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大豪杰 > 第186部分

第186部分(2 / 2)

董卓虽然感觉有些莫名其妙,但何进话中的语气他还是听得出来的,连忙说道:“此子虽是卓部署,然同为大将军效劳!……若是能得大将军看中,乃是此子的福分、运道!”

说话时,董卓频频暗示张煌,见此,张煌亦抱拳说道:“愿为大将军效犬马之劳!”

“好!好!”何进红润的面色充斥着欢喜,连连点头说道:“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本事,真乃年少英杰!不可不赏!”说着,他沉吟了一下,继续说道:“本大将军欲推荐你为奋扬校尉,你可愿意?”

张煌听得目瞪口呆,在旁董卓亦是一副活见鬼的表情。要知道奋扬校尉那可是大将军府体系中的掌兵校尉,职权绝对不在曹操的典军校尉之下。

什么情况?只不过打赢了何进的护卫,何进就要推荐自己为奋扬校尉?

张煌与董卓对视一眼,均感觉这件事有些难以理解。

“怎么,不愿意?”何进笑呵呵地问道。

董卓闻言连忙用眼神示意张煌,其实不用他暗示,张煌便已经抱拳诚谢:“多谢大将军!”

“哈哈哈哈!”

在张煌与董卓一头雾水的注视下,何进畅笑着朝府外走。

临走至张煌身旁时,何进突然停下脚步,目视着张煌眯着眼睛说道:“听说,你这几日与曹家阿瞒走得挺近?”

张煌心中咯噔一下,也不知何进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只好硬着头皮回道:“曹操……与绣确有些交情。”

“呵呵!”何进望了一眼张煌,忽而拍拍张煌的肩膀哈哈笑道:“不必拘束,何某只是随口问问。……只是,曹阿瞒地位不低,你与他走得近,或有人会污你高攀。不过你眼下已是我麾下奋扬将军,他日与他碰面时着便甲前往,就应该不会有人说闲话了。”

说着,何进径直离开了,只留下一头雾水的董卓与张煌二人面面相觑。

这……什么意思?

张煌实在有些搞不懂。

当夜,何进便派人送来了奋扬校尉的甲胄,战胄一身、轻甲一身,前者穿戴于军营点卯,而后者则相当于代表身份地位的便服。除此之外还有一块刻有“奋扬”二字的校尉令牌。

果真是赢了一场比试就当官了?

这也太轻松了吧?

张煌有些哭笑不得,感觉这件事有点蹊跷。

结果到了次日,当曹操再次邀请张煌外出喝酒,并且瞧见张煌穿戴着那一身奋扬校尉的轻甲时,曹操的表情显得有些玩味。

“大将军提你为何职?”

“奋扬校尉。”张煌才刚说完,突然感觉曹操的询问有些耐人寻味。

而曹操,他脸上那琢磨不透的玩味笑容也是更浓了几分。

“奋扬校尉啊,足以与操这典军校尉平起平坐了……”

曹操那充满暗示性的感慨,让张煌的心思猛然转了起来。

难道……

突然,张煌醒悟了,总结何进大将军昨日的怪异行为,他终于意识到,何进提他为奋扬校尉,绝对不是因为他张煌击败了何武或者单方面看中他那么简单。

而应该是,何进给了张煌一个以平等地位接触曹操的机会。

曹孟德这家伙……

明白过来后,张煌对曹操不禁有些咬牙切齿,因为正是曹操一手促成了此事。

很有可能,曹操所代表的势力有与何进大将军接触的想法,但是又怕暴露行迹,因此借张煌这个小卒子来吸引何进的主意。而如今何进举荐张煌为奋扬校尉,与曹操的地位相当,这所暗示着,何进心中也存在着跟曹操背后那支势力接触的意思。

简单地说,就是张煌与曹操,将成为何进暗中与曹操背后某股势力试探、洽谈的马前卒。

至于曹操的背后是那支势力?曹家、夏侯家?还是囊括朝野的文官集团?

张煌虽然猜不透,但隐约也可以想到几分。

而何进与曹操背后这股势力均对彼此透露了希望接触的暗示,这是否意味着,这两股势力想要联手来处理一些事?或者,处理一些人?

咽了咽唾沫,满头冷汗的张煌突然意识到,他极有可能被曹操拖进了一件相当了不得的大事件当中。

什么叫风口浪尖,这就是!(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六章 联墨

“孟德兄,这你可太不厚道了。”

在醒悟到其中蹊跷后,张煌忍不住对曹操苦笑埋怨。

不可否认张煌的确对第五宫元抱着必杀之心,哪怕借助何进大将军的力量也无有不可,但这并不代表他原因身处风口浪尖。天晓得那第五宫元会不会因为这件事重新开始注意他?

被第五宫元重点关注,一想到这件事张煌就不由地打了个冷战。

面对张煌的埋怨,曹操笑了笑,提醒道:“此处非是说话的地方,咱们去安妥之地再做详谈。”

“安妥之地?”张煌嘲讽般地笑了笑。

在满天都是“浑天仪”监控的雒阳,除了各家各府造在地底下的密室,能有什么畅所欲言的安妥之地?

大汉的雒阳,那可是比先周的幽京更加严于控制言论的地方,当年张煌初至雒阳的时候,亲眼目睹几个喝醉酒抨击朝政的书生当场被巡卫抓走,其中有一个甚至当场被打到半死。

这种监控制度,已不算是厉政,而应该称呼为暴政!

不过出乎张煌意料的是,曹操并没有带张煌去哪家府上的密室,他径直带着张煌来到了一座极为大气的建筑群落前。

“这是……”

张煌环首望着四周那广阔的由青石铺成的广场,只见广场上骈罗相接地立着许多一丈高、四尺广的青石碑,以瓦屋覆之,四面栏樟,石碑上雕刻着密密麻麻的八分隶书。

细细一数,这些石碑总共有四十六块。每块石碑的四周都围满了许多风雅儒士,这些儒生们或高谈辩论、或谈笑风生,甚至于,其中内容直指朝中大臣以及朝政,但令张煌诧异的是。那些值守在石碑四周的郡尹士卒,却对某些儒生不合时宜的抨击声充耳不闻。

张煌下意识抬头望向天空,这才发现天空一片晴朗,并无那些密密麻麻的浑天仪遮蔽天日。

对此他很是吃惊,毕竟除了第五宫元所在的方仙观外,他还是第一次来到一座上空没有浑天仪的地方。要知道就连大将军何进府邸的上空都漂浮着那些讨人厌的玩意。

“太学!”曹操的介绍肯定了张煌心中的猜测。

太学,雒阳太学。

秉承“大而未尽则为太”的思想,雒阳的太学被誉为是全天下文学的汇聚之地,据说每日都有数万儒士在这里辩论交流、嘘枯吹生。

据曹操的介绍,这里是雒阳唯一享有言论自由的地方。甚至于,太学生的“清议”,即便是抨击朝政、针对朝臣,也不会因此获罪。

太学属于太常府名辖,所谓太常,即“欲令国家盛太常存”之意,相当于文化教育局。

而太学的实际主管官则是祭酒与博士,前者相当于校长。后者相当于教师。记得张煌红颜知己蔡琰的老爹蔡邕,以及颍川的鬼才郭嘉在历史中都曾被称之为“蔡祭酒”、“郭祭酒”,这说明他们曾经担任过国子学的校长。区别只在于蔡邕在雒阳的太学任职,而郭?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