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辨见刘谦大喝后,殿中恢复了宁静,清清嗓子故作老成道:“何解?说来听听,如果利于大汉朕就准奏。”
刘谦将胸前的象牙板笏侧到一边,对小刘辨的表现伸出大拇指,脸上依旧郑重之色道:“大汉初立,吕后携吕党自重,险些将刘氏江山断送在她是手中。之后几乎代代**干政,仿佛**干政成了惯例。孝武帝一代天骄,为此也深思熟虑,曾定下欲立天子斩其母的条例,现在看来效果不是很好。
就是因为**干政,孝成帝始后党王氏参政,从而导致几十年后王莽篡夺大汉基业。就凭这一条,就该制定下明文,从现在开始**不得干政。”
“陛下!骠骑将军此言差矣!和熹邓太后当年先后立两位天子,在她垂帘听政第二年,全国就有十八郡地震、四十一郡大水、二十八郡遭受风雹侵袭。她日夜操劳事事躬亲,减缩宫中节支,减免灾民税赋最终年底还有结余。
她执政十六年,旱灾就持续十年之久,可是在她执政时期,百姓安居乐业大汉蒸蒸日上。她通西域抗击匈奴,力保凉州等地的稳定,她还支持蔡侯发明了蔡侯纸等等功绩。
这就是骠骑将军所说的一无是处的**吗?大汉建国四百年来,像王莽那样的后戚乱臣贼子又有几个?唯王莽一人尔!骠骑将军总是不能逮到一个坏人,就证明天下人都是坏人吧!”
刘谦微笑看去,知道这是何进眼中的红人之一大鸿胪胡康,以善辩而著称。
待胡康言罢,他再次挺身上奏:“邓太后的功绩自然不能否定,可是胡大人告诉我,四百年来像邓太后这样的太后又有几个?邓太后一来,因为后党而闹出的大事又有几桩?
就是因为前任后党不放权,几代来每位天子都要借助宦官的力量夺权,宦官在最近几十年来越发猖獗,闹出了史书上从来没有的十常侍!试问,大家的亲戚朋友,死在十常侍之手的又有多少?”
刘谦霍然转身,横眉冷对诸位朝臣,挥臂用手指指着众人。
“现在,我们玩一个民主游戏,之后,我们将这个结果呈现陛下参考。大家也知道我的脾气秉性,希望大家配合。举手表决吧,赞成我的举手!”
随着刘谦的大喝,守卫德阳殿的戍卒猛然抽出他们的武器,一阵金戈交鸣之声响彻德阳殿,德阳殿中顿时弥漫起一片杀气。
刘谦冷笑着走到胡康的案几前,拉着胡康的脖领将胡康拉起来。
“就从你开始,”
“为什么是我?”
“呃,哦,是这样的,我看大人英明神武,一定会起一个好的表率作用。”
“弃权可以吗?”
刘谦摇摇头。
胡康的老脸憋得通红,就是紧闭着嘴巴不说话。
小刘辨见大哥果然说到做到,心中大喜过望。昨晚刘谦告诉小刘辨今天会给他出气,并向他保证,从此后他再也不用接受何皇后的唠叨,小刘辨还有点不信,现在小刘辨心中充满了希望。他虽然是个孩子,也希望人们能够肯定他尊重他,他认为刘谦很尊重他,每次行事都要和他商量。这些也许不重要,重要的是刘谦的态度很好,既不骂他也不巴结他,让小刘辨心中暖洋洋一片。
他不由地想起鲁肃昨晚的唠叨,鲁肃好像说以刘谦的功劳应该享受,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待遇。
小刘辨暗暗寻思:“鲁肃说得很有道理,大哥平时不喜欢别人拜他,自然也不会喜欢跪拜别人,如果眼下大哥手中有柄宝剑的话,是不是更加有趣。”
“传旨,特赐骠骑将军刘谦,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待遇。快将朕的佩剑送给大,啊!刘爱卿!”
轰!
如果说方才的德阳殿是菜市场的话,而今升级为八级以上地震。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当奸臣当权臣
“陛下!万万不可!”
“使不得!陛下!”
“千万不能如此!”
………………
刘谦这下也傻了,心中暗道:“这不是历史中奸臣经常享受的待遇吗?王莽、董卓、曹操都享受过。凡是享受这种待遇的,没有什么好下场,史书上可是言之确确的记载着奸臣。老子要做权臣,坚决不当奸臣!”
怕做奸臣的刘谦这次真的有点慌张,他忘记了他的大手正卡在胡康的脖子,突然转身中将胡康的身体从案几内拉了出来。案几倒地的动静被群臣叫喊声覆盖,此时也没有几人注意胡康这个可怜虫,等到刘谦醒悟过来时,胡康早就翻起了白眼。
刘谦随手丢掉胡康,穿过激愤的群臣来到玉阶之前,请小刘辨收回成命。
小刘辨玩得正高兴,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他的主见,并且摆出天子之尊的威严镇压群臣百官。不管刘谦如何解释,小刘辨都不改变注意。小刘辨心中想,他都是为了刘谦好,他以为刘谦只是演戏而已。
刘谦无奈的接过小刘辨的御剑,冷然地看着诸位大臣,他怀疑大殿之中一定有人阴他,他怎么也想不到事后的主谋是鲁肃。
刘谦的眼光扫过胡康之时,胡康恰好刚刚醒来,见刘谦手执御剑对他冷目相对,心中当即哆嗦起来。如果让刘谦用御剑将他杀死,他可就白死了,因为刘谦手中的御剑代表天子,天子行刑,这不是死也没出说理吗?
“骠骑将军息怒,安众侯手下留情,在下举手表示支持您的建议。”
胡康马上爬起来,顾不得整理他的衣冠,颤抖着说着举起他的右臂。
刘谦见在这里劝说不动小刘辨,想着回去后再慢慢相劝也不迟。不想胡康居然怂蛋了,他对胡康的表现很是满意,当场赞道:“看看!不愧是本朝的大鸿胪,就是明白事理,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提倡。”
随后满面春风的提着御剑来到袁隗跟前,笑嘻嘻低声道:“司空大人一定会赞成我的建议,对不对?”
袁隗脸色一阵发青,不可察觉点点头,躬身出列进言道:“老臣赞同骠骑将军的谏言!”
在袁隗出列的同时,刘谦又向太尉崔烈靠去,崔烈不等刘谦来到身边立刻出列表示赞同。之后,在刘谦的环视下,殿中的朝臣都出列赞同。
一部分还极力赞美刘谦的善举,将刘谦的表现狠狠地美化一番,使刘谦的形象瞬间高大了十几倍。刘谦眯着双眼,对凡是赞美他的官员都微微的点头致意,这下子可把表忠心的官员美坏了,脸上的皱子就像绽放的菊花。
刘谦仿佛没有看到怒气冲天的何进一般,只是冷冷剜了一眼何进身旁的寥寥几人,带着耐人寻味的笑容回到本位。
至于之后的事情,刘谦就提不起多大兴趣,实话实说,某州某郡某县刘谦大多不知道在哪里,汉代官吏办公的流程也和后世不同,很多刘谦根本听不明白。谈论军事的时候,刘谦听得明明白白,他毕竟已经接触多时。一到治理文案之类的,刘谦就有点犯晕。
刘谦最近没少看书,都是在葛玄的陪伴下读的。问题在于这厮的古文能力实在有限,隶书大多认识,可是等到这些隶书组成句子时,这厮就迷糊了。
书信奏章之类等刘谦不怕,古人不懂标点符号,他们也知道在每句话之后留下空格。最怕的是古文典籍,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只留下一些手抄本,这下子问题就出来了。经过无数代的手抄之后,缪误百出,单单一个儒家因为经义不同就分为几个流派。
再说刘谦的兴趣只在历史传纪之类上边,秦汉时期的历史人物,期间发生的重大事情,如今已难不倒这厮。如果说到钱粮谷物之类的治理,刘谦的兴趣则缺缺,为此葛玄差点愁白了头发。
终于熬到散朝之后,刘谦立刻找到了小刘辨,得知是小鲁肃闹出的乱子后,刘谦一时间哭笑不得。刘谦暗暗后悔他过早的将小鲁肃骗出山,致使小鲁肃未来的发展停滞,而生生毁了一个著名谋士文臣。
对于刘谦的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