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魂断大明 > 第262部分

第262部分(2 / 2)

萧琴微微一笑,道:“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耿炳文合两岸兵马,粮草自当先行一步了,若是我等断其粮草,耿炳文还能守得住么?”

“不错!哈哈哈!“纪纲听得心中一喜,忍不住一拍桌椅,桌上的一杯普洱茶被他的掌力所震,溢满了一桌,纪纲仍旧大笑不止:”一旦粮草一断,耿炳文就算再能守城也守不住了,到时候定会忍不住出城一战,王爷多年镇守北方,手下兵将多为北方兵卒,最善于攻伐,虽区区五万兵马,但也不惧!果然好计策,难怪大人极力凑成耿炳文那个老家伙合兵,想不到耿炳文一世英名居然毁在大人的手中,真是……?“

萧琴没答话,滋溜溜的喝着杯中的茶水,远去夕阳慢慢的落下了山头,明天有是怎样的一天呢?萧琴叹了声,喃喃细语。

真定府内,耿炳文皱着眉头正在和程济商议合兵之事,忽然门外又传来一阵洪亮的声音,耿炳文这些时日被燕王的军师弄得心烦意『乱』,恨不得就此不管,但听得洪亮的喊声,还是抬眼朝声音来源之处望了去,却是平燕布政使暴昭匆匆忙忙赶进屋来。

“大帅……?”暴昭神『色』慌张的走了进来。

见是暴昭,耿炳文脸上堆满了笑意,自座位上和程济一同迎了上去,耿炳文抱拳行礼道:“暴大人如此匆忙,不知找本帅有何要事?”他料定暴昭找他定是有事情,以他对暴昭的了解,此人外表虽看似鲁莽之人,实乃是心细之人,却对朝廷忠心耿耿,这次伐燕,耿炳文特意向建文帝要了此人。

“有急事!”暴昭急急忙忙的走了过来,一头的大汗,显然路上是一路飞奔而来,此刻见了耿炳文,也不客气边说边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道:“方才德州知府遣人送来了一封密函,中使一行已至沙河,两日后即到真定!”

“啊……?”耿炳文吃了一惊,接过暴昭的递过来的信,匆匆慢慢的浏览了一边,方才将信递给了一旁的程济,程济亦是浏览了一般,方才低声道:“来了,这么快!皇帝不是前两日才派遣的中使么?怎么就来了!“

“嗯,来的很快!”暴昭狠狠的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跟着随便找了一张椅子坐了下来道:“据说中使一行接到了皇帝的圣旨便连夜赶路,连过彰德、广平二府地界,连城都没入!就直接奔着真定来了”。

“这……这……圣上所谓何事?”程济望着耿炳文、暴昭急道。

暴昭叹了声没答话,目光斜倚落在了耿炳文的脸上。

耿炳文一叹,他是一个明白人,此刻遣送中使赶来真定,定是朝廷已经知晓,雄县、莫州之败,特意遣松中使来打探一番!说是打探,实乃是监视起作战方略!“

“大帅!”暴昭满脸愁容的望了一眼耿炳文。低声唤了一声。

耿炳文何等精明,瞧暴昭欲言又止,必定是知道什么,略一沉『吟』,道:“暴大人有话不妨直言?”

暴昭有些犹豫的点了点头,道:“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下官昨日听闻,此次遣送中使,这中使在中途居然换了人!”

“什么?”这下不仅耿炳文,连一旁的程济都惊讶不已:中使中途换人,这在大明朝还真是闻所未闻。也难怪三人大吃一惊。

程济低声道:“这……这陛下想干什么,那不成想阵前换帅不成!”

第17卷 744章:圣意难测

耿炳文身子一震,“阵前换帅”不是不可能,自己这次率领十三万大军,亲自伐燕,本以为一举可歼灭燕王,岂料,连番数月来,燕王凭着八百勇士,连克北平、怀来、山海关,如今雄县、莫州二城皆被其攻克,消息已经传送朝野,定会掀起轩然**,以建文帝柔弱的『性』子,说不定真的迫于压力动起了“阵前换帅“念头。想到此处,耿炳文心头便由于一把钢刀『插』着一般,很是不舒服。

心中虽不舒服,但耿炳文并没有表现在脸上,沉声道:“中使换成了何人?”

“王钺”。暴昭喝了一口茶,听得耿炳文,急忙答道,“下官从河南布政使茹嫦处得到消息,中使一行到河南后,皇上派御用监少监王钺连夜赶到河南,随后王钺便宣读了皇帝的圣旨,取代了中使的职位,这王钺一接任,便连夜往真定这边赶,至于想干什么,下官还真不知!”

“这王钺乃是皇帝最为宠幸内官,皇帝为何不让他呆在身边,偏偏派遣至此呢?陛下到底想干什么呢?“程济也会儿也有些换『乱』,二人的一问一答,他自是听得清楚,听说建文帝派遣王钺担当中使,他心中便有些莫名的担忧,他是个聪明人,皇帝的此举,他如何猜不出建文帝的玄机,燕王奉天靖难前,朝廷上下,皆认为燕贼所有之地不过是区区燕王府以偶之地,兵不过区区八百勇士,此番耿炳文率领三十万王师出征,自当一鼓作气,歼灭燕贼。岂料出兵不足一月有余,燕王竟然连克怀来、雄县、莫州,此消息一放出,舆论大哗,文武大臣皆纷纷上书,大骂耿炳文,建文帝本就优柔寡断,又有黄子澄、方孝孺等一干不懂军事的书生在一旁蛊『惑』,故临时让王钺接任中使,催耿炳文出兵!“不过这些他之时猜测而已,若是让其出兵,倒还好说,耿炳文乃是两朝老将,不比潘忠、杨松之流,且手握十三万大军,若是出兵,鹿死谁手犹未可知。眼前他最怕的便是建文帝听信黄子澄等人的蛊『惑』之眼,当真要‘阵前换帅、,这个老书生,平日读书不少,对于昔日赵孝成阵前换帅,引致赵国长平之战,四十万大军被坑杀的后果的这段历史,他记忆犹新。

公元前二六六年,赵惠文王卒,孝成王立。这时,秦国采取应侯范雎“远交近攻”的谋略,一边跟齐国、楚国交好,一边攻打临近的小国。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这时,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军事事务的只有廉颇。于是,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二十万赵军阻秦军于长平。

当时,秦军已南取野王,北略上党,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正盛,而赵军长途跋涉而至,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同时,他把上党地区的民众集中起来,一面从事战场运输,一面投入筑垒抗秦的工作。赵军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秦国看速胜不行,便使反间计,让赵王相信,秦国最担心、最害怕的是用赵括替代廉颇。赵王求胜心切,终于中了反间计,认为廉颇怯战,强行罢廉颇职,用赵括为将。虽然蔺相如力谏,指出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不适合担此重任,但赵王不听,任用赵括为将军。赵括代替了廉颇的职务后,完全改变了廉颇制定的战略部署,撤换了许多军官。秦国见使用赵括为将,便暗中启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赵。大败赵括军于长平,『射』杀赵括,坑赵兵四十余万。赵长平之战,赵国损失近五十万精锐部队。此后国力大大削弱,不仅受到秦国军队的屡次进犯,而且其他诸侯国亦想乘机侵赵获利,不久被秦国所吞并。眼前的局势,若是阵前换帅,只怕重蹈赵国历史。这不得不让这个年老的军师忧心不已。

耿炳文此刻亦是在思索,听说中使乃是建文帝的内官王钺,耿炳文心中便松了口气,以他的推测建文帝突然让王钺出马,定是迫于朝臣的舆论压力,临时让王钺接任中使,催促自己加速进军,其目的是想让自己尽快『荡』平燕贼!“想通了这些,耿炳文松了口气,随即心中默念道:“如今看来,得尽快出兵了,不然难平圣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今晚就更新到这儿了,希望各位书友们大力支持啊,支持首订哦,最近首订很是不给力哦,小景如此辛苦码字,各位岂能不给力你?

中使:  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

凡诏所征求,皆令西园驺密约勑,号曰‘中使’。《后汉书·宦者传·张让》

勉膳禁哭,中使相望。   《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张铣 注:“天子私使曰中使。”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唐 白居易《缭绫》   诗忽?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