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禹见她掉眼泪,一时心疼不已,任她又推又挣仍是上前去将她抱入怀中,“青樱,我是天子,你也说过,后宫亦是朝堂,须得要雨露均沾。但是不管怎样,你都是我心头最疼最爱的那一个,我总要叫你极尽荣宠就是了,你相信我好不好?”
她心中难免地一软,几乎就要答应,狠掐了自己一把,这才冷道:“我没法相信你。倘若你还顾念从前咱们的情谊,就放我回家,收起你给谨瑜赐婚的圣旨。”
“不可能!”他断然道,这正是他的逆鳞,一触而发。“你如今是芳华侯,地位远高于他,怎能下嫁?”语气转而森严道:“况且经过此事,我就不信还有人敢如何没有眼色敢去你府上提亲。
青樱不答,只冷冷地看着他。
明禹自顾自地上前去牵着她的手道:“还是你小时候好,就算把你弄哭,一会也就好了。现在越发难哄了。”青樱任由他拉着,只说一句话:“放我回去嫁给谨瑜。”
他根本不接腔,只道:“陪我用晚膳吧,都是你爱吃的菜。”说着便令汪福兴传膳进来。
颍川之言:算前言,总轻负。年少时,诸多轻负,轻狂到以为不会失去,失去了以为会再重来。
人生,如何度过都会辜负,与其轻负,不如负得刻骨铭心,回忆时,虽负,却不后悔。
***
周一万更~~~求留言求月票求荷包鲜花奖励~~
☆、第一百零三章 算前言,总轻负
汪福兴想是早就预备下了饭食,很快晚膳便上了桌,一应菜色果真是她喜爱的,青樱却不未所动,一口也不吃。
他也不勉强,自去用了几口就吩咐撤消了瑚。
两人一直僵持到晚间,司马明禹批阅奏折,青樱则在一边不知想些什么,不动也不说话。
一直到戌时,敬事房的总管太监照例进来,汪福兴都来不及拦下,只听他道:“皇上今日要翻谁的牌子?”话音落下这才发现屋中竟然还坐着一人,顿时惊得身体一抖,汪福兴急斥道:“黄公公如今上了年纪怎么还改不了莽撞的性子,皇上正有事呢。”
司马明禹淡道:“不用了,撤下去吧。”说着怕他不明白,又补充道:“这个月的牌子都撤下去吧。”说着有意无意地扫了青樱一眼,青樱听了冷笑道:“何必撤了,可不是叫后宫三千佳丽都望眼欲穿,芳心暗碎,尤其是身怀有孕的陶荣华。”
敬事房首领黄太监本来就已经被内殿中有女子所惊到,更不想此女还出言不逊,在皇上面前如此放肆,须知这新帝可不比从前的宣成皇上那般仁厚心软,如今在宫中谁要是错个一星半点规矩,轻则杖责,重则掉脑袋。
谁知皇上也只蹙眉斥道:“青樱!铄”
他听到这个名字,只觉得有些耳熟,正在思索汪福兴轻声提醒道:“还不快退下!”一语惊醒了他,连忙躬身退了出去。在回敬事房的路上左思右想,忽地记起,好似听谁私下里说过,新封的芳华侯,就是从前皇上还是赵王时身边的女军师,闺名就叫青樱。莫非是她?
如果是她……自己岂不是撞见了皇上与芳华侯之间……顿时一身冷汗。
***
司马明禹停下笔,对青樱道:“天不早了,我叫人服侍你梳洗?”
青樱仍旧不动道:“不必这样麻烦,你放我回府。”
他面上云淡风轻,说出来的话却是不容改变的金口玉言,“你知道不可能的。”
说着便朝殿外叫道:“汪福兴!”
汪福兴应声而入垂首道:“皇上有何吩咐?”
“传香汤伺候朕和芳华侯沐浴。”
这……自来皇帝都不能和后妃共浴,更别说芳华侯身为外臣,连后妃都不是,怎么好共浴?
青樱更是一双美目圆睁,站起来大叫道:“不行!”脸都白了。
明禹按下她道:“放心,中间会隔着帘子,我说过你不愿意我不会勉强你的。”
青樱脸色这才缓和下来,汪福兴也松了口气自去安排了。
只是到了就寝的时候,但凡他一碰她,必定招来她一顿猛挣。
“青樱,你到底要闹到何时?”墙上的西洋自鸣钟响了,已经是丑时末刻了,他声音暗哑道。
她仍旧是不说话,只是把薄薄的身体靠在床沿上,离他远远的,低声道:“你快些睡吧,明天还要早起上朝。”
“那你让我抱下,不然我也没法睡。”他说着便身子挪近将她搂紧,她听了果然没有挣扎。
明禹怀抱着她很快便睡着了,直到寅时初刻汪福兴在外叫道:“皇上要起来早朝了。”连叫了几次他才骤然醒来,本想轻轻地放开她以免弄醒她,手不经意触到她的面庞却发现有湿意。将她扳过来一看,她脸上挂着泪珠,根本就没有合眼。
当下又是心疼又是气,呵斥道:“昨晚没吃,夜里又不睡,怎么这般拿自己不当回事!”
进来服侍他更衣的宫女太监不防着皇上突然龙颜大怒,一时跪了一地。
青樱仍是背对着他,声音又低又暗,却绝不示弱地顶回去道:“我要是在这里吃得好睡得好,才是不把自己当回事。”
司马明禹无法,早朝时间不能误,况且也不能当着宫人的面同她争吵,只得吩咐进一些安神汤,亲手喂她服下,吩咐了汪福兴今日不必跟着他去太和殿伺候了,在清明殿守着断不可让人进来,这才蹙着眉走了。
今日朝上刑部侍郎施谨瑜告假,其余众臣仍是事务繁多,先是闽南有海盗滋扰,拨了付继孟领一万兵马前去驰援,继而风扬关传来八百里急报,北魏平南王已经攻到了靖安,北魏天下的走向已经分明,穷途末路的皇七子派亲信逃到风扬关面见守将,请求大夏出兵助他与拓跋彦抗衡,事成之后则割让风扬关以北的十三城。而拓跋彦也派出使者,承诺倘若大夏袖手旁观,则登基后两国修好,互不侵犯。
这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朝臣分为两派争论不休,各有说辞。
以三朝元老张太师为首的老臣力主同拓跋彦合纵,毕竟一旦出兵又要动荡不安,大夏本来因为郑妃之乱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现在明君在位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何必贪图那十三城又动兵戈呢?况且与北夷之人合作,无异于与狼共舞与虎谋皮即便真的拓跋珑取胜,割了十三城,定也要想办法拿回去的。
以郭光耀,颜超羽和付继孟为首的朝中新势力却极力主张同拓跋珑合作,他们皆是与北魏交战多年的将领,深知拓跋彦之能,大夏的对手与其是他,不如是平庸一些的拓跋珑。况且皇上英明神武,必不是只为守住祖宗疆土为目的,一统天下大夏中兴才不负皇上的英才,罗练达,贾氏叔侄纷纷附议。
双方争论了几个时辰,直到将近午时才散朝。司马明禹自己也颇为踌躇,召来崔思博单独问道:“关于今天早朝上众卿争论之时,崔大人如何看?”
崔思博今日对此事一言不发,此刻想了想道:“天下大事,皇上自有定夺。众臣虽然各有异议,最后决断的还是皇上。”
司马明禹知他向来圆滑,不给他一颗定心丸他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