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大唐城管大队 > 第141部分

第141部分(1 / 2)

>

宝皇女静静的坐在一张木椅上,怀中抱着的正是那个男婴。

温柔的盯着婴儿熟睡的模样,宝皇女似乎陷入到了无边的回忆之中。

那个**一度的下午,那个男人的臂弯和肩膀,唐人的生活和唐人的自信,每每在宝皇女脑海中出现,她恨,自己为什么不是一个唐人,为何要出生在倭国这个地方,与思念的人不能相聚,可是,最后所有的画面都变成了最后秋叶凋零,徐阳转身之后的一个绝情的背影。

“你走吧,那些你想要的图纸都在张二那里,从他那里拿到图纸就走吧,徐家庄不欢迎你,大唐也同样不欢迎你。”徐阳这冰冷的话就像是一柄利剑,刺穿了宝皇女的心。

“徐郎。。。。”不知何时,宝皇女的眼角已经有泪滴滑落,望着熟睡的男婴,宝皇女哽咽道:“徐郎,我会把咱们的儿子,培养成倭国聪明强壮的帝王。。。。”

。。。。。。。。

驱傩将至,长安掀起了一股子新年新气象,长安连锁超市居然搞出了一次全场半价的疯狂优惠,这让长安周边各县各庄全部的百姓就像是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股脑的涌入了长安城。原本加宽了十数米总宽高达一百六十米的街道居然出现了不够用的情况。

书院最近迎来了大发展时期。许多从海外运来的珍惜鱼类被做成了标本。放在书院当做展示,为此,书院还专门建了一栋宅院,供放这些海洋生物。

最让徐阳惊诧的是,唐人居然连鲸鱼的标本都给弄来了,原本在海边的时候,徐阳就多次听闻渔夫们将鲸鱼成为海龙王的称呼,对其敬畏有加。可这才只有短短半年,唐人的心态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其实也是历史的必然,人类在未知的时候,对于一切都充满了敬畏,但一旦有了更为强大的实力,便将以前所敬畏的东西抛却脑后。

显然沿海的海船的现在发展的异常迅猛,从情况上来看,其水平以及不亚于自己当初去探索澳洲的远洋舰队了,蒸汽机也为海船提供了更为迅捷的动力。

其实现在海外的事宜徐阳很少插手,澳洲殖民地还有各个海岛的殖民地都是由牛进达在管理。这也正是徐阳在长安城总是见不到这位良师益友的原因,因为老牛现在常年在岭南和泉州的海路上奔走。不知道这对于他来说是件好事还是件坏事。

不过对于李二这种避嫌式的任命方式,徐阳也没有多说什么,李二对自己的信任,已经可以说是在封建时代帝王对于臣子的最高信任,甚至已经有些脱离了君臣的身份,颇有种一家人的错觉。

。。。。。。。

今年发生了很多事,先是舰队海外归来,取得了高产良种,现如今正在培育阶段,以蓝田县为首式种县现如今已经是收货颇丰,等来年开春,想必又是一轮新的‘土豆热’届时,徐阳觉得,大唐就会迎来一个史无前例的时期:粮食过剩时期。

要说粮食过剩这种事情,在封建时代简直就是想都不用想的美事,如果天下百姓都能够吃饱,那么没有一个人会去造反,这是所有人的共识,所以说,帝王一向是把粮食这种东西看做是最为重要的物资。

可是没有帝王想过,‘粮食过剩’这个词,毕竟这个词太美,不是正常帝王敢看的。

事实上,中国一直到近现代才渐渐出现粮食过剩,而且多是具有地区性,没有全国大范围的粮食过剩。

徐阳见过大唐最为底层的民众,就在当初自己的第一个封地,毛庄封地,在那里的百姓,吃上一顿青菜和烧鱼就算是顶尖的食物了,听村子里的老人说,每每遇到灾年,村子里的人都会去吃树皮和草根。

徐阳没有见过人吃树皮,可是这并不妨碍他相信那些老者说的话,因为这里是一千四百年前的唐朝,就算是在后世,在新中国刚刚建立起来的自然灾害时期,也是有人吃树皮挖野菜,所以在徐阳眼中老者的话没有丝毫的夸张。

接着发生的一件大事就是徐阳大胜高丽了,可是因为李二的掩盖,再加上新闻报道的不重视,所以原本可以彪炳史册的巨大功绩,便被悄悄隐藏了起来,连《大唐正史》中也只有寥寥几句,当然,这件事在后世也引起了后世史学家的激烈讨论,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表。

接着就是突厥覆灭,趁着徐阳的预言,大唐早已准备好了长矛,蛰伏等待着给突厥来这致命一击,一切都是按照原定计划,甚至和原本的历史差别都不大,李靖军神的偷袭,李绩的埋伏,使原本就不占优势的突厥迅速瓦解崩溃。

集结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唐,没有丝毫不取胜的道理,趁着暴风雪,一举拿下定襄城,同时还生擒了突厥首领,劼利可汗。

听说生擒可汗,突厥覆灭的消息之后,李二的反应也和历史上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亲自起舞,还和他老爹共聚一堂,一个弹胡琴,一个跳胡舞,那个高兴劲,说都不用说,全都在脸上了,后来徐阳还带刘梦璃去参加了李二为大胜突厥的庆功宴,后来徐阳装了一下,《将进酒》一出,没想到装出来一个‘大唐第一才子’的称号,这也是徐阳始料未及的。

。。。。。。。。

大唐,已经缓缓开始甩开周围的众多小国,走上了一条制霸世界的道路,李二御书房的桌案上,那个大大的地球仪可不是个摆设,那是李二的目标,同时是也徐阳的目标。

而大唐下一个对手正是祖先为鲜卑的吐谷浑了。。。。。。。

。。。。。。。

ps:马上红色星期五,去抢购~

第四十三章墨门

“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最新一期的《大唐新闻报》上,特地花了一个版块将李二的这首名为《除夜》的古诗放在了新闻头条,一时间在坊间流传,更是有酒楼歌姬将此诗编成了曲子,在歌楼酒坊吟唱。

李二作诗的好心情可不是平白出现的,那是因为今年的驱傩大会和往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今年长安的驱傩大会不但比往年更为盛大,而且这一次多了一个蛮夷朝拜唐国君主的环节,李二的好心情,正是在朝拜环节产生的。

。。。。

大唐现在多占领的地区,横跨了整个中原地区,北至阴山大漠,南有西沙群岛,西入青藏高原,而东方,一直是处于无穷无尽的地里大发现的扩张之中,琉球、印度尼西亚、澳洲、甚至连最为遥远的南美洲,也已经出现了唐人的影子。

世界的格局从未变的如此明朗,李二通过徐阳所给的世界地图,将世界版图又重新的划分了一遍,自此,唐人所占领的地方,已经超过了地球上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

可是也仅仅是占领,唐朝时的人口还是十分匮乏,全国上下最新一次的粗略人口普查,唐国只有三百三十万户人口,这和动辄数亿的后世简直没法比较。

人口的稀少意味着唐人不可能出现大规模移民,就算在沃土广阔的澳洲,李二也只是允许一万人到那里定居。和数十万土著居民相比。唐人的比列还是太低太低。

既然无法大规模移民。就无法段时间同化这些蛮夷,徐阳的同化政策起不了效果,所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那些蛮夷实行自治。

这也和后世的民族自治区类似,不同民族自己进行管理,最后统一由中央任命,并听命于中央,这种高度集权而又分权于外的政策对于偏远地区有着相当好的效果。

李二当初听到徐阳说出这个建议时就拍案惊奇,以他锐利的政治眼光。这种自治式的统治方式简直就是大唐梦寐以求统领外族的办法。

立即命户部草拟法案,随后颁布天下,以民族自治区的形式管理那些唐人占领过却没有人手去接管的地区。

而这条法案造成的后果,就是老挝、缅甸、菲律宾、澳洲那些地方的土著首领,全都要派人到大唐进行一次朝拜仪式。

运气好的是,一直负责海外事宜的牛进达似乎早有准备,他已经在长安安排了不少航海中遇到的各种外族人在长安定居,同时让他们学习唐国文化,日后再遣送回去,以教化他们的子民。通晓圣人礼,学习孔孟道。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