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与公孙靖宇在人群外看了一这幕,暗暗好笑,这小小伎俩,就让这些波斯人信以为真,激动如斯,嘿嘿!
其实光明神嘴里会发出声音,那是用一根金属管通到光明神嘴里,声音从别外通过金属管传过来,听起来就像从光明神嘴里发出的一样。至于金光,往火盆里撒些松香粉末什么的,就会有金光升腾的观感。
公孙靖宇笑过后,问道:“大哥,你为什么要帮这波斯王子?”
“闲来没事,顺手为之。”李昂随意地答了一句,然后带着公孙靖宇离开了波斯袄祠,过了金光门大街,来到西市找了一家酒楼,一起吃午饭。
酒足饭饱之后,李昂才说道:“贤弟,我帮塞路斯,只是顺手为之,他能走到哪一步,那就看他的本事了。至于你,也要帮帮他。”
“啊?我?我怎么帮他?”公孙靖宇放下酒杯,一脸茫然地问道。
“贤弟,你回去之后,就把我的话跟你父亲说说,让你父亲在适当的时候,替塞路斯说几句好话,以便让塞路斯的奏请能在朝堂上更顺利地通过。还是老规矩,别说是我说的就行了。”
“大哥,什么话?”
“大食政教合一,而且他们的宗教有比较强的排他姓。他们统治之下,强迫所有百姓信仰他们的宗教;不像我大唐,百姓拥有信仰自由,你想信道教也行,信佛教也好,官府不会干涉。
纵观历史,无论是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冲突,往往都是暂时的,都可以化解。唯独有文明的冲突,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都难以化解。
大食人与突厥这些游牧部族完全不同,突厥这些游牧部族还没有高度的文明,同化起来相对容易。大食人则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强大的文明体系,很难以同化。
我大唐现在虽然主宰了河中地区,但西域离我中原太遥远了,当地的百姓又多是胡人,一旦与大食人正面冲突,我大唐就必然会处于劣势;
即便我大唐在军事上取得几场胜利,也于事无补,因为大唐不强迫百姓的信仰,而大食人刚好相反,他们用强迫的措施改变人们的信仰;
时间一久,整个西域就会整个被他们的宗教侵蚀。到那时,因为信仰的问题,整个西域会很自然的对我大唐产生一种排斥。
失去了文化认同的基础,我大唐对西域的统治将变得十分困难,一旦我大唐国力稍弱,则西域必然不保。”
听到这,公孙靖宇迟疑地问道:“大哥,有这么严重吗?”
李昂瞪了他一眼说道:“你在怀疑大哥的话?”
“不不不,小弟不是那个意思。”
“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我大唐如果能扶助波斯复国,就能以波斯为屏障,挡住大食的宗教入侵。
大哥我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能不能扶植起波斯作为屏障,将关系着西域千秋万代的长治久安。因为信仰是一种很可怕的力量,它能根植于人们的骨髓,改变人们的思想,瓦解你的统治基础。”
李昂说得这么严重,公孙靖宇心里不禁有些忐忑,他咽了咽口水说道:“大哥,你放心,我一定会把你的话一字不漏地向我父亲转述。”
李昂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另一方面,还是因为西域距离中原太遥远,连通西域的河西走廊这条通道又太脆弱,时时受到吐蕃人的威胁,因此,我大唐在西域需要一个可靠的盟友。
而波斯是最理想的选择,如果能把波斯扶植起来,让其感恩戴德,一旦西域有事,中原难以及时救援或无法救援时,西域还可以得到波斯的援助,不至于全部沦陷;
另外,现在吐蕃仍然是我大唐最大的威胁,我大唐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而扶植起波斯这个盟友,对我大唐加强西域的统治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有了波斯这个强大的盟友,不但可以对西突厥以及西域诸胡形成强大的震慑,同时还可对吐蕃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为最终降服吐蕃打下良好的基础。”
李昂说完,公孙靖宇再次保证,一定会把他的话向自己的父亲转述。
李昂自己则在当天下午,到左相府上拜访了李适之,把对公孙靖宇说过的话,向左相李适之复述了一遍。
*****************
PS:这两天竟然飘起了小雪,冷得键盘要用锤子敲才敲得动,可怜我的小手一个个冻得跟红萝卜似的,光明神阿胡拉呀,请你赐予我光明我温暖吧。
求订阅,求推荐!
。(未完待续。)
第0221章逃离相府
李昂在当天下午,到左相府拜访了李适之,把对公孙靖宇说过的话,向左相李适之复述了一遍。
李适之听完之后,看着李昂,久久不语。
李昂没想到他是这种反应,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相公,学生知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但扶植波斯这件事,并不是单纯的朝政,实际上这是一件关系到华夏文明传承、传播的大事。我等读书人,理应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重任。”
李适之听到这,再一次被李昂深深地震撼了。他突然击案而起,感慨万端地说道:“好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日之啊!论经学功底,你还有所欠缺,但论这胸襟见识,以及担当的精神,本相不及啊!只要加以时日,日之的成就,实不可限量也!”
“学生轻少识浅,岂敢与相公相提并论,学生惶恐!”
“哈哈哈……。。你就别再提什么惶恐了。正如汝阳王所言,你呀,实没有过惶恐之时。”
李适之又是感慨,又是高兴。他向皇帝进奏,请广开言路,为朝廷广招人才。李林甫就向天子奏称,如今圣明之世,野无遗贤。
现在,李昂这样的人才尚遗落民间,在李适之看来,就是对李林甫最有力的回击。
“日之啊,你不必自谦,接着说,接着说!”
如果能说服左右相两派人马都支持扶植波斯复国,那么这件事就基本没有什么阻力了。李昂在这件事上还是很上心的,他内心实不不希望,因为其他宗教的影响,造成文化上的差异,让西域成为乱源。
“相公,文化认同,这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石。我大唐实行信仰自由的政策,而大食却是用国家的意志,强力在推广他们的宗教信仰。两大文明的竞争,我华夏文明实处于劣势;
特别是在西域,我大唐的控制力时强时弱。自太宗以来,安西四镇几度兴废,这是历史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西域迟早会被大食人的宗教入侵;
到了那时,没有了文化认同,我大唐想继续统治西域,将难上加难,因此,学生以为扶植波斯王国以为屏障,挡住大食的宗教入侵,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公啊!此事关系到西域千秋万代的长治久安,在这件事上,学生没有一点私心,完全是为了西域的长治久安着想,还请相公明鉴。”
李适之颔首道:“日之所言,非常有道理。就本相所知,波斯和我中原历朝历代皆有交好记录,我大唐也一直有意支持波斯复国;
如果塞路斯真的要自筹经费,自建军队用于复国,我大唐是乐见其成的。如今听了日之一席话,本相也是支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波斯一些援助。”
李昂听了,长揖道:“相公深明大义,高瞻远瞩,实乃我大唐不可多得良相也!”
“哈哈哈………日之啊,今夜就留在我府上陪本相喝几杯吧。你呀,这些天是不是有意躲着本相啊?”李适之故意板起脸来,不满地瞪了李昂一眼。
“岂敢,岂敢!相公日里万机,学生不敢过多打扰而已。”李昂连忙解释道,再者,这些天学生多在西市盘桓,主要是想向西域商人多打听一下大食国的情况。不瞒相公,经过这些天的努力,关于大食国,学生略有所得。”
“哦?日之快说说,你对大食国有何独到的见解。”
李昂拱手为礼说道:“大食国本是一个疆域比我大唐还要宽广的国家,他们信奉大食教,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