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罢,赵信忽然一转头,看向站在楼兰百官队列中的秦城,朗声道:“秦大将军,本王说的没错吧?”
。。。。。。。。。。。。。。。。。。。。。。。。。。。。。。。。。。。。。。。。。。。。。。。。。。。。。。。。。。。。。。。。。。。。。。。。。
秦城和窦非伊雪儿本来是站在楼兰百官队列的最前,虽然没有被刻意安排了隐藏身形,但是一般情况下,在使节与国王谈话时,使节都是集中精神,根本就不会东张西望,所以除非是秦城等人主动出来,使节通常是留意不到秦城等人的。
赵信能够一眼将秦城的位置找出来,要么是早就料到秦城等人会在殿中,要么就是眼力非同一般。
听到赵信的话,众人都明白,赵信这是在指控秦城用计引起楼兰军队和匈奴骑兵之间的战争。这无疑是个非常严重非常恶毒的指控,若是赵信的证据足够充分,秦城等人定然没有好的下场。
赵信面向自己率先找了茬,秦城当然没有回避的道理,当即微微一笑,走上前几步,与赵信对视,“赵将军还记得秦某,还真是难得。三年前你叛汉降了匈奴,听说你在匈奴做了王。这还真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赵将军的升迁速度让人咋舌。想必,到了匈奴之后,赵将军的日子过的很滋润吧?不知赵将军这些年可曾梦到过昔日与汉军将士并肩杀敌?”
秦城避实就虚,决定先揭赵信的短,让楼兰王和楼兰百官不相信他的人格。这样一来,秦城就会主动得多。
“不劳大将军记挂,赵某这些年在大漠生活得很好,至少比在中原还过的好得多。”赵信冷着嗓子道,“大将军如此挑开话题,是害怕面对赵某方才的问题吗?”
“本将有什么好害怕面对的?”秦城道,“赵将军方才说是本将设计了楼兰军队,导致楼兰和匈奴差点儿全面开战。这话说出来当真是贻笑大方。本将无需辩驳,自有经历当日之事的楼兰军卒们与楼兰王说明当日的情况。”
“赵将军虽然离开了大汉军营,不再为汉军谋事,但是赵将军喜好搬弄是非的性子却是一直没变。看来无论人身上披着怎样华丽的皮,其骨子里的陋俗都是无法改变的。不过之前在汉军中时,赵将军搬弄是非也就罢了,同僚们虽然不屑你的行为,但却会看在同时为人的份上不跟你计较。但是现在你到了匈奴那里,又到了楼兰国,你可得记住,你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你身后的主子。随意诽谤别国大臣,这已经不是人格的问题了,而是。。。。。。有罪!”
秦城的话说完,赵信已经脸色铁青。
赵信自然没有喜好搬弄是非的习惯,更加没有同僚都知晓他这个习惯的事实。秦城一席话却偏偏将编造的谎言说的比真的还真,同时也在楼兰王和楼兰百官面前搞臭了赵信。试问一个品行不正的人,楼兰王和楼兰百官怎会相信他?
“秦城,你。。。。。。”赵信指着秦城浑身都在微微颤抖,他拿手指着秦城一时说不出话来。再来的路上,他想象了无数个秦城可能会有的反应,并且对于如何应对秦城的反应心中已经有了腹稿。但是他却怎么都没有料到,秦城竟然直接拿他说事,这让赵信失了主意,“胡说八道,简直是信口雌黄!本王何时喜好过搬弄是非?你休要败坏我人格!”
秦城摆出不屑一顾的神色,“本将也没打算你会承认。但是你曾今临战叛逃,致使对你有恩的李广将军深陷困境,甚至你与匈奴合兵对其反戈一击,差点儿让李老将军丢了性命,这却是不争的事实!你还能狡辩不成?”
“李广何时对我有恩了?”赵信不平道。
秦城气极反笑,“你这厮,良心真是给狗吃了!你不认我这个大将军就算了,竟然连李老将军都不认?!你还能再无耻一些吗?”
“。。。。。。”赵信满脸通红,“你胡说!”说着向楼兰王道:“楼兰王,你等休要听秦城满口胡言,他。。。。。。他都是乱说的!”
赵信本是为了换回自己的形象,但是说这话的时候,才发现众人都拿着一副怀疑和憎恶的目光看着他。
“。。。。。。”赵信心都凉了。
秦城表面不动声色,心底却已经笑意盎然。
自己对赵信实施人身攻击,不仅解除了赵信指控自己陷害楼兰军队带来的困境,甚至还让赵信本人陷入了信任危机。
如此一来,秦城自己便掌握了主动。
。。。。。。。。。。。。。。。。。。。。。。。。。。。。。
第四百二十七章 虽力穷也有大义存
楼兰军队和匈奴军队的火拼到底是不是秦城设计,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只有秦城自己知晓,便是连西科茶夫,也不见得能够看出多少端倪来。
让西科茶夫在几日前进入匈奴大营,引诱骨碌都出营追杀秦城这件事,本就只有有限的几个人知晓其中的内情,这几个人都是秦城这边的死忠,自然不会将这件事说出来。而至于当日领路的楼兰官吏,则是被秦城有意放给了匈奴人,让骨碌都顺手给杀了,这不仅让西科茶夫引诱骨碌都这件事再无第二个楼兰人知晓,也让楼兰和匈奴的梁子结得更深了一些。
但是秦城始料不及的是,楼兰王比自己想象中的要有智慧,他没有因为楼兰大将军和一众官员死在匈奴手下,而生出与匈奴不同戴天的仇恨,果断的倒向大汉。
就如同今日,一听说匈奴使节并无来问罪的意思,楼兰王毫不犹豫就召见了他们。
自己的众多大臣死在匈奴手中,楼兰王没有为他们讨回公道,甚至没有想过要给楼兰的民众一个交代,可以说自己没有面子到了极点,也让楼兰国窝囊到了极点。
但是楼兰王深知自己国家的实力如何,所以他暂时顾不得这么多。没有实力还要求什么面子?能活下去就殊为不易了。这大概就是楼兰这种弱者的想法,面子和尊严都是在能够保命的前提下思考的东西,并且特属于强国。
因为如此,秦城知晓自己将楼兰拉进与匈奴的战争中这件事不会败露。现在唯一的不确定因素是西科茶夫,若是他抖出了自己去引诱骨碌都的事,那么事情就可能水落石出。不过这样做对西科茶夫没有半点儿好处,而他本身又对匈奴恨之入骨,是亲汉派,秦城相信他不会这样做。
当然,最重要的,这和他为名为利的人格不符。事情抖露出来之后,他自己也活不了。
。。。。。。。。。。。。。。。。。。。。。。。。。。。。。。。。。。。。。。。。。。。。。。。。。。。。。
楼兰朝堂之上,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赵信略微慌乱之后便镇定下来,在从一个将军成为匈奴国内堪比相国的重臣之后,他的心性已是今非昔比。
身处不利之境,赵信心中念着那位就在不远处注视着自己一举一动的重要人物,想到百里之外的枕戈待旦的大军,赵信知道今日之行自己绝对不能弄得灰头土脸,要不然丢了自己的面子事小,要是丢了匈奴的面子,自己以后在匈奴可就不好混了。
眼神从秦城身上扫过,赵信很容易就发现了站在秦城身边,位置略微靠后的伊雪儿。
他微微一笑,走上前两边,向伊雪儿行礼,大声道:“下臣参见公主。”
楼兰王和楼兰百官看到赵信这个动作,都投来疑惑的目光,落到伊雪儿身上,就更是不解。之前他们只知道伊雪儿是秦城的副使,并不知道伊雪儿曾今的匈奴公主身份。
伊雪儿身体微微侧开一步,不去受赵信的这一礼,淡然道:“我早已不是匈奴公主,贵使不必如此。”
“一日为匈奴公主,一生都是匈奴公主。”
赵信的话很坚定,他用一种理解的语气道:“下臣知道公主如今已是汉人官员,做了汉人的刺史,地位显赫。但是下臣也知道,公主是在河朔战败之后,被迫入的长安。公主为大匈奴鞠躬尽瘁,以至于身陷囹囵,匈奴上下都感佩公主曾今对大匈奴付出的血汗。大单于更是对公主挂念异常,常常费尽心思想要将公主接回草原。臣下虽然人微地卑,但是身为匈奴人,今日姑且代匈奴上下,感谢公主曾今为匈奴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