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至于更详细的,他也不是很知情。
那么,这沙皇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原来,这一切都是这老家伙设的一个局。
沙皇很久之前就属意朱可夫接任下一任沙皇,而民间的那些传说也并非全都是空穴来风,这朱可夫真有可能就是他的私生子,至于到底是与不是,只有沙皇自己心中明白,但肯定是**不离十,而至于这个原因,沙皇将未来的沙皇之位传给朱可夫,那就好解释了。
但是,酒会上的命案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同样是老沙皇布的一个局,目的就是为了敲打一个朱可夫与古塔沃夫,让他们不要得意忘形。
老沙皇先是让列别佐夫斯基带朱可夫去出席卢文举办的酒会,当然,列别佐夫斯基此时还不知道沙皇的真正目的,而在酒会期间,沙皇命他的贴身侍卫杀死了那古塔沃夫府上的侍女,并栽赃给了朱可夫,从而让朱可夫榔铛入狱。
至于说那块用来栽赃朱可夫杀人的怀表,则是沙皇命斯奇科夫从朱可夫身边偷来之后放在死者身上的,后来,斯奇科夫说别林斯科身上也有一块这样的怀表,也是出自于沙皇的授意。
至于后来朱可夫在狱中被刺杀,这到是出乎了沙皇的意料,这不是他安排的,而正是在这个时候,沙皇意识到局面可能会失去控制,所以,他才授意老首相尽快结束这一切。
再后来,老首相古塔沃夫才是刺杀朱可夫的凶手,当他进营向陛下禀报此事的时候,沙皇却告诉他,一切都已经结束了,并让他交出了首相之位。
到了这个时候,如果老首相还不知道这是个局的话,那就真是痴活了这么多岁了。
最后,他便挂冠而去。
总之,这一切的一切,全都是沙皇设下的一个局,所有人都在局中,受着沙皇的摆布,这也间接地让所有人认识到,只要沙皇在位一天,他就是这帝国真正的主宰。
而这些事,沙皇也是在最后那一次召列别佐夫斯基进宫之际,对其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但其中很多的细节,前首相前不知情。
也就是说,自始自终操纵这一切都是沙皇,尼古拉斯二世。
这就是帝王城府,所有涉事人等都被活活地上了一课。
其中滋味,有些人深有体会,有些人小有体会,有些人没有体会,领悟不同,心境也就不同,关键就是看你入戏的深浅而定。
当然,这事些,沙皇是不会对人说的,帝王的心思又怎会让人猜透呢,最好是让这下面的人去慢慢猜吧,反正他的目的也达到的。
好在,大局都如他所预料的那样。(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章 新的开始,新的争斗
俄帝国的朝堂之争在这一番折腾之后,竟然出奇的平静起来,众臣各司其职,各守本份,认真地辅佐沙皇治理国家。
这对俄来说,是好事,但对中华帝国来说,却并非是好事。
中华帝国就是要其乱,越乱越好,可是,它现在不乱了,成了一团和气,这显然对中华帝国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而卢文也是在朱可夫等人之争告一段落之后才知道这事的,他是懊悔不迭,但他对沙皇的手腕同样是赞叹不已,事已至此,他也只能接受现实,然后再想办法来挑拨就是了。
不过,凡事有正必有反,有好必有坏,而正反相倚,好坏相随,这就是道。
正是因为俄内部的这一番内斗,让卢文有机会发展壮大了其在俄境内的力量。
经过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发展,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暗地里的力量,卢文所控制的势力都已增大不少,而这些势力与俄经济界和政界的关系更是盘根错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也为卢文更进一步的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既然现在俄朝堂清静了,那没关系,中华帝国的力量就暂时蛰伏起来,等待合适的时机,只要时机一到,那卢文暗藏的力量就可以搅风搅雨,彻底将俄给搅乱了,搅得他不得安宁,如此一来,中华帝国才有机可趁,才有可能趁势将其一举拿下。
而这样的机会很快就来了,朝堂,那本就不是一块净土,那本就是用来吵架的地方,这不,俄两派又开始争斗起来。
以朱可夫这位未来沙皇为首的武将集团与以古塔沃夫为首的文官集团又开始了他们的争斗生涯。而争斗的核心问题是采取什么的策略与东方大国打交道。
本来,老沙皇拟定的国策是与中华帝国进行经济交往,从而发展本国的经济,尽可能捞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这是俄中两国达成的共识,文官集团也很好地执行了这一策略。
但是。现在武将集团不答应了,他们觉得这好处都给文官集团拿去了,而且这样做是在出卖俄帝国的利益,所以,他们觉得这样干并不能最大化帝国的利益。
他们认为,只有战争方能取得最大的利益,就象之前他们对清政府干的那样,在他们印象中,现在的中华帝国政府与清政府没什么区别。都是一样的,只要他们大军一出,那还不是手到擒来,中华帝国最后只有俯首称臣的命。
不得不说,井底之蛙有点自大了。
这武将总是将一切都想的特别简单,他们总认为武力可以决定一切,解决一切,只要拳头够硬。那就可以所向无敌。
而他们与文官的信念不同,那争是在所难免的。
而文官们当然也不会给武将们这样的机会。他们必须倾力悍卫自己既得的利益,大力反对以武力决定一切。
于是,双方之间打起了垒台。
可是,最有份量的裁判,帝国现在最有权势的人物,沙皇古拉斯二世却是保持沉默。他既没有出面阻止武将的挑衅,也没有抑制文官的反击。
就好象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沙皇冷看局势的发展。
而文武之间原本还是小心翼翼,尽力将双方之间的争斗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但到后来。他们见沙皇竟然默认了他们之间的这种敌对关系,于是,双方之间便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而卢文抓住这次机会,动用所有关系,推波,让这场争斗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因争斗而死人的事件发生。
到了这个时候,沙皇不失时机地发声了。
沙皇说,斗可以,但不能越过底线,不能损害国家的利益。
然后,他给双方之间划了一条红线,如果双方之中的任何一方越过了此线,那他就不会客气了,必定严惩不待。
而沙皇划的红线也等于是给文武双方选定了一个干架的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内,文武之间可以随意。
现在,正是文武之间的争斗已然越过了底线,变得不受控制,所以,沙皇才出来泼泼冷水,降降温,给双方之间划出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而双方之间见沙皇出面,那怎么都得给三分薄面,只能将对抗的等级降低了几个档次,尽量控制在沙皇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至于停止争斗,那是不可能的,利益攸关,谁敢认自己是个鳖。
卢文以及他的势力在明面上是支持古塔沃夫的,但背地里,他却与朱可夫有着接触。
朱可夫是皇储,下一任的沙皇,傻瓜才会无视他的存在,卢文当然不会干这种傻事。
上次躲在朱可夫后面出主意的人就是卢文。
也只有这样两边讨好,再两边煽风点火,卢文以及他背靠的中华帝国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朱可夫的府上,有一位重要的客人毅然在坐。
“卢总,你还要多长时间才能控制帝国盐铁的交易,这对我们的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一脸严肃的朱可夫正襟危坐,对坐在他对面的那位同样是位高权重的人道。
而这一位位高权重之人显然就是卢文,商业帝王,只不过,他的这位高及权重仅仅限于商业界。
卢文频频点头,摆出一副恭顺的样子,道:“是,殿下,属下正在竭力玉成此事,但古塔首相似乎对此并不热心,他始终是想将各种利益集中到自己手中,以积攒与将军对抗的资本。”
卢文尽力将矛头引向古塔沃夫。
而在他们所说的盐铁交易中,古塔沃夫正是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