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超凡入圣之路 > 第48部分

第48部分(1 / 2)

>

何谓三苦?

1、苦苦。世人既有生死之身,已经够苦,加上众苦逼迫,简直苦上加苦,故谓之苦苦。

2、坏苦。那是每当偶尔出现的快乐失去时,所产生的痛苦。

3、行苦。那是诸行无常、不停变化、不得安定所引起的痛苦。

何谓八苦?

1、生苦。在胎如处牢狱,出胎如钻穴隙,嫩肤一遇空气,痛如刀割,所以初生的婴儿,

无不呱呱大哭一场。

2、老苦。人的身体发育到了顶点,即是老化的开始。这时生理退化,渐渐眼花耳聋,

气虚体弱,动作迟钝,步履蹒跚。

3、病苦。人体由地(固体)、水(液体)、火(温度)、风(气体)四大元素所组成,四

大不调时,就会生病,缠绵床第,呻吟不已。

4、死苦。死之苦比生之苦更剧烈,人将欲死,四大分散,痛如五马分尸,实非笔墨所能形容。

5、爱别离苦。生离已凄怆,死别更断肠,以及好景凋逝,财产毁于一旦,凡此种种,都常使世人泪满襟。

6、怨憎会苦。人与人之间有恶的因缘,例如恶的眷属来败家争吵,家不得安宁;或时常与仇人见面,针锋相对,都是难以言喻的痛苦。

7、求不得苦。求名求利,以及所谋不遂,皆令人百般无奈、迷茫、失望,浩叹造化弄人。

8、五阴炽盛苦。五阴又名五蕴,即色受想行识。它的作用炽盛,把人原来纯洁的灵魂都给盖覆了,使人迷惑颠倒,妄生分别执着,造作诸业,故人死之后,复须再生。

人在迷中,往往在错误的路上打滚,造业之后又要消业,在一种恶性循环中起起伏伏,永无解脱之日。

何谓无量诸苦?人人除了上面所说之三苦、八苦之外,尚有来自人与人之间的无礼、侮辱、诽谤、污蔑、漫骂、冤枉、加害等等,并有还有来自自然界的日晒、风吹、雨打、饥渴、寒热等等,这些要是超过了人的忍受力之后,也是一种非常大的痛苦。

〖二、集圣谛〗:这就是产生各种苦的生因,他能集生死苦,故称为集圣谛。因为在我们过去造种种的业形成因缘,加上过去与现在种种烦恼的引发,使我们受种种苦。所以这个集圣谛所要讲的就是烦恼以及烦恼所造的诸业行。

烦恼,人有八万四千烦恼,其中的六根本烦恼,表现出来的最为明显,因为它引发其它烦恼的生起,所以称之为根本烦恼,六根本烦恼又称为十惑,它们就是:

⑴、贪: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人的一生就是在这其中打滚,虚度一生。

⑵、嗔就是生气的意思,这个生气有很多种类,人家骂你,不能忍受,起嗔心。嗔与贪刚好相反,贪是遇到快乐的境,你追求;嗔是遇到不快乐、不喜欢的境,你要抛弃它,但又丢不了,所以嗔。

⑶、痴:不明法理,是非不分,称为痴。别人一听到佛法,勤而行之,你一听到佛法,若即若离,甚至大笑之,这个就是痴,又叫无明。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愚痴,是非不分明,比如人家为你讲佛法,你不懂对或不对,人家跟你讲对的,你以为是错;人家跟你讲错的,你却以为讲对,这也是愚痴。

这个一般是悟性不好所引起,人的神的一面已经给庞大的罪业深埋住了。

⑷、慢:慢就是傲慢、我慢,傲慢的人一般是没有见识的人,但是又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一般来说,慢有以下几种:

1、有些人很有能力,才华洋溢,就自觉得高人一等,看轻别人。殊不知道,你的那点知识智慧,和如来的智慧比起来,就象一滴水和大海来比,你也许比那一滴水还不如呢,不在同一层次上,根本就没得比。

2、有人的地位很高,就傲慢自大了。殊不知,你就是贵为王侯,在福德上也比不过一个普通的天人。那个在人间要饭的人,普普通通的一个人,也许就是在人间界修苦行的佛菩萨或罗汉,你的那点钱财和权势算什么。

3、自己明明比不上人家,但不认输,却认为他人没什么了不起,我只是不做而已,产生一种傲慢自大,嫉妒的心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修炼是没有止境,自大了还怎么进步呢。

⑸、疑:对于佛法因果法理的怀疑不信,这个就是受到那个生生世世所形成的观念的阻碍,不能形成正见。

⑹、身见:执著这五蕴所成世界,认为我眼睛看到的我就相信,看不到的世界,它就不存在了。

⑺、边见:执著断、常二见。就是说认为目前的一切都是永恒的,就是执住了“常”;认为人死后一了百了,什么都完了,这就是执著于“断”。

这个就是两个边见,就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认识,以非常狭窄的世界观来看世界,就象那个井底之蛙。

⑻、邪见:低层的世界,会存在各种不正确的思想,你的脑子里装满了邪见,那这个正见,你也听不见了。

⑼、见取见:执著我们的见解是对的,称为见取见。人都会有一个很深的执著,会认为自己见解才是对的,别人的见解都是错的,这叫做见取见。

⑽、戒禁取见:执著不正确的戒律,称为戒禁取见。例如人把这个吃素就当成了修佛,其实这个口欲只是众多执著心之一而已,全部都要放下才行。

这六个根本烦恼妨碍我们解脱生死,其中严重的三大烦恼就是贪、嗔、痴,称为三毒;

在这三毒中最严重的是贪,这个贪的执著心,就会形成这个爱,又叫做情。人都是为了这个情而活着,各种各样的情,人高兴不高兴,都是为了这个情。

有情众生,就是形成了各种各种执著心,也就是常人心,这个心就会影响到人以后的生生世世,这个就是人的禀性,习气,使人沉沦不起。

〖三、灭圣谛〗:这灭有两种含义,第一就是众生可以从生死相续不断的苦报中得到解脱,这个又叫涅槃,就是罪业灭尽,功德圆满。

第二就是指灭除掉各种贪嗔痴的执著之心,执著无一漏,就剩下那纯洁的灵魂,这个堕落的生命就回归了。

〖四、道圣谛〗:这个就是各种解脱出苦的方法,通往涅盘之路称为道,这个主要的就有五停心,四念处和八正道:

1五停心:修习以下五种法门,能制止心猿意马,然后得定而引发智慧,主要有五种的观想:

不净观--对治贪欲--观内身不净,除色身爱;观外身不净,除淫欲爱。

慈悲观--对治嗔恚--于怨亲等观,慈心与乐,悲心除其苦。

因缘观--对治愚痴--观生死中唯有十二因缘,其中无我,无作者,无受者。

界分别观--对治我慢--观十八界各界有各自之法,无有一合相之我。

数息观--对治散乱--数出入息,系心于息而得定力。

2四念处:又名四念住,所谓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及法念住。四念住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以四念处对治我们的常、乐、我、净四颠倒。

①、身念住--观身不净:观色身四大不净,乃至外境亦不净,以对治身体干净的颠倒想。

②、受念住--观受是苦:观六根所生受,及受的苦乐舍,三种皆是行苦,因为它无常变化,不能做主就是苦,所以观受是苦对治乐的颠倒。

③、心念住--观心无常:观六识心生灭最迅速,无有一念停留,我们的心念一念一念在那儿变化,这个心是变化无常的,并不是永恒不变,所以要观心无常。

④、法念住--观法尘及一切法无我、无我所,而我们执著有一个我,所以我们要观法无我。

4、八正道:此八正道是道谛中最重要的修行方法。

①、正见:佛法才是真正的真理,正见,要排除邪见。

②、正思维:没有贪嗔等烦恼情况下,依正见观察、思维,如理地作出决定,故又称为正欲或正志,心正则行为正。

③、正语:不妄语欺骗;不两舌,搬弄是非;不粗恶口骂人或苛刻、酷毒之讽刺等;不作无意义及无利益之空谈或花言巧语--绮语,不讲这四种话语就是正语。

④、正业:而是正当的行为,戒杀生、邪淫、偷盗等。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