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儿大骇,说:“娘娘这种话可不要乱说,被心术不正的人听到了传到皇上耳朵里可是不得了的事啊!”
萧后说:“所以,这些话我也只敢在你面前说说而已,憋在心里难受啊!”两个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苦面相对。
第五章 三征高丽 第二十六节 三征高丽
大业四年(公元614年)春二月初三,皇上又提出要东征,一连几天朝堂上下没有一个人敢再提异议。二月二十日再次征天下兵。三月十四日,皇上率领三征高丽的大军再次向涿郡出发。
一路上,皇上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萧后没有去问,萧后自己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虽然萧后不大过问皇上的政事,可各种政策还是通过不同途径传入萧后的耳朵。自从平了杨玄感的叛乱以后,国内的社会秩序并没有开始想象的那样安稳下来,反而越发的动荡起来,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举反旗的义军。规模虽不及杨玄感,也有不少被隋朝的官员平压下去,可势头却越来越猛。皇上似乎不在乎,就等着平完高句丽,再来收拾河山,可是这回的东征会怎么样呢?现在还不知道。摆在眼前的是,这回征兵数量比前两次都少,质量也差了很多,明显的老、弱了。隋兵当年的一声齐呼,气动山河的情景再也不复见了。这样的兵力,能挽回隋军的败局吗?
萧后一路想着,听到外面嘈杂,便叫简儿去看看怎么回事,简儿回来说:“这一路上不同于上两次,总有逃走的兵士,皇上已经下令要严抓。刚才就是又发现逃兵了。”
萧后听了一声叹息,说:“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现在去打高句丽,天时站不住脚,地利更站不住脚,如今人心又这么涣散,这东征的结果真令人担忧啊!”
简儿说:“娘娘不要多想了,这原不是我们女人家能操心的事。胜利了,我们不过替皇上高兴一下;失败了,也不过替皇上难过一阵子。不管怎样,皇上他都不会安心下来,他会不停的忙碌。”
萧后笑了一下说:“你说的正是我所想的。有时候纵使满怀热情,却没有途径去释放,只能让自己的心冷下去,做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不知道是自己的悲哀,还是当权者的悲哀。”萧后说完掀开帘子看看前面的路,依旧那么苍凉。除了行路的隋军,堪称人迹罕至。就是这庞大的行军队伍,也没给苍凉的路上带来多少生机。前两次的失败,令皇上平高句丽的心更加坚定,却让隋朝军队的士气大丧。
三月二十五日,皇上一行人抵达临渝宫(今河北抚宁县东),在郊外祭祀黄帝;并且斩杀抓回来的逃亡士卒,用他们的鲜血祭祀战鼓。然而,这些并没有给隋军带来多少转机,士卒大量逃亡的现象却是有增无减。所有的逃兵不外一个想法,去打高句丽是死,还不如现在冒着杀头的危险逃走,说不定还能为自己讨一线生机。曾经威震将士的军法,现在渐渐失去了它效力,杀人不过头点地,一个军队的首领不能很好的保障士兵的生命安全,一次还罢了,屡次犯同样的错误,渐渐的就失去士兵们的信任和拥护,最终走进法不责众这个不变的规律。皇上本人也开始心浮气躁起来,一连两次东征的失败,动摇了他最初的那种后劲十足的从容,显现出他自信背后的空洞,所以他急切的需要取得第三次东征的胜利,来弥补这个空洞。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影响了他的治军手段,在以后他在带军作战的过程中,明显的不如以前那般长袖善舞,显得疲于应付。这样一来,他的心态就更差了,恶性循环,跌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第五章 三征高丽 第二十七节 高丽的投降书
七月十七日,皇上带着他的军队到达怀远(今辽宁辽中县)。这时天下已乱,各地的官员对群众已失去了威慑力,所征的兵大多都没有到。皇上看着零零落落赶来的将士,心中不免凄凉,可是又不能表露,只是在萧后面前偶尔的叹息一下。萧后心中有知,也不愿意给他什么安慰,因为她明白一切劝慰都是徒劳,这些事情已超出了她能解决的范围。
同时,来护儿的水军也出发了。在海边,来护儿和众将军商议过海事务,突然周法尚老将军晕了过去。军医和护卫兵上前把周法尚扶了下去。来护儿不敢耽误军务,便叫长史崔君肃去照顾他,继续和众将商讨。
一番诊脉过后,崔君肃问军医老将军怎么样,军医没说话,背着人对崔君肃说:“还是早一点做准备吧。”崔君肃心里难过,回到周法尚床边,周法尚已醒,挣扎着要起来。崔君肃连忙上前去扶,说:“老将军小心。”
周法尚喘了一口气说:“我没那么娇气,军医怎么说?”
崔君肃勉强说:“军医说您没什么的,只是太劳累了,只需静心休养几天就是了。”
周法尚看看崔君肃的脸色说:“你不用安慰我,我自己的情况自己知道。大丈夫死在战场上是自然的事情。只可惜我再临沧海,竟未能和敌军交锋,就要与世长辞,是上天不给我机会啊!即使我立志再高,没有那个命,又能如何?”说完老泪纵横,开始咳嗽,怎么也止不住,竟咳出了血。军医连忙上来看,崔君肃估计是没用了,连忙命一个亲兵去叫来护儿。等到来护儿等人赶到,老将军已经带着无限的遗憾去世了,时年五十九。周法尚后来被皇上追赠为武卫大将军,谥号僖。
周法尚去世后,来护儿忍住悲痛,带领军队渡过渤海,在毕奢城(卑沙城,在今辽宁金县东大黑山)大败前来迎战的高丽军队,并乘胜渡过鸭绿江,直指平壤。这时候高句丽几经大隋的入侵,已经不起太多的折腾。远不如第一次的反抗来的有准备、顽抗和强烈。原本,他们想只要打败了隋军,他们就可以扬眉吐气,傲视群雄,令四周的国家都不敢小觑他们高句丽,没想到这隋军失败了第一次还要来第二次,又来第三次,看样子是不能取胜就不肯罢休。如果时间间隔的长一些倒也无所谓了,他们还可以修生养息,有充足的精力来对抗;可是现在隋军进军的如此频繁,才两年多就发动了三次,那怎么受得了?高句丽全国上下没有不感到恐慌的。在这种状况下,来护儿的军队取胜就容易一些。
来护儿军临平壤城下,高句丽王高元这回真是怕了,他清楚来护儿这回复仇心切,以前的故技难以重施,和臣下商议之后,决定再用乞降这一着,当然不是对着来护儿,而是绕过他,直去屯兵怀远的隋帝。为了表示诚意,还送去一件丰厚的礼物,这件礼物对高句丽可有可无,却令隋帝十分喜(87book…提供下载)欢,那就是叛将斛斯政。叛徒历来就是一个尴尬的角色,尤其是这种主动叛变。杨玄感的朋友都是这等的没有长远眼光,他焉能不败?
降书和斛司政被高句丽使者送到了皇上面前,正在为自己的号召力渐失而伤神的他大喜,立刻收下了招降书,监压了斛司政,并且遣使节召来护儿还兵。这位斛斯政当然不会有好下场,在后来皇上祭祀完太庙以后执行了和杨积善等人一样的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