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魂断大明 > 第229部分

第229部分(2 / 2)

这个少女姓徐名妙锦,乃是明朝开国元勋、魏国公徐达的第三个女儿,平日舞文弄墨,满腹诗书,且沉鱼落雁宛若天仙,所以极讨人喜欢,徐达乃开国元勋之首,死后追封中山王,其家族是大明第一名门,况且其二姐远嫁于燕王,在燕王府做了燕王妃,徐辉祖乃是建文帝的极为信任的忠诚,平时与皇室来往十分频繁。建文帝尚未登基做皇帝时,这位小郡主便经常和建文帝黏在一起,真是如此,建文帝也对这个可爱的小丫头极为疼爱,岂料,这小丫头仗着自己的宠爱,平日里也极为放肆,对他指手划脚的,若非看到她『性』子纯朴烂漫,只怕别人还当他不将皇帝放在眼里呢?

“呵呵,快给朕说说,你给皇后讲什么故事啊?“建文帝心情极好,乐呵呵的问。

徐妙锦小嘴一撅,冷哼了声道:“还能有什么故事,当然是商纣王的妃子妲己的故事了!“建文帝一愣,他原本以为是一干女孩子说的都是一些才子佳人的故事,岂料来了就是一个商纣王宠爱妲己最终亡国的故事!他自幼熟读史书,这妲己的故事他自是知晓。

妲己是有苏氏诸侯之女,乃一个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国『色』天香的美人,在商纣王徵伐苏部落时被好酒贪『色』的纣王掳入宫中,尊为贵妃纣王为了讨好妲己,纣王『迷』于妲己的美『色』,对她言听计从。妲己喜欢歌舞,纣王令乐师师延创作靡靡的音乐、下流的健蹈,在宫中朝夕欢歌。妲己伴着靡靡之音起舞,妖艳『迷』人。于是纣王荒理朝政,日夜宴游。纣王还在卫州设“酒池”,悬肉于树为“肉林”,每宴饮者多至三千人,令男女互相追逐其间,不堪入目。九侯有一位女儿长得十分美丽,应召入宫,因看不惯妲己的**dang被杀,九侯也遭“醢刑”,剁成肉酱分给诸侯。

妲己喜观“炮烙之刑”,将铜柱涂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红的炭中,脚板被烧伤,不时发出惨叫声。妲己听到犯人的惨叫,就像听到刺激感官的音乐一样发笑。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笑,滥用重刑。

纣王的无道,激起人民的反抗。周武王乘机发动诸侯伐纣,在牧野之战,一举灭商,纣王逃到鹿台自焚,妲己也被斩首而死。 “

马皇后见建文帝面『露』不悦之『色』,正想解释几句,忽听的建文帝一脸的怒意道:“你也太过分了吧?在后宫对皇后讲述一代妖飞的故事,你当真乃是商纣王不成?“

“切!” 见建文一副道貌岸然之态,徐妙锦丝毫不放在眼里,当即把嘴一噘道:“皇帝素来以仁孝注称赞,天下百姓有口皆碑,又岂会是商纣王,锦儿只不过是替妲己那个女子不值而已!”

建文帝一愣,嘴唇一动道:“不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晚就更新到这儿了,依旧是万字更新,还望各位书友们在看的过瘾的同时,一如既往的支持首订。首订!

第15卷 传奇女子【徐妙锦】可以不看的

说起朱棣生命中的奇女子,当仁不让的是徐皇后,她可是大明鼎鼎有名的开国功臣徐达的女儿。这位徐皇后,能文能武,史称其“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诸生”即秀才,就是说她是一位女秀才,有如此才华,自然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

于是有一天,朱元璋找到徐达,对他说道:“你我布衣之交。”意思是说,你我当年为普通百姓时就结下深厚的友谊,不是今天的君臣关系这么简单。“何况自古以来,君臣相契便可结为姻亲。你的长女就嫁给我们家老四吧。”朱元璋和徐达是少年时一起放牛的伙伴,后来又一起打拼天下。徐达是开国第一功臣,被封为魏国公。他们之间的关系,用今天北京话来形容就是“发小”。可是这时情况不一样了,一个成了皇帝,一个虽然立有赫赫战功,但毕竟也是臣子。朱元璋是皇上,这皇上亲自替儿子求亲,他的话可就是圣旨啊,作为臣子的徐达自然不敢有违。当然,他也没有理由违背。大家想想,谁要是和皇上攀上了亲家,那可是件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啊,太有面子了。徐达连连谢恩,婚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这一年朱棣十六岁,徐氏小他两岁,只有十四岁。徐达的这个女儿虽是将门之女,却读书识礼才华出众,洪武九年,册为燕王妃。深得她的婆婆高皇后的喜爱。

这位徐王妃,身体里流淌着大将徐达的血『液』,平常文静有加,但毕竟是将门之女。就在朱棣起兵造反的时候,朝廷派李景隆围攻北平,而此时的朱棣前往宁王朱权那里去求援,北京城空,危在旦夕。就是这位徐王妃,在危急之中披上战甲,挽救了北平。

因为当时李景隆的军队号称五十万,北平城在他日夜攻击之下,情势真是千钧一发。北平是元朝的大都,城墙高大,护城河宽水深,易守难攻。于是李景隆就下令军队主要攻击北平的九个城门,正南方的丽正门,就是今天的正阳门(俗称前门),是攻击的重点,当时情况更是十分危急。守城将士一面拼死抵抗,一面向王妃徐氏告急。这位徐王妃,别看平时文静端庄,但毕竟是大将军徐达的女儿,所谓将门虎子,这女儿也巾帼不让须眉了。城里的男子都已经登城战斗了,没有后备的男子,于是她就亲自率领城中『妇』女,登城助战,奋力厮杀。她一登上城墙,守军的士气顿时大振,立刻就把朝廷军队攻城的气势给压了下去。

北平西边的阜成门,也是朝廷军队攻击的重点。据说部分朝廷军队一度在都督瞿能父子率领下已经攻入城门,但李景隆唯恐他们夺了头功,下令等待大军并进。结果燕军将士连夜在城墙上泼水,那时正是寒冬,水很块在夜里结成冰,第二天再战,城墙已经无法攀登了。

就这样,一座仅仅有守军万人的孤城,抵抗了数十万人的日夜进攻。

后来朱棣登基为帝,徐王妃自然就成为母仪天下的徐皇后。朱棣与她是相敬如宾,敬爱有加。朱棣的皇位尚未做稳,急需用人之时,他选出了一个特殊的秘书班子,徐皇后为其分忧,采用夫人策略,在宫中隆重接见七位官员的夫人,这在当时是特例,是了不起的荣誉。

徐皇后曾经著书,采集《女宪》、《女诫》作《内训》二十篇,又类编古人的嘉言善行,作《劝善书》,颁行天下。她还经常劝帝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不要骄宠外戚。与唐太宗长孙皇后的贤能有的一比。四十六岁那年,她因病去世,朱棣大为悲痛,谥曰仁孝皇后。

在朱棣的生命里另一个留下深深印迹的女子,是他的小姨子徐妙锦。这位绝世女子,是徐达的小女儿,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曾想娶徐皇后之妹徐妙锦为后,可是徐妙锦嫌弃姐夫的人品毅然出家为尼。

关于朱棣的这个小姨子,正史所写较少,但野史可就多了,据说她是明朝开国元勋、魏国公徐达的第三个女儿。她不但熟读诗文,更兼文辞秀丽,才名播于天下,而且是当朝第一美女。永乐大帝在听说了徐妙锦的美『色』后,下令召见徐妙锦,宫殿之上,朱棣深为徐妙锦的才『色』所震撼,当场提出要封徐妙锦为贵妃,徐妙锦巧妙地拒绝了,朱棣大怒,这次会见便不欢而散。

然而,永乐并没有打消娶这个妙龄少女的念头,再次下诏要徐妙锦进宫,并让徐妙锦的哥哥口头传话,如果徐妙锦答应进宫,可以封为皇后。

要知道,在封建社会,皇后的地位至高无上,是无数女『性』梦寐以求的显赫地位,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徐妙锦还是拒绝了,她给皇帝写了一封信,说自己对荣华富贵没有任何奢望,宁愿出家为尼,也不愿进宫。

然而,在接到徐妙锦的回信后,永乐终于打消了这个念头,放过了徐妙锦。据《明史》记载,永乐皇帝之后再也没有册封皇后,也许还在盼望徐妙锦能回心转意呢。

下面这封信便是徐妙锦的《答永乐帝书》:

臣女生长华门,『性』甘淡泊。不羡禁苑深宫,钟鸣鼎食,愿去荒庵小院,青磬红鱼;不学园里夭桃,邀人欣赏,愿作山中小草,独自枯荣。听墙外秋虫,人嫌凄切;睹窗前冷月,自觉清辉。盖人生境遇各殊,因之观赏异趣。矧臣女素耽寂静,处此幽旷清寂之境,隔绝荣华富贵之场,心胸颇觉朗然。

乃日昨阿兄遣使捧上谕来,臣女跪读之下,深感陛下哀怜臣女之至意,臣女诚万死莫赎也。伏思陛下以万乘之尊,宵旰勤劳,自宜求愉快身心之乐。幸外有台阁诸臣,袍笏跻跄;内有六宫嫔御,粉黛如云。而臣女一弱女子耳:才不足以辅佐万岁,德不足以母仪天下。既得失无裨于陛下,而实违臣女之素志。臣女之所未愿者,谅陛下亦未必强愿之也。

臣女愿为世外闲人,不做繁华之想。前经面奏,陛下犹能忆之也。伏乞陛下俯允所求,并乞从此弗再以臣女为念,则尤为万幸耳。盖人善夭桃秾李,我爱翠竹丹枫。从此贝叶蒲团,青灯古佛,长参寂静,了此余生。臣女前曾荷沐圣恩,万千眷注。伏肯再哀而怜之,以全臣女之志愿,则不胜衔感待命之至。

关于正史描写,据闻李景隆为了徐妙锦曾经拒婚与皇室安福王的联姻,三次拒绝郡主一级的任务,为了能陪徐妙锦而放弃再次北伐的机会。

宁王朱权也正是为了此女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