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农业税了。目前武清县的人口几乎都可以划归到农户中去,因而最近一段时间武清县应当不会有什么赋税产出。
而这个“役”字就不得了了,此乃太史昆、卢俊义等商量出的一项重要政策。
这个政策,就是麒麟军扩军的方法。目前麒麟军总共有三千人之众,在装配上顶尖的火器之后,三千麒麟军有信心摆平三十倍与自身的敌人。这个世界上能够操纵十万人一次性投入一场战斗的势力几乎是没有,因而麒麟军的战斗力是有资格可以笑傲天下的。
但是,一支军队只是一支军队。麒麟军的战斗力也许可以与寻常十万大军画上一个等号,甚至是超过他们,但如果同时面对三个以上的战场,麒麟军就绝对不如十万大军的威力大了。
火器战斗的诀窍就在于压制,而在机枪还没有出现之前,几个人想要压住一条防线几乎不可能。目前的麒麟军想要形成一个密集的火力交叉网,所需要的人数是一千人。因而,麒麟军最多只可以分成三个分队进行战斗。
随着天京城的地盘越来越大,麒麟军总有一天会面临顾此失彼的窘境。因而,从现在开始扩大麒麟军的规模势在必行。不过,目前麒麟军的超高军费使得天京城也不能够随心所欲的扩招,作为精兵中的精兵,天京城负担五千人刚刚好。这也就是说,未来麒麟军精兵的规模最多扩到五千人左右。
不过哪一个势力的军队也不是全部由精兵组成,军队的等级建设本就是选拔人才、培养预备役的必须,因而天京城也想要在精兵之外再布置一些寻常的士兵。
这些士兵当然不能够享受精兵那种动则年薪千贯的待遇,所以这些士兵的来路最好是服兵役的治下民众。当然,服役归服役,士兵的待遇还是比务农做工要好一些的。
如果在大宋的土地上命令民众服兵役,搞不好是会引发暴动的。因为宋代也许是中华历史上唯一一个不强制征兵入伍的朝代,唯一一个不需要百姓服兵役,仅仅是依靠职业军人、雇佣兵与囚犯保家卫国的朝代。不过幸好武清县是在辽国的土地上,因而兵役的推广受到的抵制小很多。
本次太史昆的初步目标是在武清县城乡共六万人的人口中,动员一千名自愿服兵役的人,以便建设一支二等部队。然后再在武清县发动六千民兵,农闲时练习军事技能。这样一来,在战争到来的时候武清县就可迅速组成一支七千人的卫队。
至于役兵与民兵的武装,基本上佣兵可以装备的新式武器都可以发放给他们。像太史昆这样的佣兵头子的治下,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的拥有武器。太史昆相信,杀人者永远是人,而不是人手中的武器。一个没有武器的民族,势必会逐渐变得懦弱与卑微。太史昆还有理由相信,用不了多久,武清县的百姓中一定可以走出许多个佣兵,这些佣兵受过专业的射击训练,拥有正规军的军事技能,一定会非常的抢手。
当然,新军队的训练要由麒麟军来负责,先期一千名役兵至少需要五十名麒麟军作为教官。卢俊义准备的总教官人选是他的师弟,同为周侗门下的武术好手栾廷玉。
身为宋朝最为传奇武学大宗师的周侗成名颇早,他从三十几岁就开始开山立派教授徒弟,中间还在相当于高等军事学院的“御拳馆”做过最高等级的教官。如今大师已有七十高龄,其座下弟子有多少人诸位可想而知。周大师的弟子,年龄大的如今已有五十余岁,而如今伺候在他身边的几个名为徒儿的小童,年纪不过才十二三岁。
作为周侗门下的弟子,武功好不好先不用说,单单是师兄弟们交织出的这张关系网,就足可以遍布大宋各级军队了。当然,徒儿多了也有徒儿多的坏处,那就是同门师兄弟之间的交往有厚有薄,甚至许多人之间从来就没有见过面。纵然是卢俊义这样功成名就的高徒,交好的师兄弟大多也是年纪相仿脾气相投的,那些年龄差太大、并未一同学艺的同门也不甚相熟。
如今天京城与麒麟军的名声已经响彻大宋,所以有几位前途不怎么光明的师兄弟便前来投奔卢俊义了。周侗大宗师座下的弟子没有浪得虚名之辈,这几位前来投奔的汉子自然也都有着一身高强的本领。前来投奔的师兄弟总共有三位,乃是史文恭、栾廷玉、孙立,皆为刀马纯熟,胆色过人的好汉子。如今,这三位在麒麟军中都担任了一营之长的职务,领取着年俸五千贯的厚禄。
既然连训练军队的教官都安排了,就足可以证明太史昆在武清县实行兵役的决心。用抓壮丁的方式成立的军队太史昆可不想要,他想要的是一支甘洒热血报家国的人民子弟兵。这样一来,新任县令的忽悠本领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终于,申时已到,天京城接管武清县的时刻到来了。高丽苦工们一夜未眠,将县衙的院墙扒掉,并且粗略的整平为一片小广场。县衙旁边不远的粮仓已打开了仓门,满当当的粮食袋子静静的等待着主人的到来。
新任的四十名百户已经排上了用场,他们归拢好自己负责的百户人口,排着还算规整的队伍,在麒麟军严密的监控下自城门口移到了县衙前。待到人群站定,披了一身天京城官员打扮“中华立领”的郭溪一脸谦卑的上场了。这厮一副文明人的派头,明目张胆的在众人面前玩起了禅让。他先是将县令让给百姓中最年长者,又是将县令让给百姓中学问最高者,其场面虽然充满了惺惺作态之姿,不过却赢得了武清县百姓的一致好感。
太史昆、卢俊义、还有所有的麒麟军士兵们都离开了县衙十丈之遥,以旁观者的身份看热闹。过了许久,卢俊义叹了口气,道:“贤弟,你果真不出头露面了?你不怕武清县百姓的心中只有那姓郭的神棍,而没有你么?”
太史昆道:“武清县的百姓之遥相信天京城的统治就好了,心中有我没我无所谓啊!我还年轻呀,还不想让这么多人惦记着!哈哈!”
卢俊义摇头道:“武清县的百姓已不属于辽国治下,而你又不愿意出头露面,唉,可怜武清县百姓,竟然无君可奉。”
“无君可奉很可怜吗?我怎么觉得无君可奉很自由呀!”太史昆没心没肝一阵笑,道:“咱们天京城的人不也无君可奉吗?怎么没有人会觉得自己可怜呢?”
卢俊义幽怨的瞪了太史昆一眼,无语以对。反倒是太史昆沉吟了片刻,自言自语道:“是哦,过了一辈子有皇帝有大王供奉的日子,忽然有一天貌似自己说了算了,不适应肯定会有的!确立一个精神偶像,的确有必要啊……对了,卢兄,收复幽云故土可以封王来着,是也不是?”
卢俊义眼前一亮,颔首称是。太史昆莞尔一笑,道:“卢兄,你有没有兴趣做大王呢?”
' '
一百二十三 炉火纯青的演技
“我?做大王?受封大宋的王爵?”
“是啊!”太史昆道:“卢兄领了大宋的爵位,开府成军方可名正言顺!”
卢俊义笑道:“受封大宋的王爵么……若是放在一年前,我定会扭扭捏捏答应下来,可如今,我对王爵的称号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了。”
太史昆道:“大宋皇室的封授的王爵乃是天下正统,远非夏国李乾顺封授的那些王位一般不值钱!收复幽云封王封侯本就是你的梦想,不是吗?”
“收复幽云十六州是我的志愿,这点未曾改变。不过对于王侯爵位的追求,我却看得越来越淡了。其中一个缘故,乃是如今的我已经不需要用王爵证明自己了,另一个缘故么……”卢俊义叹了口气,道:“贤弟,你有没有发现,当年我提起皇帝陛下时,总要躬身作揖表达敬意,可不知什么时候,这个习惯已经慢慢没有了。唉!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整日里与一群不懂立法的粗人厮混在一起,我卢某人对于大宋皇室高官的敬意越来越淡薄啦!”
太史昆摸了摸鼻尖,感叹道:“听卢兄这么一说,我也觉得大有同感呢!最近一段时期,我太史某人好像对于礼法也不怎么遵守了呢!”
两人相视一眼,齐声大笑。
县衙广场前,郭溪仍在不停的谦让。如今武清县里有点名望的人几乎都被他让遍了,可他还没有消停的意思。最终,还是郭母出言道:“吾儿,身为男子汉自是须有担当才是。街坊们推举你作为县令,本是相信你的为人。你须尽心尽力的为大家做事情,果真为街坊带来好生活,才是真正的君子所为,一味的逃避,反而不美。儿啊,你就接了这个县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