《新青年》和《新潮》的人们,风流云散以来,1920年至1922年这三年间,倒显着寂寞荒凉的古战场的情景。”①

……………………

①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冰心在《超人》中描写的男主人公何彬,就是生活在这片好似寂寞荒凉的古战场一样的土地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的,患有阴郁症的一位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

何彬表面上很“冷”:“他住的那一座大楼上,同居的人很多,他却都不理人家,也不和人家在一间食堂里吃饭,偶然出入遇见了,轻易也不招呼”。“他不但是和人没有交际,凡带一点生气的东西,他都不爱;屋里连一朵花,一根草,都没有,冷阴阴的如同山洞一般”。其实,他的这种表现,都是内心痛苦的反映,不过是他的满腹理想,一腔热情,在现实面前遭到碰壁之后,在他的心里引起的巨大失望,扭曲地发泄出来的结果。

他常常痛苦地叨念:“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人和人,和宇宙,和万物的聚合,都不过如同演剧一般:上了台是父子母女,亲密的了不得;下了台,搞了假面具,便各自散了。哭一场也是这么一回事,笑一场也是这么一回事,与甚互相牵连,不如互相遗弃;而且尼采说得好,爱和怜悯都是恶。”

但是,他的这种厌世的思想,却因为受到了一个纯朴、天真、可爱的孩子——禄儿的启发和感召,而转变了。

禄儿在病中的呻吟,使何彬忽然想起了许多童年时代的往事——他的慈爱的母亲,家中院里的鲜花,还有天上的繁星,等等。尤其是当何彬本人也病倒了之后,护理他的白衣妇女,使他以为是慈爱的母亲已经来到了自己的身旁,特别是在何彬的帮助之下恢复了健康的禄儿,也到医院里来看望他,给他留下的那一段话:“我有一个母亲,她因为爱我的缘故,也很感激先生。先生有母亲么?她一定是爱先生的。这样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了。所以先生必要收母亲的朋友的儿子的东西。”

禄儿的这一段歌颂母爱的话,深深地震动了何彬的灵魂。这个原来被人认为心肠很冷的人,竟然泪流满面。他不仅接受了禄儿的启示,而且极为诚恳地向这个孩子表示:“我再深深的感谢你从天真里指示我的那几句话。小朋友啊!不错的,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

在《超人》中,冰心想用母爱这一个无病不治的药方,来医治象何彬这样的患着忧郁症的青年人。这正如她在《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中,想用童心这一个无病不治的药方,来医治凌瑜这样的患有厌世症的青年人一样。这是她的善良的愿望,她希望象何彬这样的同时代人,能够从苦闷、悲哀、抑郁、幻灭的精神境界中摆脱出来,重新走上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人类的道路。

因为当她自己苦闷、彷徨的时候,她也是用“母爱”这一无病不治的法宝,来医治自己的: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①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②

……………………

①冰心:《繁星·三三》

②冰心:《繁星·一五九》

然而,冰心为何彬、凌瑜这样的青年找来的医治厌世病的药方,是否就是一剂对症下药的药方呢?

童心,母爱,这两个被冰心崇尚得甚至已经带上点儿神化了的情感,是否就是医治一切精神疾病的无往而不胜的法宝呢?

不管是否如此,反正《超人》发表之后,立刻在知识分子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为冰心的《超人》审稿的茅盾,在《小说月报》发表达篇小说时,特地用“冬芬”作笔名,在这篇小说的末尾,加了一个《超人·附注》:“雁冰把这篇小说给我看过,我不禁哭起来了!谁能看了何彬的信不哭?如果有不哭的啊,他不是‘超人’,他是不懂得吧!冬芬附注。”①

……………………

①《小说月报》第12卷第4号,1921年4月10日出版。

头脑冷静的茅盾,竟然能被这篇小说感动得流泪,可见冰心笔下的何彬,是如何的典型了。他确实地代表了当时一大批具有如此思想感情的青年知识分子。

象何彬这样的一批青年人,在“五四”运动的高潮中,急骤地觉醒,抱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认识,投入了乐观救世、改革社会现状的呐喊洪流之中,不久,就在中国特有的现实生活面前,到处碰壁,一直碰得头破血流,因而又急骤地跌入了悲观厌世,甚至是悲观恨世的深渊之中。其中有些痛苦得不能自拔的青年,就走上了与社会决绝,因而决心自杀的道路。翻开当时的报刊,有关这类青年自杀的报导,时有所见。

冰心通过凌瑜、?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