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又破了几个商行。
其实商行那地方,虽然有个商字,其实却和行商没什么干系。
这商行起初呢。确实是商贾们离乡背井,到了外地,却因为没有落脚之处,每日住在客栈,多有不便,于是大家凑了份子,在异乡租个宅子。供乡中的一些客商居住,久而久之,一些学子和生员由于要远游。又或者进京赴考,这些未来之星,自然是那些低贱商贾一向巴结的,因为便免不了以同乡的名义。邀他们到商行下榻。这些读书人呢,一开始只是家境贫寒的在那儿聚集,到了后来,由于读书人聚的越来越多,大家住在一起,又是同乡,免不了吟诗作对,谈一些风雅之事。其他的读书人,便也都爱去那儿凑热闹。渐渐的,商行所住的商贾越来越少,却成了读书人的聚集之地。
这些读书人都有一个特点,一方面都有功名,若是没有功名,人家也未必让你占这个便宜,另一方面,大家都抱团,甚至有一些同乡的‘大人物’,如某个京官,某部堂的一些大员,偶尔也会去关怀一番,终究是同乡,提携后进,乃是传统,而正是通过这些形式,整个京师,就通过同窗、同年、同乡、师生之类的关系,结成了十分严密的关系网,在这关系网之下,既有领袖人物,这种人闭门不出,甚至极少露面,有的是尚书,有的是侍郎,至不济,也是个郎中、主事,下头呢,又有许多小京官,再下头,便是许多的生员,生员们依靠这层关系和商行来结识这些‘大人物’,好得到某些庇护,甚至是提携和提点,而大人物呢,也需要下头的生员们为他造势,有些不方便说的话,不方便做的事,自然也有人去为他代劳。
任何所谓的同乡、同窗、师生的关系,其实说白了,就是某种利益关系,这些关系错综复杂,如乱线一样缠绕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动任何一个,就会惹来整体的反弹。
动一个商行,拿几个读书人,立即就会有许多同乡出面,而这些同乡,又可能背后会有许多师生的关系,师生的背后,又可能是同僚和同年,王陵虽然只是个小小百户,可是在京师这么多年,哪里不晓得这其中的厉害,你可以以其他的名义动一个读书人,可是直接去动商行,这几乎就等于,和所有读书人为敌了。
他脸色铁青,很是凝重,手抚案牍,一时之间,有点失神,这郝大人吃枪药了啊,东厂好动,读书人这马蜂窝可不好招惹,一个东厂,无非招惹的就是一个王安而已,动一个商行,那可就真和全天下的士大夫为敌了。
真琢磨着,终于有消息来了,一个千户所的力士快马而来,气喘吁吁的拿了一份单子,道:“王百户,立即纠集人马,按图索骥,按这名册拿人,这些人,通通都是妖言惑众之人,断不可姑息,北镇府司的意思是,放走了一个,都要唯你是问……”
王陵不敢怠慢,连忙查验了手令,二话不说,道:“卑下明白。”
…………………………………………………………………………………………………………………………………………………………………………………………………………………………………………………………
一炷香之后,左河百户、校尉,顿时倾巢而出。下一刻,便抵达了一处府邸,数十人将这宅子团团围住,王陵带刀,亲自去拍门。
府邸里已是风声鹤唳,一个门房小心翼翼的探出头来,期期艾艾的道:“大人找谁?”
王陵道:“贵府公子张江成在不在?我等奉北镇府司之命,特来拿人!”
这门房顿时慌了:“我家公子犯了什么事,你们………可有驾贴?”
王陵冷着脸:“自然是犯了大事,否则何须劳动本官,至于这驾贴,等人拿了,自会给他看,来,进去搜查。”
一干校尉、力士,早已按捺不住,蜂拥而入。
这门房尝试去挡,却哪里挡得住,立即被人潮冲到一边……
……………………………………………………………………………………………………………………………………………………………………………………………………
京师大乱,人人自危。
几乎每隔片刻功夫,就有一个个消息传出来,风声鹤唳,顿时所有人都不安起来,这一次大搜捕,摆明着是冲读书人去的,据说诏狱那边人满为患,哀嚎阵阵,刑部给事中那儿,一开始还是签了几个驾贴,到了后来,却是脸都吓白了,这没完了啊,发了几个驾贴,锦衣卫拿了人,又拿出无数份口供来,一个人攀咬出三四个,这三四个又攀咬出十几个,到后来便是成百上千了,这驾贴,他哪里敢签,索性认真细致的核实,问东问西,无非就是拿着口供,一副一头雾水的样子,跟那经历司的吴经历交涉,这份口供,是不是有语焉不详之处,这刘生员,当真说了这些话?会不会是故意攀咬,此事还得再思量思量,不好办啊不好办,是不是要询问一下刘生员的学官,且看他们有没有发现此前有什么眉目………
吴经历哪里不明白这给事中的意思,无非就是拖延时间,反正积压了这么多,一个时辰核实一份,没有个一年半载,这些驾贴也发不完,等那时候,朝野上下,就该反扑了,说实话,其实不用这么久,也就三两天的功夫,反弹就会出现,这给事中打得是好算盘,根本就不想把自己牵连进去。
吴经历倒也不急,慢腾腾的和他交涉,详尽的给这位年轻的大人解释,这个是怎么回事,那个人又是怎么回事,说的口干舌燥,却依旧还是口若悬河。
而这位刑科的大人呢,却也深谙此中道理,见吴经历并不咄咄逼人,却也心领神会,不断点头,时不时发出感叹:“原来如此,听君一席话,本官倒是明白了,不过嘛,这里还有一点斟酌之处,刘姓生员既然妖言,检举的这位王秀才却只说这些话是……”
………………………………………………………………………………………………………………………………………………………………………………………………………………………………………………
磨洋工的磨洋工,雷厉风行那般拿人的拿人,而在北镇府司,宫中的口谕终于到了。
这么大的事,宫中不可能不知道,也不可能会无动于衷,现在到这个地步,若是不传郝风楼入宫,那才是见鬼了。
郝风楼早已整冠待发,吩咐了几句周司吏,旋即便往午门,立即入宫。
今日召见的地点是在暖阁,郝风楼到的时候,这里已是人满为患,几个阁臣,都在这里,突然一下子,闹出这么大的事,这些个阁臣,谁也坐不住,从解缙到胡俨,从杨士奇到杨荣,这些人中 固然有急性子,可是再淡定从容的人,也受不了这样的惊吓,这才几个时辰功夫,突然就变天了,紧接着便是乌云密布,雷嗔电怒,这消停的日子,还让不让人过?
这事儿太大,牵涉的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成百上千,几个阁臣无论平时如何勾心斗角,可是此刻,倒也齐心,二话不说,立即来见驾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四章:谁和你讲道理
几个阁臣的目的,其实很是简单,他们先来见驾,自是要对天子进行试探。
至少他们要明白,这个命令,到底是不是天子发出来的,假若是天子的中旨,那么事态可就严重了,当今皇上,性子刚烈,他既然下定决心要对这些读书人动手,那么自不必说,这事儿很难有回旋的余地,即便这是捅了马蜂窝,也即便会给国家带来伤害,可是只要天子的心意不动摇,那么谁也不可能改变天子的想法。
可若根本是锦衣卫擅作主张,倒是能让人松一口气,只是几个阁臣终究不是简单之辈,他们接下来不禁会想,这个郝风楼,到底发了什么失心疯,刚刚和东厂为敌,此后又跑来招惹读书人,难道还嫌自己树敌不够多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道理,他不会不懂,况且一个读书人或许未必比得上一个皇上跟前的伴驾太监,可是十个呢,一百个呢,一千一万个呢?十万个呢?
太监说到底,权柄太大,那也是天子的家奴,天子随时可以将他舍弃,可是读书人不同,读书人是臣子,真要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方,那可是要动摇国本的,天子会任那郝风楼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