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第二天一早张昺谢贵还没到,北平都指挥使张信也悄悄到了燕王府。张信虽是陛下的臣子,但也是燕王的旧部,随他一同出塞打过仗,对燕王的遭遇,心中多少感到不平,正在她忧心之际,朝廷密旨让他擒拿燕王时候,张信回到府中很是闷闷不乐。
张信的老母见儿心事重重,便问起缘由,张信事母至孝,向来对张母极为孝顺,此刻听母亲问起,那里会对母亲隐瞒,便把朝廷的密旨让他擒拿燕王的事情,对着母亲说了一遍。岂料,张母听了儿的话登时大惊失『色』,慌忙劝阻,“万万不可对燕王动手啊,我听闻燕王将来是要做龙椅了,乃是天下的飞龙,岂会是你能抓捕的!“
“啊……居然有这等事情,堂堂一员大将居然听一个老太太的言语,莫非这张老太太比他儿子更能未卜先知?“人群里,不少人满脸狐疑的仰着头冲着那书生问。
那书生呵呵一笑,故意捻了捻嘴角下尚未长出的胡须:“非也,这老太太信佛而已,而这之前是燕王的诡计,原来是燕王的军师道衍见朝廷散布了诸多的谣言,对燕王很不利,但谣言通常止于智者,普通老百姓一听朝廷的燕王,顿时认为燕王一早就谋逆之心,将他当成反罪,为了让老百姓明白那只不过是谣言,所以道衍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啊,是什么法子?“人群里人群吆喝。
那书生得意的一笑道:“要说,这道衍本乃是一介和尚,却不是学习佛法之人。相反,他于元末明初之际求学名山多年,不仅通晓儒、释、道、亦对相术、兵家多有涉猎。洪武十五年,孝慈皇后马氏去世,诸王赴京奔丧,遭遇丧妻之痛的朱元璋便令选高僧随侍诸王,为马皇后诵经祈福。道衍受僧人司左善世宗泐之荐,侍于燕藩。燕王本是雄才伟略之人,一见此人谈吐非常,一番接触下来,立马被此人才学所折服,立马将此人带回了燕王府,此后这道衍和尚便成了燕王府内的一名佛法高深的和尚,但实际乃是燕王重要的谋士,燕王得知朝廷散步的流言立马让道衍想办法。”
“这道衍也真是不简单,他明白留言止于智者,让要让老百姓不相信实在太难了,但他不愧为道衍和尚,经过一番思较之后,道衍便有了一个主意,他明白谣言止于智者的道理,鉴于此,他反其道而为之,利用朝廷的谣言,让一干雌黄小儿,在民间大肆鼓吹燕王乃真命天,天意所归,凡人不可冒犯、日服一如的下去, 许多北平百姓对此都深信不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还有三章,各位可不要错过啊,今日的订阅小景还算满意,当然了这也是小景日复一日的辛苦,小景的辛苦大家看在眼里,对于订阅小景还是很感谢,希望各位一如既往的订阅吧!让《魂断大明》火上一把!
第16卷 688章:燕王的心计
“这道衍也真是不简单,他明白留言止于智者,让要让老百姓不相信实在太难了,但他不愧为道衍和尚,经过一番思较之后,道衍便有了一个主意,他明白谣言止于智者的道理,鉴于此,他反其道而为之,利用朝廷的谣言,让一干雌黄小儿,在民间大肆鼓吹燕王乃真命天,天意所归,凡人不可冒犯、日服一如的下去, 许多北平百姓对此都深信不疑了。
人群里一阵哗然,不少人低声道:“这个和尚果然不简单!“
角落里那高姓书生皱了皱眉头,似乎想说点什么,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来。
石台上的那书生得意笑了笑道:“老百姓的愚昧,那和尚似乎早已猜到,故意在让留言在各大庙宇内传播,那张老太太平日最信佛,日复一日的听了燕王的谣言,张老太太对此同样深信不疑,因此正言厉『色』,不许自己儿子擒拿燕王,还奉劝张信向燕王投诚。张信本就是忠孝之人,且一颗心对燕王早有了投诚之意,这会儿听张老太太这么一说,心中那点疑『惑』顿时云消雾散了,本来就倾向于燕王一边,又被张老太太一番告诫,第二天大清早,果然跑去向燕王通风报信了。
“张信这厮也太可恶了,食君俸禄,却干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当真不是好东西!”人群里不少人喝骂起来。
石台上的那书生完全不在意,继续道:“第二天一早,燕王去往燕王府报信,燕王乃是一代雄主,瞧张信如此主动,一时也不明白他的来意,还在佯装疯颠,还好有王景弘在一旁劝说,加上张信三顾燕王府,多少让燕王有些心动,直到听张信说明事情经过,与李友直昨夜的密报一相印证,这才相信他是真心投靠,不禁大喜若狂,连忙起身拜谢,将张信是为燕王府的恩人一般。
那张信乃是北平都指挥使司,负责监视燕王,身受当今皇帝的重视,虽说官职比张昺和谢贵二人低一级,但其地位不比张昺和谢贵低,而且他是北平军队的直接指挥者,所以卢振、葛诚投效朝廷的事他是知道的,张信把葛诚、李瑞、卢振的消息向朱棣合盘托出,朱棣只惊出一身冷汗,立即下令把这三人逮捕。然后同道衍、朱能、张玉、三位世子一干文臣武将商议了一番,最终的结果就是将张昺和谢贵诱入王府诛杀,然后利用张信里应外合一举夺下燕王府外的两万精兵。“
“哇,看不出来这燕王果然艺高胆大,非同一般人!“
“哈哈,谁说不是呢?“那书生说的兴奋之时,又继续道:” 等到张昺谢贵率兵包围燕王府的时候,朱棣在府中早已布置了人马,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仗着张信提供的谢贵、张昺如府的时间,早已将一干家将绑住了,张昺谢贵见了只道卢振、葛诚所言果然不错,眼看诸位家将均已被绑,显然已然得手,信心满满入府宣旨,岂料,二人已入府内,眼看燕王一副病入膏肓的样子,原本紧张的心登时松懈了,就在二人以为燕王已雄风不再的时候,宫门突然关闭,朱棣突然发难,二世子朱高熙武功高强,几个回合便将张昺和谢贵诛杀在府内。跟着二世子又诛杀了卢振、葛诚!藏入府内的八百虎贲骤然难,张昺谢贵进入府内时候,虽有数十个侍卫,奈何寡不敌众,竟被『乱』刀杀死在府内!“
“啊……这燕王果然有些心计……这么两下便除掉了张昺和谢贵,说不定这燕王还真是真龙天子呢?”人群里不少的嘀咕声。嘀咕声之中,那俊俏的农家郎低声道:“想不到我离开的这十余天燕王府居然发生的这么多的事情!如今奉天靖难,只怕大战在所难免,看来要抓紧时间会燕王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李友直,青苑县人,明朝工部尚书。
靖难之役前期,北平布政使张昺与都指挥使张昺密谋逮捕燕王朱棣。张昺之友李友直率先密谋朱棣,燕王遂逮捕张昺、张昺,起兵谋反'1'。朱棣即位后,李友直官至工部尚书。
据《明史》(卷42):“建文初,廷臣议削燕,更置守臣。乃以昺为北平布政使,贵为都指挥使,并受密命。时燕王称疾久不出,二人知其必有变,乃部署在城七卫及屯田军士,列九门防守,将执王。昺库吏李友直预知其谋,密以告王,王遂得为备。建文元年七月六日,朝廷遣人逮燕府官校。王伪缚官校置廷中,将付使者。绐昺、贵入,至端礼门,为伏兵所执,俱不屈死。”
^ 《靖难功臣录》(明)不着撰人:“李友直北平布政司吏初建文中廷臣有因齐藩不法遂建议藩国所在更置守臣于是擢张昺为北平布政使昺至日求王府细事将不为利友直密闻于上义旅既举遂擢用之后官至工部尚书”
第16卷 689章:文武之道
那台上的书生说的意气风发,继续道:“府外张信在就知道这一切,听到燕王府外的喊杀声,便知燕王已经得手,当即一抽宝剑对着府外两万茫然无措的官军厉声叫道:“张昺、谢贵听信朝廷『奸』臣谣言,设计谋杀燕王,被燕王识破诡计,如今被燕王诛杀在府内,大伙儿都是燕王旧部,深受燕王恩惠,今日自当追随王爷,歼灭朝廷『奸』贼,还王爷于王位!谁敢不从,我张信第一个诛杀此人!”
“这张信还挺会闪动人心的,这番话说来,只怕那两万将士不降也得降了!“人群里那俊俏农家郎『摸』着鼻子嘀咕道。
书生继续道:“众军听闻张信如此一说,顿时大哗!要知道,自燕王就藩的十余年来,北平军伍一直由燕王统率,这些军士本就是其旧部。燕王一能宽待武将,二来,善治兵,三来,用兵如神,颇有当年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的风范,在北平一带的军队中甚有威望。本来张昺谢贵调他们围燕府,众军已有不愿;如今领头的张信率先反草,其他一大半将校也相继表态顺燕,何况燕军冲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