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哈佛女孩刘亦婷 > 第41部分

第41部分(2 / 2)

黑客的活动当然令人厌烦。但是,在少数黑客恶作剧背后,我们仍然能够看到,美国青少年熟练应用电脑的能力和自如地驰骋于因特网上的扎实功底。这种深厚的潜力,对美国未来发展,无疑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

不合格就关门一一美国也要搞“教改”

美国人对他们的教育,并不觉得满意。首先是对那些位于大城币低收入阶层居住区的公立学校,就经常可以听到抱怨和批评。这类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校园风气,从最近发生的一位美国母亲为自己3个女儿转学的事里可见一斑。

2000年2月,美国著名汽车城底特律的《底特律新闻报》登了这样一则报道:

有一位44岁的美国妇女,名叫蜜莤,戴莉,她的三个女儿,分别在底特律市区三所不同的公立学校读书。大女儿,16岁的詹妮在亨利·福特中学上高中;12岁的女儿狄娜,在同一城市的卡菲中学读书、九岁的小女儿梅赛德斯,在当地的艾莫森小学读书。前不久,由于对这几所公立学校校风和教学质量忍无可忍,这位境况并不富裕的戴莉,把自己的大女儿转到了底特律郊区的一所教会学校——一索斯菲尔德救世军学校读书,这样在她微薄的工资中,一年要花掉一万多美元的学费。另外两个女儿也分别转入了底特律郊区富裕地区的公立学校,这些地方的公立学校教学质量比城市里明显好得多。

这位烦恼的母亲抱怨说:“我现在简直被这套公立学校的教育体制搞得焦头烂额了!我的女儿们一点也没有受到合适的教育。她们在这些学校里,除了玩,还是玩,分心的事太多了”

戴莉是当地一所社区学院的一名职员,为了让自己不至于被淘汰,她同时还在学院里读书。这次三个孩子的转学,使这位可怜的母亲损失惨重。除去为大女儿花掉的高额学费之外,她还不得不放弃了对心爱的二女儿和三女儿的监护权。她含着眼泪向法院申请,由自己的姐姐当孩子们的监护人,以便让孩子们有机会到城郊富人居住区比较像样的公立学校上学。为了让孩子们上学,她还不得不起早贪黑,开着她那辆老掉牙的破旧的汽车,奔波于自己工作的社区学院和孩子们的学校之间,那份滋味真是令人伤感而无奈。

即便是这样,这位当妈妈的也丝毫不感到后悔。看到女儿们已经在学习方面明显比原来努力了,她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不光是她再这样看,就连女儿的老师们也都支持她这样作。

据了解,大中城币低收入区的这类公立学校数量,大约占整个美国公立学校总数的一半左右。即使状况较好的中小学,也存在着自己形形色色的问题,造成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标准。

有人说,从六十年代起,美国的教育实际上走了一条轻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弯路。使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落后于欧洲和日本。这种状况和美国教育的其他弊病,已经引起了美国社会广泛的关注,也正在采取改革的措施。

2000年元月,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报道说,有近半数的美国州长和企业界、教育界的领袖级的人物共114人,最近达成了在全国下一阶段进行教育改革的计划。他们在这次最高级别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呼吁各州把重点放在“提高教师素质、为所有学生创造平等的提高机会,和使学校对教育结果负起责任来”等计划上。

对美国的学校来说,这些重要的人物实际上就是他们的“财神爷”,因为他们所领导的政府、公司和组织为公立学校提供了90%以上的经费、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他们的看法和举措,也就对美国的公立学校有着举足轻重的份量。而他们对美国教育最强烈的看法,就是现有的标准定得太低了!

为了让美国的学生们能达到更高的标准,“财神爷”们挥舞着钱袋子,提出了一项又一项具体要求和具体措施:

首先是进行高级别的统考。美国的大部分学校除了在学生升大学时,要参加ETS等考试机构举办的SAT等标准稍高的全国统一考试以外,其他各年级的考试都缺乏统一标准,有时不免失之于宽松,误人子弟。这次教改会议认为,各州应当通过州一级的考试来确定学生和学校是否达到标准,而不能只由各校自定标准,造成良莠不齐。按我们的习惯来表述,美国人是打算以省一级的统考为标准,来推动学生曾遍达标。

其次是对学校的主体—一教师,加大“物质刺激”的力度。为了提高教师素质,他们主张建立“工资竞争机制”,对优秀教师给予额外的报酬。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达到所需的成绩水准,他们主张采取以下行动:要求在中学以前教授代数和几何;确保学生学习过州级测试要求的科目;

还有一条是给差生“开小灶”,对需要特别帮助的孩子提供业余辅导,帮他们学习达标。如果教师不足,就动员志愿人员来帮忙,还要拿出钱来,为志愿辅导教师提供交通便利。

实行“分数与经济效益挂钩”,也是一条重要的措施。为了加强“成绩责任制”(就是根据学生考试的分数,来决定学校基金分配数额及教师工资高低)的效果,财神爷们还主张对成绩突出的学校给予经济或其他奖励。

那些成绩差的学校,教职工们面临的不光是经济损失,甚至可能丢掉饭碗、如果成绩不能达标,对那些差生人数“超标”的学校就会采取“介入教学”,让忍无可忍的学生父母们出面干涉学校的教学。再不行,就干脆把学校关掉,让那些屡屡误人子弟的老师和学校官员们尝尝失业的滋味。

美国的教育改革计划,使我不禁思索起中国教改的一些问题:

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是应该“跟踪”国外某些现存的(同时也许是不完善的)教育模式,还是应该博采各国之长而避其短,跨越式地建立起先进适用的中国教育模式?

分数,是衡量掌握了多少知识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需要革除的应该是光讲分数不重其他素质的倾向,还是分数本身?我们究竟应该把分数当成多重的珐码,才能使教育的天平保持平衡?

竞争,是调动学校、老师和学生前进的一根重要杠杆。我们需要防止的,究竟是过度的不良竞争,还是竞争本身?我们应该在中小学的校园里设置哪些必要的竞争,才能使我们的校园里充满活力,张驰有度,却不会为那些微不足道的锱铢之利而疲于奔命?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问题不少,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也有自身某些长处。我们的中小学校园里需要怎样的制度和措施,才能保证中国教育原有的长处得以保持,原有的不足确实能够克服,而不致倒洗澡水时把孩子也泼了出去?各地那些培养了众多优秀学生的著名重点中小学,将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雄风依旧,培养出功底依然扎实,素质优异的英才,使他们足以与伊顿公学和哈罗德公学这类世界名牌学校的学生比个高低?同时广大普通中小学也能培养出无数德、智、体真正均衡发展的、充满生机的未来中国公民

兰登:奖励的“万花筒”

在兰登学校的校刊《兰登新闻》上,我看到了这样一则消息:“学生委员会主席丹尼尔·斯蒂芬斯获得了一年一度的校级《杰出成就奖》,这是由校长布莱德利先生亲自决定的。。。”

丹尼尔是全校上下公认的好学生,他品学兼优,有着出众的组织才能和多种其他才能,在兰登学校的学生中很有威望。这使我对兰登学校设的各种奖有了兴趣。我兴致勃勃地查阅了学生?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