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焉的处置问题,刘谦原来是想将刘焉交给小刘辩处理,这样也能表达他对小刘辩的尊敬之意。可是发生了刘焉欺骗他这件事后,刘谦就改变了看法。
因为刘谦属下的士兵,不管是什么兵种都是刘谦的心头肉,何况这次跟随他出征的全是步兵精锐。这一次刘焉的再次叛乱,虽然刘谦没有看到步兵的确切伤亡情况,可是刘谦久经战事的刘谦,最少知道行军途中经过城门的步兵伤亡一定能够惨重。
严格说来,这些士兵的死亡跟刘谦错误相信刘焉也有关,可是眼前刘谦绝对不会清算自己的错误,只会将一切的仇恨放在刘焉身上。
说来,当初刘谦不想自己处死刘焉,还有一个小小的原因,那就是刘谦不想杀死刘璋。
刘璋是刘焉的小儿子,自刘焉死后就开始管理益州。史书记载,刘璋治理益州期间百姓殷富,益州的政治还算清明,除了一些特殊原因,比如刘焉的老人看刘璋懦弱就想叛乱,而掀起了军事战斗之外,益州百姓在刘璋治理下过得还算幸福。
可惜,刘璋没有生活在太平盛世,而是生活在三国乱世之中。如果刘璋生活在和平时期,就以刘璋治理益州的政治能力,至少能博得一个能吏的称号。
辛辛苦苦在益州奋斗了二十多年,在全国陷入一片战火的状态下,当时的益州却很为安定,特别在刘表死后荆州也开始动荡之后,益州已经成为了大汉最后一片桃花源。
遗憾的是,适合生存在盛世的刘璋却偏偏生长在乱世,最后由于过于相信刘备这个同宗兄弟,益州最后被刘备给窃取了,而且是很不厚道的打着仁义的名声窃取的。
当时,虽然刘璋在北益州战斗失败,可是刘璋还有大半个南益州在手,如果刘璋死不投降,刘备夺取益州估计还得耽误两年时间。而刘璋不忍见益州百姓继续遭受战火,放弃了主战派的建议,选择了向刘备投降,从此落下一个暗弱无能的骂名。
六百零九章 武侯行军散
六百零九章武侯行军散
见刘谦拉住他露出笑意,顿时明白怎么回事的赵云,被刘谦郁闷得大翻白眼。
如果今天受罚的不是张任,而是其他人,一向冷静的赵云肯定还会保持着平常心,认真分析一下就会明白刘谦的意思。可是张任是赵云的大师兄,而且是在二师兄张绣已经和他反目的情况下,这就容不得赵云格外重视这份感情,为此失去了方寸。
“行刑”
监斩官见刘谦示意,马上向刽子手下达了斩首的命令。
张任听到这道命令,并没有做出英雄行为,而是非常配合的跪倒在地,默默无言的平视着前方等待刀斧的屠戮,没有去看带着呼啸风声的大刀渐渐一点点向他脖子靠近,带着从容的神色等待死亡的来临。
“住手”
亲眼看到了张任不畏死亡的表现,刘谦摇摇头露出一个难得的欣赏微笑,对赵云使一个眼色,一道残影瞬间在赵云手中消失,一支白羽轻松打断了已经临近张任脖颈的大刀。
“哈哈哈哈胆色过人不愧是本将军的师侄”
赵云动手阻住了行刑后,刘谦纵马来到满脸不解的张任面前,翻身下马来到张任面前,亲手给张任解开绳索之后,一边重重拍着张任的肩膀,一边由衷的赞叹道。
“这?”
张任被刘谦莫名其妙的行动给弄得满头水雾,不过张任反应也不是一般的快,当他听到刘谦放弃了本将军的自称,而改为极为亲近的师叔称谓后,立刻明白了刘谦真正接纳了他,方才那一切都是对他的试探。
“拜见师叔”
古代比较讲究师门关系,不管是出身同门的儒家还是宗派,都很注重师门的传承关系。只要是出身同门,一般都会得到重用,现在刘谦承认了张任和他之间的师门关系,这就是对张任最大的褒奖,这层关系足以保证张任以降将的身份在刘谦军中立足。
张任虽然没有得到他想得到的道歉,可是刘谦承认了这份同门关系,也等于给予了他很大的荣誉,面对一下子变成了长辈师叔的刘谦,张任一肚子的不满不但无处诉说,他还必须按照晚辈礼向刘谦参拜。
事后,张任将今天这件事反反复复想了许多遍,最终不得不承认,刘谦自始至终都掌握着事态发展的主动权,而他只是刘谦手中受尽摆布的木偶而已。令他不得不感叹,刘谦玩弄手腕的手段极其高明,十个他也不会是刘谦的对手。
此后,张任和赵云等人都有一些迷惑,如果刘谦早早抛出师叔这个身份,将他的身份和张任的身份确定,按照这个时代的师门关系,张任纵是有些不服刘谦,因为这层关系原因,张任也不会冒着身败名裂被宗门清理门户的危险反叛刘谦。
为此,他们就很疑惑,刘谦为何还要多此一举的对张任进行这次试探?
为了解开这个疑惑,赵云曾经询问过刘谦,刘谦微微一笑,寻找一个话头避而不答,知趣的赵云见刘谦不想回答,随后也没有再问。
虽然没有再问刘谦,可是刘谦这个不寻常的不回答,令赵云更是感到,他原来猜测的刘谦因为谨慎才试探张任的推理不太准确,只是苦思冥想也想不出刘谦还会有什么原因。之后,随着时间流逝,赵云等人渐渐遗忘了这个小问题,事实的真相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事实是什么,只有刘谦知道。
“呵呵呵呵今天能在这里见到师门中人,非常高兴你叫我一声师叔,我就不能亏待你,这是师叔对于枪法的一点点心得,今天就当做见面礼送给你了,希望你以后尽力为大汉做事”
望着跪倒在地,神情已经开始变得亲近的张任,刘谦心中很是感叹,为了表现出对于师门中人的重视和弥补方才考验张任的遗憾,刘谦大方的拿出他对武学方面的心得,送给了张任。
原来,刘谦由于受到了历史的影响,知道历史上的张任宁死也不投降刘备,而今天张任却轻易的选择投靠他,结果就让他有些怀疑张任投降的动机来。不过又想到张任已经明确表示投效,按照历史环境的约束,张任以后反叛的可能性非常的小,这就使刘谦有些拿不准张任真实的想法了。
在这种心理作祟下,刘谦开始怀疑历史记载的真实性,怀疑历史上的张任其实是个胆小鬼,不是张任不想投靠刘备,而是张任死在了乱军之中,没有投降的可能性罢了。至于张任如何英雄了得死不投降的故事,很大可能是当地百姓杜撰出来的民间故事罢了。
为了试验这种怀疑的真伪,于是刘谦当时并没有接受张任的归降,而是决心要用死亡来试探张任,看张任究竟是不是他所猜想的胆小鬼。
试探的结果证明,张任真是一个不在乎生死的好汉,于是刘谦就相信了张任是被他善待江州城百姓而感动的理由。
在时下很多大汉军官不重视普通百姓的利益,战胜后经常放任士兵抢掠同族百姓,张任这样爱护百姓的军官就显得难能可贵,为此刘谦还算是比较欣赏张任的。于是,在试探之后,刘谦为了笼络住张任,抓住同门这个关键点来收服张任。
有了张任的归附,刘谦很快就了解了刘焉针对他的一些布置,趁火势还没有超过刘焉预定的范围,马上指挥士兵将刘焉准备的隔离带找出来,有效避免了火势变得危及整个江州城。
今天归附刘谦的将官中,严颜刚从南益州回来,不了解刘焉的布置,而雷铜庞义等人则因为级别不够,没有机会参加高度机密的军事会议,除了知道他们今天的任务外,对于其他的军事安排几乎一无所知。
因为他们都不清楚刘焉的布置,说来对于眼前的刘谦没有多少帮助,张任就不同了,张任参加了所有的会议,了解刘焉的所有部署。
在张任帮助下,刘谦就可以一边组织人救火,另一边不延误多少时间就对着刘焉杀去,有效的对抓捕刘焉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很大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