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的念着佛号,这就是功德,就可以转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去。
死亡并非意味全盘毁灭,乃为另一生命之肇始,人亡故后,会随三种力量而去。
1、随业而去:随所造善恶业中最重者投生,业即为一种造作,具因果之连锁性。商有商业,工有工业,行善有善业,也叫做德,为恶有恶业,万般带不去,ωωω┏uМDtxt┏còm》提供uМd/txt電孖書下载唯有业和德随身。
2、随念而去:意即随起心动念而去。举例言之:一人每日瞋恚愤怒,此发怒之力量(念头)胜过其他,以瞋心将化作火,此人临命终极易堕地狱。若贪念重,执着子孙、财产,临命终强者先牵,何种念头最强,即顺该念头去投胎。
当知,修行即在修正自己的念头,也就是心性。若不识此,虽拜佛、礼忏、作早晚课,却未在修正念头上下手,念头始终于原地打转,未能宽恕他人,芝麻小事即被束缚,虽终日念佛,然闲来即道人长短,徒重形式,未掌握修行要旨。
如实修行者就是修这颗心,要修到执著无一漏才算功成圆满的。
3、随习气而去:习气极难断,这个就是生生世世人的观念的累积,其实就是一种执著心,这个就会影响到人以后的生生世世。
人于气绝命终后,神识脱离色身,尚在昏沈恍惚之境,约三、四日,犹不知己身已亡。待见亲属为己设供祭拜,方觉察与亲友已成隔世。
此时业力形成之烈风,骤然吹起,中阴唯有任其摆布。强大光焰伴随雷电巨响,令中阴心胆俱裂。
无数食人夜叉、野兽紧追不舍,凄厉哀号不绝于耳,又复狂风暴雨、山崩海啸,中阴惊惶失措,四处逃窜,又被追逼至深不可测,象征自身累劫贪瞋痴之白、黑、红三座悬崖绝壁。
此情此景系亡者业力所感,生前行善,感得乐境;生前为恶,感得苦境。故生前所作所为,所思所虑,影响至剧。
所现景象,象征前世习性,暴风雨表贪欲,烈风表瞋恚,黑暗表无明,喧扰表冲突之情绪与习性之结合。
中阴因历诸苦,急欲觅色身栖止。此时,五方佛界交替放射耀眼灿烂之蓝光、清净白光、黄光、红色宝焰妙光及强烈绿光,奈因业力满身,中阴反畏惧不前。
六凡道之劣光亦倏忽显现,天道之微白光,人道之浅黄光,阿修罗道之淡绿光,地狱道之黑烟,饿鬼道之淡红光,畜生道之浅蓝光。
因六道之光其柔和暗淡,中阴业力应感何道,彼道之光即愈显而易见,遂投生于彼,此即其来世父母行淫之光。
中阴身为业风吹至父母交媾处,以宿世业缘,遂生强烈执着。若喜爱母亲,对父亲欲取而代之,则转生为男众,反之,则转生为女众。
若见天界宫殿,天神持天衣伎乐来迎,则转生天界;若见鸿雁成群,嬉游湖上,即生东胜神洲;若见雌雄牛马于湖边啮草,即生西牛贺洲;若见宫室辉煌,即生南赡部洲;若见湖边有树木、牲畜,即生北俱卢洲。
若投生人趣尊贵之家,则见豪宅华厦、美妙园林;若托生于下贱之家,则置身竹草丛生之处,耳闻种种纷乱威逼之声;
若见丰茂树林,及相对旋转之火轮,即投生阿修罗道;若见山石穴窟、深洞或鸟巢,投生于畜生道;
若见寸草不生之荒漠、地中浅洞、朽草枯根等,则托生于饿鬼道;若闻悲凄歌声,身不由主被驱入昏暗处,但见黑、白屋宇杂列,中阴身感烈火焚烧,则投生热狱,若觉寒冰酷冷,则投生寒狱。
中阴身可随心所欲,穿墙走壁,念头所到,无所不至。唯佛之金刚座,及母体之子宫无法穿过。前者为佛证悟之处,后者表再度轮回之入口,一旦投生,中阴身阶段即告结束。
第二十二章 三界如火宅
人通过各种的善行,累积功德,因为这个缘故,可以转生为天人,享受到天人的种种福报,快乐。
三界天界是非常的美好,一切具足,是人不能想象的那么的美好,天人看人间界,觉得人间界就象粪坑那么的脏的。天人要是靠近了人,都会捂住那个鼻子,因为难以忍受人的那种味。
但是三界也不是人真正的家,正如人间界不是人的家一般,人不过是匆匆过客,其实三界天界也是这样。
人最初的来源,也就是创造你那个纯洁灵魂的地方,比起这个三界仙界来,也是好上一千倍,一万倍不止。
三界天界在如来看来,也不是一个好地方,就象一个残破,蛇虫鼠蚁遍地,四周已经燃起熊熊大火,随时会崩塌毁灭的火宅。
为什么会这样说?三界的天人,都会耽迷在各种的享乐之中,在享乐中就会产生种种的欲望执著,这样就会一步步的堕落。
当这个天人的福报没有了,就会重新进入六道轮回,要是掉到三恶趣的话,那就是永无出头之日,在罪业牵引下,会一掉再掉,最后的结果是非常悲惨的。
成,住,坏,空,是这个宇宙运行的规律,在三界众生来说,那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是在如来看来,那也就是一个非常短暂的过程。
越是底层的空间,这个时间也就越快,那这个劫难也就来得越是快,越是频繁,人间界有各种的劫难,同样的,三界天界也会存在这个劫难的。
两个佛的智慧相当,两者之间相互一笑,你也明白我的想法,我也明白你。就是这个佛法讲出来,佛之间就能彻底地明白,会赞叹说,讲的太好了,非常的殊胜和功德无量。
和人讲这个佛法就比较难,讲高了听不懂,讲低了又起不了作用,最难的就是无论你怎么说他都不相信。
佛在讲法时,这个天人都听明白了,这个佛法太好,太伟大了,这个天女都撒花来供佛,天花乱坠,非常的壮观。连这个顽石也都点头了,认为说得太好,太对了,但是有的人就是不相信,认为你讲的都是假的,没用的。
人就是这样,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佛法是讲给相信的人听得,释迦牟尼佛本着慈悲的心,用种种的方便给众生说清楚这个三界如火宅的问题。
众生看着自己周围的世界,习惯了,都会感觉良好的。就像一个人长期在一个肮脏,散发种臭味的囚房呆久了,也就习惯了,也就不觉得脏,也不觉得臭了。慢慢的,他也觉得这里不错呢,挺自在的。
众生都在迷中,迷在自己身边的世界中,忘途不知返。释迦牟尼佛就曾经给众生讲清楚这个成,住,坏,空的法理,还有这个劫难的存在。
劫,又叫做时分或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问。
劫的种类很多,每一劫在转换过程之中,常有很多灾害发生,在劫难逃,从而将劫和难连在一起,称之为“劫难”,就是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内就会发生的巨大灾难。
劫分小劫、中劫、大劫三种。
小劫:从人寿十岁算起,每过一百年增加一岁,加到八万岁;然后再从八万岁,每隔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叫做一小劫。
中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个中劫。
大劫:四个中劫为一个大劫。四个中劫分别是:成劫、住劫、坏劫、空劫,如此成、住、
坏、空四个中劫相续循环一次为一大劫。
劫的时量是非常悠长的,非算数所能计量,不是凡人的思想概念所能理解,所以释迦牟尼佛又用这个譬喻来形容它,使人能更好理解。
草木喻:将大千世界的草木,尽皆寸斩为筹,每逢人间百年即取一筹,直到取尽此筹,是为一劫,名为“草木喻”。
沙细喻:周边宽广四十里的河滩,内中装满如面的细纱,每逢人间百年则取一粒,直到取尽此沙,是为一劫,名为“沙细喻”。
芥子喻:有一座城,四面宽高各百里,当中堆满芥子,每逢人间百年则取一粒,直到取尽此芥子,是为一劫,名为“芥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