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你不觉得,老人和孩子一样,都像是精致而脆弱的瓷器?那天我在系里碰见一位八十多岁的老教授。他站在电梯旁边,有人问他:‘电梯门开了,您怎么不进去?’他说:‘我在等秘书。’然后秘书——一个四十出头、胖胖的女士——匆匆走来。她小心地把一根手杖递给老教授,握着他的手教他拿好手杖,又打开一个钱包说:‘这是您的钱包:看,这是身份证,这是二十块零用钱,这是您家里的电话号码……’她说话的样子简直是哄小孩……”
我笑了。此时一阵清冽的乐音飘了过来:
AreyougoingtoScarboroughFair?
(你要上斯卡布罗赶集去吗?)
Parsley;sage;rosemary;andthyme
(欧芹、鼠尾草、迷迭香、百里香)
Remembermetoonewholivesthere
(请为我给一位当地人带句问候)
Sheoncewasatrueloveofmine
(因为她曾是我真正的爱人)
Havehermakemeacambricshirt
(让她为我做件麻纱褂子)
Parsley;sage;rosemaryandthyme
(欧芹、鼠尾草、迷迭香、百里香)
Withoutnoseamnorfineneedlework
(不能动针也不许拈线)
Andthenshe'llbeatrueloveofmine
(那样她才将成为我真正的爱人)
……
离我们不远站着个黑人小伙子,正怀抱吉它边弹边唱。吉它盒子摊在地上,里面放了不少零钱。一曲唱完,旁边的人都起劲地鼓掌。这种情形很难得。一般地铁的人们都漠然望着唱歌的人,哪怕他唱得不错也无动于衷。
“我特别喜欢这首歌!”我大声对爱丽丝说。
“真的吗?你知道,这是一首老歌。”
“是吗?大概从六十年代就有了吧?我在一个电影里听过。”
“六十年代以后很流行。实际上在中世纪的英格兰就开始流行了。”
“真的?”我睁大眼睛,“我一点概念也没有。”
“中世纪晚期,英格兰靠海的小镇Scarborough是商人的集散地,不过现在它只是个平静的小城了。”
“那么这首歌是谁写的呢?”
“没人清楚。巡游歌手从一个小镇听到这首歌,走到另一个小镇就唱它,还经常改词,所以到今天歌词就弄出了好几个版本。”
“歌词是什么意思呢?”
“你什么都想知道,对不对?”爱丽丝笑着,伸手轻拍了一下我的头。看我没有不满的意思,她又拍了一下,然后说:
“在中世纪,人们崇尚浪漫的爱情。所谓浪漫就是爱一个女士,从远处仰慕她,没有丝毫狂热和冲动。爱一个人不求回报,甚至不指望有回报。这首歌是一个失恋的骑士唱给他的心上人听的。”
“那么‘Parsley;sage;rosemary;andthyme’是什么意思?听说都是香草名字。”
“确实如此。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它们象征各种美德:力量、忠诚、爱,还有勇气……”
歌声重新响起,令人心动神摇。可惜,一列地铁轰隆隆驶来,把歌声淹没了。
没料到爱丽丝对这首歌了如指掌,或者说,爱丽丝是这么爱浪漫的人。在车上坐下,我满心钦佩,又问她:
“爱丽丝,你是不是觉得我什么都不懂,只知道乱提问题?”
“我就喜欢你这样,”爱丽丝眨了两下眼,“你这么好奇,什么都想知道。有些人不知道的也装着知道。”
她的语气亲密。她的睫毛一闪一闪。难道……这个想法太荒唐。我是个小孩,爱丽丝怎么会爱上我?女生喜欢比自己大的男人——伊丽莎白都这么说过。
也许方晴看不上我,所以我异想天开,想找点精神安慰吧。不错,是精神安慰。此刻我这样看着她,不过是因为她竟然如此了解那首歌罢了。
车飞快地开着。对面窗上映出爱丽丝的影子,似乎在朝我微笑。
“小明,我们要不要先去DowntownCrossing,从那里走到唐人街?我们可以在DowntownCrossing也散散步。”爱丽丝忽然说。
“能为您效劳,是我莫大的荣幸。”
刚才所谈的骑士风度和浪漫爱情起作用了,我心想。不自觉说了句浪漫的话。本来说“好,就这样吧”就可以了。
DowntownCrossing是女士们的天堂。这里的服装店和化妆品商店比比皆是。出地铁站后,爱丽丝的目光首先落在Filene'sBasement——这一家卖名牌时装,就在地铁站出口。因为它总是减价,所以顾客如云,年轻学生尤其喜欢。
我拉开Filene'sBasement的大门,请爱丽丝先进去,自己跟在后面。爱丽丝优雅地转了一圈,在衬衣、牛仔裤、围巾、套装等柜台都看了看。我们经过一个挂满胸罩和内裤的地方,我正有点走神,她已经脚步不停地往外走了。
出了Filene'sBasement,街上热闹非凡。穿厚厚的羽绒服或皮大衣的人们踏着雪欢快地赶路。这里的房子很老,商店挂着五颜六色的旗子,大玻璃橱窗里陈列着香水和服装。街边有卖帽子、小纪念品、玫瑰花、汉堡包的小摊。爱丽丝有时在橱窗前驻足,看里面身材高挑的女模特。我纳闷:女生怎么会对同性的长相感兴趣?对男生的身材和肌肉,我压根儿不会正眼看。
十五、你没吻她?你是木头
从DowntownCrossing走到唐人街不过十分钟。横贯唐人街的那条大道上,前后各有一座牌坊,一个上面写着“天下为公”,另一个写着“礼义廉耻”。大街两侧餐馆无数,都打中文招牌;街上一大半是亚洲人。广东话是这里的主要语言,我和爱丽丝都不懂广东话,要算外乡人。
爱丽丝对街上的一切都好奇。我们从“礼义廉耻”牌坊下经过,她说她喜欢这个牌坊;走进一家小店,她则饶有兴趣地端详一尊弥勒佛像;一张DVD封面上画着正在练功的黄飞鸿,她还呼吸了一口气,摆了个架势。
我却感到一种奇怪的不快。相对于DowntownCrossing,唐人街要杂乱得多,银行、眼镜店、色情中心、小超市、医院散布各处。一条铁路横贯城区。铁路和公路的交叉处是座破旧的立交桥。单看立交桥,有人会以为这是荒郊野外。
那边的超市卖中国式的食品、补品、杂货,是中国学生常去的地方。平常我肯定欢欢喜喜地进去买些东西,今天我一点儿也没兴趣。难道就因为爱丽丝在身边吗?
街面也脏,地上的烟头让人讨厌。我低着头,突然觉得波士顿政府根本不在乎唐人街的发展,所以它看起来破破烂烂。还有街上的行人,他们的脸上都像抹了一层霜。想着想着,逛街的兴致全没了。
我和爱丽丝找了个中餐馆坐下。我注意到地毯上染了点点污迹,窗上积了灰尘。虽然是下午,顾客却不多,桌子几乎都空着。一个系围裙的中年男人站在吧台后面,正提着电话大声说:
“对,我们是某某中餐馆……对,我们送货上门……您的地址……好,好,十五分钟就到。”
一个四十多岁的女招待上前递过菜单。
我觉得餐馆破烂、冷清;服务人员也无精打采;菜单的封面虽然画着龙飞凤舞的图形,可上面有油污,摸着粘手。对面有个卖黄金首饰的小店,挂在那里的首饰也好像蒙了灰尘,暗淡无光。
其实哪儿的餐馆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