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汉雄 > 第401部分

第401部分(2 / 2)

颜清不温不火的说着,看向刘彻的眼神也柔和了许多。

“可即便如此,他令那苍澜攻破九江纵容乱民屠城抢掠。那也是朕逼的?在辽东,在江南每战不留降卒。这也是朕逼的?那些可都是汉军,那九江城里可都是大汉的百姓。”刘彻不服气的说道。

“有些事思聪在信里没办法和陛下说,但给老夫的家信里面都说得清楚。云侯在海外水如不服,感了恶疾。你发难的时候,正是他病得七荤八素几乎撒手人寰之时。

他手下的那些骄兵悍将,都是杀人杀惯了的。从江南到西域再到草原,你看看他们这一路哪次不是人头滚滚。不是我替云侯说话,若是云侯真的有什么三长两短。这些骄兵悍将失了管束,那恐怕才是大汉之灾。好在云侯虽然卧榻,但身子却一天天见好。

九江城破那九江王不是没动分毫?窦渊全军覆灭,窦渊不也毫发无损?云侯做事没有做绝,处处留着余地。其实就是想着与陛下和解,再怎么说南宫公主也在云家。云侯断然不会将事情做绝的。”

“朕就怕有了云侯这个榜样,日后天下诸王侯们个个不听旨令。那朕这个君还叫什么君,大汉不是分崩离析?”

“陛下大谬矣!这君王本就是和诸王侯与士大夫共天下,当年高祖问萧何。朕位居九五,为何要要听尔等之言。

萧何说,臣下制律三千条。条条都要官来做,若是陛下不听臣下之言。那天下之大,人口繁多。陛下何以治理得过来,这天下又如何能够昌明?没有这些个官,陛下又如何统治百姓?

听明白了吧陛下,为君不在于治民而在于治官,这吏治才是一篇真文章。高祖分封天下诸侯王,原意是以亲情为纽带。让刘家枝繁叶茂,同气连枝共御外辱。

可天下的诸侯王几时消停过,从高祖时起。一直到陛下的爷爷,还有先帝,哪一次诸侯王们消停了?在先帝时期,刘濞等七位诸侯王更是掀起了七国之乱。可经历了这么多的叛乱,大汉的国祚还是传到陛下的手中。大汉风崩离析了么?老夫看来,反而更加的江山稳固。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从先帝起朝廷逐渐在消弱各路王爵的权势。尤其是限制了诸侯王们掌兵的权利,现在除了几位资历极老的诸侯王。其他的王爷们,鲜有上马治军下马治民之辈。

老夫倒觉得,云侯这一闹很好。朝廷可以趁机继续消弱诸侯王们的兵权,而后将基层官吏之任命权也收归朝廷。日后,诸位王爷便只是享用府库里的赋税。安安稳稳做一个富家翁,比天天操练兵马想着宏图大业来得好。”

颜清侃侃而谈,刘彻的神情从开始的不服气。逐渐变得专注起来,到了最后更是认真的思索。

“老师的意思是,要朕趁着云侯的这次事情继续推行父皇的削藩之策?”刘彻想了良久,终于说出了口。

“不是削藩,是要逐渐断藩。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天下怎么可以有两个太阳。诸位王爷就是要与日月争辉,事实证明高祖是错的。亲情并不能泯灭对于权力的**,一个个诸侯王前赴后继的谋反就是证明。

老夫向陛下陈情一道均恩令,主要的内容是诸侯王身故之后。可以将诸侯王的封地,平均分给自己的各个儿子们。这样老子分儿子,儿子再分儿子。几代下来,恐怕这些王爷们只有几亩薄田度日喽。到了那个时候,怕是陛下请他们造反他们都造不起来。”

第九十三章上火的老虎

“可朕担心云侯……”刘彻面有忧色,毕竟云啸还是颜清的女婿有些话还是说不出口来。

“呵呵呵,云侯你不用担心。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说的便是为人君者要顺从天意,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

自从云侯出现在我大汉以来,东征西讨助先帝平定七国之乱。征战匈奴于西域草原,外结东胡以控西域,内战贼逆于江南。哪一桩哪一件,不是兴社稷保黎民的壮举。

老夫活了一把年纪,不管怎样看起来。这云侯像祥瑞多过像妖孽,他在临潼兴修水利经商种田。一个贫困的庄子,没靠朝廷一文钱的资助便成为了大汉最为富庶的庄子,如此枚举林林种种不可计数。

即便他在海外有开国之举,那也是汉人开疆拓土。日后也是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最后还不是要纳入咱们大汉的版图。试想这陇右与江南诸国,原先可曾是我汉人的土地。若没有先秦的征伐移民,我大汉怎会拓土千里。”

颜清侃侃而谈,说得刘彻云山雾罩。不过想想也是,大汉立国之初,的确有不少汉人的地方不服管束。经历了大汉历代的皇帝,这些地方纷纷臣服,最后还是并入了大汉的版图。毕竟大家都说一样的语言,使用同一种文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家人的事情,总规好解决一些。

“那老师以为。学生现在应当如何?”刘彻挺直了脊背向颜清请教。

“陛下,现在要做几件事。一,建明堂拥礼制。用礼制束缚百官,以及王氏宗亲。树林人君的权威。

二,扩大清华为太学,为国家更多的培养合适的人才。未来,陛下要大量的任用地方官吏,没有一定的人才储备那怎么行。

这三,是要限制豪强侵占土地。遏制土地兼并,这样就可以控制豪强的规模。现在山东一些地方豪强林立。好像栾家那样的家族甚至还有家兵的存在。这对大汉。对朝廷都是一支不稳定的力量,一定要适时打压。”

颜清一边飞快的说,刘彻一边用心的记。待颜清说完,刘彻有豁然洞开之感。“老师之言让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不过学生疑惑。为何老师不像董先生那样。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条陈呢?”

“陛下可曾听说过。船大不遮海独木难成林。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有些过于混乱,朝廷应该治理规范。不然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互相都不服气。有此导致的内耗实在是损失过多。不过若是罢黜百家便会使得儒家学说失去了竞争。

一种没有竞争的学说是不会主动进步的,久而久之儒学必然变得沉重而迂腐好似一种宗教一般。其实这天下的学问里,儒学也不见得是天下至理。百家学说虽然博杂,但能够与儒学争雄数百年还是有其过人之处的。

老夫倒是建议,不要拘泥于儒学。陛下可以尊儒学,但要兼容并蓄海乃百川。让儒学吸收各家学说之所长,这样罢百家之名存百家之言,纳儒学之骨指附百家精华之肉。如此这般,才能够使我华夏之文明光照千秋。成为万代所信仰的人间正道。”

颜清的话说完,刘彻已经跪伏于地。吓得千度也连忙跪了下去。

“陛下不可如此,你身为人君如此作为。便是于礼制不合,快快起来不要这样。”

“老师,学生闻听老师之言。感慨良多,圣人说君子要讲忠恕之道,学生初掌国祚被就因为忘记了老师的教诲,才会乾纲独断任意妄为。方致有今日之困,刚才听了老师的话。这才知道什么是圣人说的恕,那是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千山万壑的胸怀。董先生不及老师,天下饱学都不及老师。

弟子不是跪拜老师,而是跪拜一位当世的圣贤。老师您当得,老师说这于礼制不合。学生倒是觉得,人君跪拜圣贤此乃是最合礼数的事情。”

刘彻的话不禁千度大吃一惊,将头紧紧的贴在地板上。就连颜清也是大惊失色,圣贤这乃是孔孟之后个个儒学学士梦寐以求的境界。自己难道真的到了么?

可无论他到了没有,刘彻说他是圣贤。那么史笔如刀,颜清的名字断然会刻在历史的书卷上。他颜家,也是出了一位大圣贤的家族。千秋之下,除了孔孟儒学便以颜家为贵。

颜清的眼神悠然神往,承明殿里寂静无声。

苍虎的嘴上起了一连串的大泡,早上起来尿出的尿都快接近豆油的颜色,口臭得一张嘴便可以熏人一个跟头。不由得他不火大,栾玲的肚子一天大似一天。自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