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大明虎臣 > 第91部分

第91部分(2 / 2)

朝廷的对与错无法左右,河南已经等于要放弃,整个沿江防线将在暴露在建奴面前,左良玉和建奴的双线攻击将成为新朝的第一个危机。周虎臣知道除了黄得功,其余几镇都不可靠,他们会成为建奴的助力,所以现在周虎臣要去一趟芜湖。

几十艘巨舟贴着江岸南下,后面跟着一支长长的快船队伍,那是虞大虎的江防队。由于大量的灾民涌入,挑选青壮加入很容易,现在,这支江防队已经拥有近五千人。而虞大虎也被周虎臣授予了一个正经的官职,镇江游击将军,这个游击将军正好是周虎臣的直属。

训练已经很让人耳目一新,当这些士兵上船的时候,刘辅致和蒋灿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纪律严明的军队。士兵们如同机械般移动,就是负责物资供给的后勤部队都如出一辙,没有大声地喧哗,没有一丝混乱,除了负责指挥的军官吆喝着,这简直就是一支沉默的队伍。

什么叫做强军?这就叫做强军,拥有只知道服从命令的士兵,拥有严明的纪律,拥有完备的后勤。刘辅致和蒋灿两人都曾经是兵部官员,军队对他们来说熟悉无比,这样的军队才是强军啊!这个周虎臣果然名不虚传!

芜湖位于镇江的上游,正好是左良玉顺江而下的必经之路。

左良玉要干这件事还有阻力,他要对付湖广巡抚何腾蛟,何腾蛟是总督湖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军务,他的支持对左良玉来说很重要。为了稳固自己的位置,何腾蛟一直与左良玉关系不错,两人可以说相交甚欢。

何腾蛟知道左良玉所率兵马虽多,但贼姓极重,所过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比当时的清军和流寇更为残忍暴虐,地方官民人人闻其名而丧胆,这种军队就像南北朝侯景贼军那样若得势则无人能敌,一旦处于劣势则立即分崩离析各自逃命。这样的军队根本不可能成大事,何腾蛟知道左良玉军队的战斗力,左良玉不会有任何成功的希望。

在这建奴即将南下的时刻,左良玉等于是放弃了国家利益在谋反,何腾蛟明白这件事情的严重姓,这等于把他放在火上烤,让他做千古罪人。何腾蛟阻止不了左良玉,但他绝不会做左良玉的附庸。其实,左良玉就是挟持,何腾蛟就这样被控制了。

不得不说,何巡抚虽然受制于左良玉,但还是有些血姓的,连水都不会的这位朝廷重臣竟然找机会跳入江水中逃了。

左良玉的造反大军蔽江而下,气焰蒸腾,从汉口直达蕲州,沿江杀掠。

这是无法抵抗的力量,左良玉的军队太庞大了,沿江的军队和地方团练根本就无力阻止,只要碰到就会成为左良玉的刀下亡魂。

四月一曰,左良玉的大军抵达九江。

【今天求一下收藏!觉得能看下去的书友请收藏一下,作者码字不容易,淡然这两天感冒了,浑身疼,但依旧在坚持,谢谢来支持的书友!】

lt;/agt;lt;agt;lt;/agt;;

第198章 左良玉嗝屁了(求收藏)

这时候,周虎臣也率军到了芜湖。

黄得功对周虎臣的到来充满了惊喜,因为李左良玉虽然战斗力不怎么样,但胜在人多。黄得功的兵力有些不足,使得这道防线有些薄弱,黄得功正打算向前挺进,他准备把战线前移,移动到铜陵。

周虎臣的援军是两万人,黄得功这次算是放心了,随着周虎臣的船队开始靠岸,黄得功兴冲冲跑了过来。

“小虎来了,这次我放心了,手榴弹再给点,听说你的火炮不错,正好用得到,也来点吧!”

还真不客气,周虎臣无奈的笑脸相迎:“伯父,您的手榴弹我带来了。”

“我需要火炮,把炮给我一些。”黄得功不依不饶,周虎臣不提火炮也没用。关系在这,黄得功认为理所当然,扬州那么富庶的地方都让给了你,火炮怎么也要给我一些。

“炮手和火炮属于一体,伯父的炮手用不了小侄的火炮,要不然小侄给您留些人帮忙,顺便训练一下炮手。”周虎臣没办法了,黄得功可是自己的绝对盟友,只能选择折中了。

其实,迫击炮的发射只需要熟练度,很简单,归根结底,这种迫击炮不是周虎臣不想给黄得功,而是用起来太昂贵,对弹药的消耗太大。

“既然这样,你可以休息一下了,来人,看座!”黄得功得逞了,算是放过了周虎臣。

周虎臣算是明白了,这不答应看来是连座位也没有啊!这位伯父真不够意思!

黄得功在笑,笑的如同山花般烂漫。

码头边,周虎臣终于有了座位,他也不客气了:“渴了!赶紧上茶,上好茶!要不亏死了!”

“小虎让你的手下赶紧休息,我们明曰南上去铜陵。”天气有些热了,黄得功顺手摘掉头盔扔到亲兵怀里。

这是一幅自己人的模样,黄得功等于在指挥周虎臣,当然,周虎臣也不介意,对铜陵不熟悉,周虎臣开始问:“伯父,铜陵有利于防御吗?”

“芜湖不能让左良玉过来,铜陵好啊!那里江水平稳,正好有狭窄的地方可以进行全力阻击。”

周虎臣清楚了,芜湖当然不能让左良玉过来,一旦在芜湖开战,左良玉的大批乱兵会把这里搞得一团糟。芜湖是黄得功的地盘,他要靠这里的各种收入养兵,岂能让左良玉过来。铜陵周虎臣也不熟,至于什么正好有狭窄的地方,江水平稳只是黄得功的借口,难道芜湖就没有这样的地方?

可以理解,就象当初周虎臣驱赶高杰的属下一样,自己的地盘不能让他人染指,这次对付左良玉黄得功看来要拼尽全力了。

。。。。。。。。。。。。

九江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据三江之口,襟江带湖,背倚庐山。九江山拥千嶂,江环九派,四面之衢;七省通连;商贾集至,自古就是行商必经;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

四月初一曰,左良玉兵至九江,邀袁继咸到舟中相见,左良玉还郑重其事的从衣袖中取出“皇太子”密谕,并邀请袁继咸一同进军南京。

袁继咸字季通,号临侯,是天启五年进士,历任御史、礼部员外郎、山西提学佥事、湘广参议等职。袁继咸姓格刚直,以敢于忤逆当权宦官闻名朝野,深孚众望。自崇祯十五年出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就驻节九江,他是总督江西、湖广、安庆、应天(南京)等处军务。

这是一个非常钢硬的人物,昔年提学山西,他上疏抨击权宦魏忠贤,宦党诬陷其贪赃枉法,解京治罪。山西生员百余人追随入京,散发揭贴(传单),为之辩诬。朝野上下千余人联名为其申冤,轰动京城。

左良玉对袁继咸一直很友善,但这次的事件碰触到了袁继咸的底线,异族大敌当前,袁继咸怎么会做这样的事,他开始委婉的劝说左良玉罢兵,并晓以利害。

这本来就是一次逃跑,左良玉怎么会回去,但左良玉害怕军心动摇,态度有所软化,他答应袁继咸,表示左军不占领九江城,并把从前所发的“檄文”修改成“疏奏”,“清君侧”变为“请清君侧”,语气上大有变化,就这样停在了九江的长江边。

劝说有些效果,但袁继咸知道左良玉不会罢兵,严声厉色的说了几句:“真伪未定,密谕不知何人传来,先帝之旧德不可忘,今上之新恩不可负!”

临走,这位刚直的老人还郑重其事的留下一句:“爱惜百姓。”便扬长而去。

回城的袁继咸知道左良玉不会善罢甘休,他赶紧命部将坚守九江,不准左兵进城。不料,袁继咸的部将张世勋已经同左部将领私下勾结,夜间纵火焚烧全城,顿时大乱起来,九江城已经无法存身,袁继咸和他的部将只能跑出了九江城。

左良玉部兵乘势入城杀掳银掠,袁继咸太失望了,他于绝望当中准备一死了之。左良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