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朱允炆等人,最想做的就是,尽可能快的把老四给灭掉。
耿炳文这一败又一守,必然不会为朝廷所允。
“朱允炆这畜生,听到耿炳文兵败,就根据黄子澄的推荐,任景隆为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对燕军作战。
又令辽东江阴侯吴高等领兵围攻永平。
老四留下少量兵将坚守北平,自己亲统大军救援永平…”
果然,朱元璋接下来所说出来的话,马上就证实了马皇后心中猜想。
朱允炆那边是真的没忍住换了将。
在听到了李景隆的名字后,马皇后的精神也是不由的为之一振。
好!好!景隆这个大明战神终于出场了。
接下来,自己就能看就能看到景隆大显神威了!
不过心里面却也有一些好奇和意外。
原本,她以为是景隆这孩子一开始时就站在了老四这边,为老四冲锋陷阵,在老四靖难成功当上皇帝的这个过程里,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哪能想到,景隆一开始时居然是站在朱允炆这边的。
不过想想倒也能让人理解,毕竟景隆从保儿那里,继承了曹国公的爵位。
保儿是重八的亲外甥,按照辈分来讲,景隆还是朱允炆那畜生的大表哥。
任谁在此前都没有想到,朱允炆当上皇帝后会这般的不做人。
而老四也才刚刚打出了奉天靖难的旗号,在这种情况下,景隆这孩子会在朝廷那边听从朱允炆的号令再正常不过。
看来,在接下来到了战斗里,景隆在战场上反水,追随了老四,倒戈一击,给朱允炆来了一个大的。
景隆做出这样的选择,马皇后不会意外。
一方面是景隆和老四年龄没差太多,两人之间一向很好。
在不少时候,景隆可谓是老四的小跟班。
另外一方面,则是朱允炆做事情来会愚蠢。
登基之后,干出来了诸多的蠢事。
比如大肆的提高文臣的地位,打击武将耳。
景隆是正儿八经的武勋,会在这等事情上不满,那再正常不过…
“景隆至山东德州,收集耿炳文的溃散兵将,并调各路军马,共计五十万,进抵河间驻扎。
当老四侦知李景隆军中的部署后,笑着说,兵法有五败,李景隆全犯了,其兵必败无疑。
政令不修,上下离心此一败也,兵将不适北平霜雪气候,粮草不足。此二败也。
不计险易,深入趋利,此三败也。
求胜心切,刚愎自用,但智信不足,仁勇俱无,此四败也所部尽是乌合之众,且不团结,此五败也!
为了引诱南军深入,老四决计让姚广孝协助燕王世子高炽留守北平,自己亲率大军去援救被辽东军进攻的永平。
并告诫高炽说:李景隆来,只宜坚守,不能出战。
同时,老四还撤去了卢沟桥的守兵…”
马皇后闻言,忍不住以手扶额。
自己家老四,在这件事情上可真够狂的。
做出来了一个极其错误的选择,对于李景隆太过于轻视了。
接下来,肯定是大意轻敌的老四,会被景隆打的落花流水。
若不是朱允炆把各种事情做的着实太过愚蠢,太过分,让人对他很难起什么效忠的心思只怕是景隆自己就能将老四给平了。
毕竟,这是可是大明战神啊!”
黄河的问题实在是太大了,毕竟这条河已经肆虐了太多年。
正儿八经的年久失修。
想要将黄河给彻底的根治,解决黄河水患,那是一点都不容易。
只做一些寻常的修复工作,比如清理淤泥,加固堤坝,以及上下游相应的泄洪区,拦水坝等等这些,薛祥都能做。
只是这些工程量特别的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有着陛下的大力支持致,人力物力他这边倒不必要太过于担心。
可关键是有一点儿,黄河的泥沙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清理起来特别的难!
若只是进度缓慢也就罢了,终究有能将之给修好的一天。
可关键是,他们这边对其进行清理了之后,黄河还会把众多泥沙给源源不断的携带而来。
许多的泥沙都留在了河床上。
他现在所考虑的,便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掉这个问题。
不然这个时候费了这么大的功夫,才将之给治理好。
才过上个十几,二十年,黄河便又重新淤塞,这里决堤,那里发生水患。
这种事一旦发生,便是别人不说,他自己就过意不去。
更没有脸来要陛下给他建立的祠堂。
李冰父子所修都江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
都江堰依旧非常好用,起着分流泄洪,以及灌溉的作用,守护着成都。
李冰父子所以才能被世人传唱至今,才配一直在庙宇当中,受香火供奉。
若他薛祥在陛下如此大力的支持来治理黄河,只能保证个一二十年的效果。
接下来很快黄河就会因为泥沙淤积而堵塞,再度决口奔腾,害了无数人的性命。
那自己这个治水之人的庙,怕不是都能被人给扒了!
立在那里所享受的不是香火供奉,而是各种的呵骂,各种的屈辱。
那不再是自己的荣耀,而是将会把自己给永远的钉在耻辱柱上!
也正是因为如此,薛祥才会这般苦恼。
面对治理黄河的这么一个大难题,他以往治河的不少经验,都没有了作用。
寻常的治河那些办法他都懂,也能用,可最关键的是不能如同都江堰那样,能在几百年几百上千年后依然可以用。
他想要弄一个类似都江堰这样的工程,一劳永逸,彻底根治黄河。
从接到这个任务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太好的思路。
黄河和长江之间的情况不一样,长江那边只需要考虑分流,泄洪,加固堤坝等这些就行。
可黄河这里,除了要考虑这些外,还要考虑一些大量的泥沙。
这才是最为棘手之所在。
为了解决这个事儿,他并没有关门造车,也进行了各种的走访,除了自己思索之外,还广泛的征集意见。
可薛祥本身,可以说治水的水平,在当今就已经属于是顶尖了。
别人很难在这上面,很难提出提出什么有用的意见。
尤其是提出那种,根本性的好用意见就更难了。
坐在这里,进行了好一番的思索之后。
薛祥开始提笔落字。
他并不是在写治理黄河的思路,而是要把他所遇到的这个难题告知陛下,想要请求陛下在全国范围之内,来寻求高明的治水之人,询问意见,集思广益。
看看能不能找出一个特别好的办法来,能够一劳永逸,把这个事儿给彻底的解决了。
薛祥自然知道,这么一个奏章上去之后,对他会有多大的影响。
这等于是直接向陛下承认了他的无能,等于是要在很大程度上,把他的治河总负责人的位置给让出去。
他梦寐以求的治河黄河的大功,也很有可能会被别人所取。
可是,在经过了几天的思考后,他最终还是决定要向陛下上这封奏章。
他固然想要治河的大功劳,想要把自己的名字,和治理黄河永远绑在一起。
想要向先贤李冰父子那样,世代受人敬仰,千年以来,香火不断。
可是,治河是关乎国家,关系黎民的大事。
陛下如此的信任,委托他这等重任。
面对这种情况,他就算是再想要这些功名,也不能因为自己的一己之私,而耽误了陛下的大计!
如此,那可就是千古罪人了!
奏章很快写好,薛祥让人带着快马加鞭,往应天送去。
看着那带着奏章离去的人,薛祥在心里不住的祈祷。
希望真的能通过这样的办法,获得很好的治理黄河的办法。
只是,这样的想法在心头升起后,他又觉得很是悲观。
想要找到这种办法,何其之不易,只怕有很大可能,自己的这个期盼也会落空…
“重八,咱家老四,接下来被景隆揍得很惨吧?”
坤宁宫里,马皇后忍不住望着朱元璋出声询问…
请:m.gaol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