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大宋佣兵 > 第141部分

第141部分(2 / 2)

伙伴们、兄弟们并不认为太史昆欠他们什么,反而他们很明白,如果此生不认识太史昆,他们绝对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不过在太史昆的心中,觉得兄弟们还应当得到的更多一些。

在一起冒险的时候,是大家的努力才得到了巨额的财宝,才有了建设天京城的资本。做为太史昆,可以毫不犹豫的将自己那一份财宝投入到天京城的建设中,可你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做赤贫的革命者,在这个私有制的时代里,兄弟们理应得到自己那一份收获。

天京城的硬通货储备暂时还不可以动用,于是,太史昆要利用土地,给兄弟们再谋一份福利。

土地有许多种,有的可以耕种庄稼,有的可以放牧牲畜,有的可以植树造林,有的可以开采矿产。太史昆将这些土地明码标价,允许所有的人前来购买。

是的,允许所有人前来购买,甚至包括刚刚逃跑的耶律沛回过头来将他的失地全部再买回去。而且,此次出让的所有土地标价都是零。

这不是开玩笑,也不是准备无底价拍卖。所有的土地出让费用都是零,只不过每块土地都附加了一个缴税额度:例如说武清县一块肥沃的无主土地,赋税额度为二点二成,也就是说,这块土地每年的收成若是三百斤,就要缴纳六十六斤出产给天京城。再比如说玉田林南仓的煤矿,赋税额度高达四成五,也就是说挖出一百斤煤炭,就要上缴四十五斤给天京城。

最重要的是,所有土地皆附加了一条惩罚措施:荒芜加罪。也就是说,得到了这些土地就必须按照要求展开生产,否则的话,不但天京城要收回土地,当初拿地的人还要面临惩罚。最要命的是,这种惩罚并不是简单的罚钱了事,而是“天京城第一劳动改造所十五日体验游!”当然,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太史昆也赋予了拿地人“遭遇不可抗拒灾害免责”的权利。

说白了,这种拿地与承包、承租土地没什么两样。用这种土地赚到钱,说白了就是看看你有没有相应的生产力。有万亩良田在,你老人家只有孤家寡人一位,累死累活不过也就是耕种五亩地的料。但是如果你拥有数万名廉价的劳工与大量的牲畜、耕种机械呢?

燕京府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具备廉价劳动力与耕种机关这两样东西,也就是说他们没有能力拿下太多的地。一个拥有三名劳动力的家庭,至多有信心获取二十亩土地。可是当他们真的来到申请拿地的衙门时,纵使最有修养的人也忍不住爆了粗口:“夭寿的!怎么最小的一块地也是五百亩起?”

前来拿地的人惊愕的发现,越是肥沃的土地面积越大,甚至在范阳胡梁河泮一块极为肥沃的土地标出了四万两千亩的字样!这么一大块地,谁能保证不荒芜?可是,太史昆又为什么要将土地划分成这么大的单位?

要么,许多个小家庭联合起来拿地。这是太史昆乐于看到的事,他甚至早早的就准备了许多合股办农庄的文书摆放在售地现场。一个单独的小家庭根本无法使土地的价值发挥道最大化,只有许多人联合起来,才能将土地充分利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这些事情本来就是相生相伴的,本来就是可以在一块土地上同时完成。

要么,就雇人耕种土地。可是之前太史昆已经给每一户人家都分发了永业田,又有多少人耕种完自己的农田后好有兴趣给别人耕种呢?一亩耕地仅赋税就要缴纳二至三成,又能余出多少收获来支付雇人的工资呢?答案已经很简单了,廉价的劳动力与先进的生产资料,拥有这两点,才有可能在接受大量土地后获利。恰好,这两种资源都掌握在天京城城主太史昆的手中。

事情很明了。谁能够从太史昆手中得到廉价劳动力的使用权,谁能从太史昆手中得到先进的生产资料,谁就能够合情合理的得到大量土地,建造农庄,建造牧场,建造林地,建造矿场。而太史昆想要给兄弟们福利,只需要送给他们苦工的使用权,与科学协会研制的新型工具。

五百至三千名不等的苦工使用权被太史昆偷偷的塞了出去,与此一同打包的,还有许多据说是可以用来耕地、播种、收割、挖矿、筛选使用的机关。不要怀疑太史昆的动机,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因为太史昆他要……哎……找人帮忙做一下新式农具或是新式矿山设备的测试!哈哈哈,这些东西是beta版的!所以不收费!于是,卢家铁矿、武家煤矿、柴家庄园等等等等也就逐渐建成了。当然,在不久之后佣兵协会佣兵点数的作用也多了一项:雇佣苦工,而在点数大厅销售的形形色色的武器中,竟然也出现了播种机的影子。

当然,天京城的变化还有人文方面的。太史昆砸下重金,在天京城大肆办学。

哎,其实昆哥他也不想在新占领的土地上以举孝廉的名义搞民主推举的,无奈天京城根本拿不出像样的知识分子去接管这些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所以也就只能行此下策了。痛定思痛,太史昆下决心办学,从小培养天京城自己的人才。

诸位!千万不要以为太史昆是好人!一般需要昆哥下定决心才能办理的事情,绝对不是弄俩老头教小孩写字那么简单!

首先,太史昆责令高大壮成立“天京百科书院”。继续补充《梦溪笔谈》只是这个书院的任务之一,太史昆要求百科书院要成为集博士点、硕士点、大本、大专、高职于一体的综合类高级学府!鉴于目前天京城有能力做教师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专业能力强基础理论差得主,太史昆又强迫高大壮提供了一份名单。

名单的内容,是与高大壮同为沈括门下的一些幸存于世的师兄弟,这些师兄弟多为官宦之后,当年畏惧苦寒没有出门历险,因而保住了性命。太史昆接过名单一看,约有二十几人,撇了撇嘴只嫌不够。高大壮无奈,只好又将魏公苏颂一脉的弟子写了许多。太史昆审阅一遍甚感宽慰,当夜于佣兵大厅地下室秘密拍卖了一系列不署名任务,要求佣兵们将名单上的人全家老小尽数秘密逮捕至天京城。

'  '

七 文化名城

当然,想要打造一个文化名城仅仅是有几所大专高职什么的是远远不够的。一所文化名城最主要的内涵就是――每一位市民都有点文化人的气息。这也就是说,必须要在天京城普及基础教育。对此,太史昆还颁布了法令:建立蒙学馆与少年书院。

蒙学馆的招生是硬性招生,天京城三至十二岁的孩子,无论男孩女孩都必须就进入学。太史昆下达强制入学的命令也是出于无奈,因为这个时代有太多的人与李俊的母亲一个想法――女子还是不识字的好。而太史昆固执的认为女性必须要受到教育,就算是天京城不需要女子来做学问,做科学,但天京城未来的孩子也需要一个开明的母亲。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太史昆动用了独裁者的权威。

其实,在太史昆的内心最深处还记得他对于?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