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步步惊唐 > 第182部分

第182部分(1 / 2)

>

说到这些,李昂情绪显得很低落,犹如一个彷徨无助的孤儿,让人看了心酸。有殿中的小宫女听完后,甚至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了。

李隆基看着他,慨然一叹,从相貌上看,李昂确实和自己那次子有几分相似,甚至有几分自己年轻时的神韵。

刚刚他已经让高力士去查过了,那玉扳指确实是出自宫中,雕刻这枚玉扳指的工匠叫许大仓,虽然人已经死了,但还能清楚的查到,正是这个叫许大仓玉匠在开元十三年,为他那刚刚改名为李鸿的次子雕琢的。

从玉扳指上的两句话,不难看出当时自己那身为太子的儿子是何等的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只可惜……往事不堪回首啊!

每每想起赐死三个儿子的事情,李隆基心里就有些发堵。

他已经让高力士接着去查,看看这枚玉扳指怎么会落在李昂的襁褓之中,如果李昂真是自己的孙子,怎么又会被遗弃在剑南路边。

还有太多的疑问,让他无法确定李昂就是家自的骨血,但光从相貌上看,那种亲切感却已油然而生了。

“李昂,令师姓丘,捡到你时,你尚在襁褓之中,他为何没有让你跟着他姓丘,而让你姓李?”

“据臣的先师所言,让我姓李,是因为当时襁褓上绣有一个李字。所以后来我们在剑南道寻亲时,重点打听的也是李姓人家。只是没有哪家十九年前丢失过婴儿的。”

“李昂,王忠嗣在朝堂上的话你也听到了,你的身世恐怕非同一般,你对朕所说的每一次话,都不能夹有谎话,否则就是欺君大罪,朕定不轻饶!”

李隆基的脸色突然凌厉起来,身为九五之尊,他的气势非同一般,李昂立即感受到了巨大的压迫感。

他连忙说道:“陛下,王大使所提到的关于微臣相貌之事,微臣以为,那只是王大使错误的猜测,当不得真。微臣的先师是在剑南道灌口镇外的山道边捡到我的,若真如王大使所猜测的那样,微臣当时根本不可能被遗弃在那样的地方;

再说了,单凭襁褓上的一个李字,微臣到底是不是姓李都难以断定。更何况,这世上相貌长得近似的人多的是,这一点更不足为凭;

臣以为,陛下不可把此事当真。臣就是一个弃子,从小四处飘零,饥一顿饱一顿,时常被人骂做小乞丐的孤儿,身份卑微,有如草芥,和皇家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牵连;

现在蒙陛下天恩,赐臣以进士出身,不管臣的生身父亲是谁,臣生是大唐的人,死是大唐的鬼,其他非分之想,臣不敢有。臣一心只想为陛下尽忠,为大唐尽我的绵薄之力。”

李昂疾口否认自己是皇家血脉的可能,态度非常坚决,这是李隆基没有想到的,他这是要自己争一口气吗?或者对当年三庶人之事,还有忌惮?又或者根本不愿再和皇家沾上什么关系?

李昂似乎不愿在自己的身世上多作纠缠,他随即转开话题道:“陛下,吐蕃向来是我大唐的心腹大患,其拥兵六十万,虎踞于高原绝域之上,我大唐即便举全国之力,恐怕也难以真正奈何得了他,否则以太宗皇帝的英明神武,也不会送文成公主前去高原和亲了。

不过时过境迁,在臣看来,吐蕃虽地处绝域,占尽地利,但也并非完全拿他没有办法。陛下,光凭我大唐的外力,确实难以根除吐蕃这个心腹之患,但这世间再坚固的堡垒,也抵御不了来自内部的破坏;

如果我们能从内部着手,分化吐蕃各部,然后再来个里应外合,便有可能彻底平定吐蕃,除此心腹大患。”

如果是别人说这些话,李隆基最多是一笑置之,认为是臣子为了讨赏而夸夸其谈罢了。

但李昂说出来,却又不同。

李昂曾带着五十人深入吐蕃,生擒吐蕃大论,并成功离间了吐蕃赞普与达延部,使吐蕃赞普最终对达延部大肆清洗。

有这样精彩的案例在,李昂说出的话给人的感觉就可信多了。

他的话题转变得虽然有些突兀,李隆基的兴趣还是立即被吸引了过来,随即问道:“李昂,针对吐蕃你有何良策,不妨向朕细细道来,若是可行,朕定会采纳。”

李昂成功转开了话题,反而不急了,关于怎么才能平定吐蕃,他虽然有过构想,但在皇帝面前说话,必须掌握好分寸才行;

说得少了,引不起皇帝的重视,说多了,万一做不到,那就是给自己挖坑。(未完待续。)

第0366章平蕃策

一边面,李昂经杨男劝告,想尽快躲开长安这个政治漩涡,避到陇右去,现在对他来说,陇右是最好的所在。

因为连番大捷,在陇右他有极高的威望,董延光这个敌人又没了,可以放开手脚来干。

另一方面,吐蕃这个大唐最大的威胁其内部有苏毗部这个内应在,在陇右他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所以李昂趁这个时候,抛出平蕃策。

当然,他说话非常审慎,只是给李隆基提供一个可能,绝不夸口说自己一定能平定吐蕃。

要知道吐蕃那可是拥有六十万大军的强大国家,而且地处高原,易守难攻,哪怕苏毗部真的愿意全力合作,也不能保证就一定能平定吐蕃。

延英殿内,静悄悄的,宫女们沏上了新茶,李昂接过谢恩之后,认真地说道:“陛下,臣率兵深入吐蕃时,曾连破多个吐蕃部族,从这些部族酋长口中讯问出不少吐蕃的内情。因为吐蕃各部成份复杂,加上地广人稀,且多是以游牧为生,因此吐蕃比较难象我大唐一样,采用中央垂直统治的郡县制。实际上吐蕃的政治体制相当于各个部族的联盟。赞普之下,各部族皆有首领,这些部族首领世袭罔替,对本族有着高主的自治权,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这种政治体制在其赞普实力雄厚时还能维持,一旦其赞普的控制力下降,必定会分崩离析。

吐蕃四大部族苏毗、羊同、党项、吐谷浑,无不是被吐蕃打败之后不得不臣服于吐蕃的。

其中苏毗在其女王当国时,实力比吐蕃本部还强大,文明程度也更高,臣在吐蕃时打听到,苏毗部之中有很多人内心并不甘愿受吐蕃统治;

苏毗部实力雄厚,吐蕃兵马粮草,半出苏毗。因此吐蕃赞普对苏毗王也极为忌惮,长年以各种理由将苏毗王滞留在逻些。不让其返回苏毗本部;

这次臣以离间计,促使吐蕃赞普对达延部大肆清洗之后,表面上看似事情很快平静了,但此事对吐蕃各部所造成的影响。其余波远远没有平息。吐蕃赞普对各部族的猜忌之心愈发强烈了,这必然会让各部更加离心离德。

臣在吐蕃时,曾抓到一个出身苏毗部的番将,他向臣声称,只要臣放了他。他回去一定会尽力说服苏毗王来投我大唐。当时臣以为他只是为求活命才这么说,不过臣当时觉得,一个番将而已,杀之亦无多大作用,便怀着试试看的心里,放他回去;

不想臣回到鄯州后不久,苏毗部有一位卓玛公主还真派那名番将前来联络微臣,虽然这位番将非常谨慎,但其冒险前来鄯州本身就说明了苏毗部确实有投唐之心……”

李昂说到这里,李隆基已为之动容。忍不住打断他道:“李昂,此事当真?”

李昂拱手答道:“陛下,这等大事,微臣岂敢信口开河?只是当时微臣只是一个小小的兵曹参军,不敢向对方许诺什么。由于事关苏毗部生死存亡,那位番将又过于谨慎,因为臣曾饶他一命,他只相信臣,却不愿与我去面见王忠嗣王大使;

臣也办法,只得告诉他。如果苏毗部真的诚意归附大唐,让他回去之后,请苏毗部的卓玛公主暗中遣人到长安面君。到时候陛下金口玉言,给出的许诺自不会有假;

苏毗来使说这事他做不了主。要遣使长安需要回去请示他们的卓玛公主才行。随后接连发了了合川守捉大战、石堡大战,两国陈兵边境,交通阻断,至今也未见苏毗部再有来使。”

李隆基听到这不免有些失望,吐蕃是大唐最强大的敌人之一,时刻威胁着剑南、陇右、河西、安西万里疆域。李隆基踌躇满志,想打下前所未有的功业,对吐蕃的情况自然仔细了解过。

苏毗部是吐蕃最大的部族,如果能挑动苏毗部举族来投,或是和大唐里应外合,对吐蕃不难形成巨大的打击,甚至是致命的打击。

李昂让他看到了希望,但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当然,李昂肯定不会让他完全失望,于是接着说道:“陛下,以臣的观察,苏毗部有心归附大唐,应该不假。;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