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1 / 2)

>

小雅犹豫了一下,决定明天去。她去的理由很简单:她喜欢他这么斩钉截铁地命令她。无论这么做的时候,他是不是有些心虚,但某些时候,这种气势是男人应该有的。她喜欢这种气势,也尊重这种气势。

陈歌在候车室里等着她。见了她,就默默地往前走,上了一辆车。小雅从他手里抽出一张票,票价是十五元,目的地就是百面坡。这个地方小雅知道,在临市的地界,离这里百把里。百面坡盛产竹子,有一块很大的竹林,近些年被竹农搞成了旅游区。肯定是去那里了。

竹园里没有什么娱乐设施,也不是星期日,玩的人很少。全是绕来绕去的小路。竹林细密,竹径幽长,清静深凉。他们走了一会儿,小雅说想坐坐,路边有竹椅。陈歌说进竹林里面坐一会儿吧。小雅看着竹林,里面满是落叶——竹林里也有落叶,是她没想到的。

不潮吗?她问。

夏天有点儿潮怕什么?

有没有蛇?那种叫竹叶青的蛇是不是就在这里面活动?

陈歌笑了:有我。

你是蛇啊。小雅故意混淆他的语意。

是,我是美女蛇。

性别错位了。要是美女蛇也该是我。

那我是靓男蛇。一对儿。

两个人斗着,陈歌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块很大的塑料布,垫下去。他们并肩坐着。小雅感觉到陈歌的手似乎动了动。他想揽自己的肩,小雅知道。她必须得找点儿什么话说了。

你在广告公司到底做什么工作?小雅突然想起自己从来没有问过他这个问题。

文案。高级文案。全公司只有两个高级文案。陈歌说:要不然也轮不到我跑遍全国去指导工作。他滔滔不绝地对小雅讲他们设计过的一些经典之作,有几样是电视上正在热播的品牌。有女装,有化妆品,有内衣,有清洁剂,还有豆浆机。小雅问他们怎么什么都做,陈歌说只要赚钱就做。

做这一行对人的心理应该很有研究的吧?小雅问。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心理。陈歌又开始谈论自己在心理领域的心得。说广告能影响消费者心理的因素,大致有这么几条:一是价值圈,二是规范圈,三是习惯圈,四是身份圈,五是情感圈……还说了安全感战略,不和谐战略,信条战略,性格战略,憧憬战略……他举了很多例子。谈到习惯圈的时候,他举的例子是一种止咳糖。他说一些消费者习惯把止咳糖放进止咳药的概念中,只有在确实咳嗽的时候才服用。对这种消费者,如果加重糖的概念,让他们形成止咳糖是糖的意识,就能促使他们整年不停地吃。同样的例子还有维生素糖果。有些妈妈懒得哄孩子的时候,就让孩子吃糖。可吃糖对牙齿不好,会令她们有负罪感。然而推出维生素糖果的概念就可以抵消她们的负罪感,因为有维生素。其实鬼才知道维生素在糖果里能占几成。

小雅听着,忍不住哧哧笑了。

笑什么?陈歌不说了。

笑你们聪明。让人们整年吃糖,你们连带牙膏广告都可以接着做下去。

是。我们也做牙膏广告的。陈歌也笑了。

对心理有研究的人真可怕。

怕什么?怕我看透你?那你不用怕了。陈歌笑着正了脸看小雅:我早就把你看透了。怕也没用。

你可真了不起。小雅揶揄。她揶揄的时候斜撇着嘴角,何杨说过她这样的神情有一种特别的娇媚。

陈歌不语,仿佛被她的娇媚魇住了。他终于伸出手,揽住了小雅的肩,小雅任他揽着。然后他吻下去。吻的时候,他又把手伸进了她的胸口。

附近没有一个人。小雅既不迎合也不拒绝。他的手在她的乳头周围来回画圈,涟漪越泛越大,把小雅一道道地沉了进去。然后,他把头低下去,吸吮起来。又把小雅一口口地从水底捞上。不急不缓,节奏很好。小雅觉得自己就要呻吟出来了。他的手随着节奏想往下走,小雅拦住。

不。她说。

别这样,小雅。陈歌说:我们有权利。

没有。小雅说。

为什么?陈歌问出了最笨的一句话,执拗得像个孩子。

因为我是一个有丈夫的人。小雅也答出了最煞风景的一句话。有些风景是必须煞的。

陈歌不语,淡淡一笑。小雅一字一字听出了他短促的笑容后没有说出的话:你还知道你有丈夫吗?那你就不该同我出来。

我该走了。小雅站起来,却被陈歌更有力地抱住。他吻住她,一边吻一边喃喃:小雅,别走,别走。我只是情不自禁。

小雅被他抱着,渐渐温暖起来。她早就设想过被他抱的情形,自从在东陵被他抱过之后。不,在东陵抱她之前。在十年前。现在,这个男人又一次抱她了,却不是她想像中的滋味。不过,这就对了。正如她没有理由按照他的想像生活一样,他也没有理由按照她的想像抱她。

小雅,你喜欢我吗?陈歌问。

你呢?小雅反问。

我当然喜欢你。你是我最喜欢的女人。

小雅笑笑。陈歌抚摸着她的头发。小雅知道他在等待她的回答,可她不想回答。这算什么?你说一句,我还一句,像小孩子交换好吃的东西。他给了她的,她还没给他。就目前的局势看,她赚了一点儿。那就多饿他一会儿吧。越饿着越觉得她手里的东西好吃。

树影斑驳,天蓝得那么假。小雅躺在陈歌的怀里。他的肩膀是宽大的,他的背是厚实的,他的呼吸是热烫的。可不知道怎的,都离她那么远。

有十年那么远吗?

回去的路上,小雅看见一家广告书店。她拐进去浏览了半天,挑了一本书,书名叫《营造品牌的36种模式》。中信出版社出版。作者是两个德国人。

小雅没事就翻翻。后来觉得,这书还真挺有些意思的。

附:案卷笔录三

当事人:袁玉梅,三十七岁。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行政单位的办公室主任,丈夫去世两年。

“碰到他的那天,刚过完丈夫的两周年忌日,我的心情特别不好,就去公园遛弯儿。其实这两年我的心情一直都不好。怎么能好起来呢?我是寡妇。寡酒不好吃,寡妇不好当,寡妇门前是非多,这些话一点儿都不假。即使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寡妇也还是寡妇。当寡妇的滋味,不当的人是不知道的。只要你有单位,有熟人,有朋友,你寡妇的身份就是众所周知的。当然,我可以再找一个,但是有那么容易吗?谁还能看上我啊?看上我的,我还得看上他呢。寡妇挨过疼受过罪,心思更小,心弦更脆,寡妇要想前进一步,比常人还难呢。寡妇,寡妇比黄花少女还错不得……”

“到公园遛弯儿后怎么了?”

“哦,遛弯儿。遛着遛着,我就上了游船。那时节有风,游船有些晃荡,我就打了个趔趄,他一把扶住了我。我们就聊起来。他不怎么花言巧语,但一说话就知道是个踏实人,很善解人意,对人很诚恳。这是不好装的。说实话,虽然你们已经告诉我他是个骗子,可到现在我都不怎么相信。”

“他都拿你的钱跑了那么久了,你还相信他?”

“一个人相信另一个人,也许得需要很多理由,也许不需要任何理由。我觉得我对他就是这样。那天,他给我打电话,说他妈妈病危,得回重庆一趟。他是独子,母亲又是癌症,总得带多点儿钱回去。他说他脑子是一团糨糊,把信用卡密码忘了。他是哭着对我说的。一个大男人,到那时候看着可真可怜,我就取了一张定期七万的单子,给了他。他虽然一直没跟我联系,但我想可能是他妈妈的病比较麻烦,他多半正在医院照顾她,甚至或许他已经在办丧事了。你不知道他说他妈妈病了时失魂落魄的样子,他怎么会去诅咒他妈妈呢?”

“那张信用卡你去银行验过吗?”

“验过。是报废了的。我想,大约是他太慌乱了,才给错了。一定是这样的。”

“你的意思是,我们公安局把他搞错了?”

“公安局就不会搞错了?翻开历史记录查一查,公安局错的还不算少呢。”

《虽然》第四章(1)

这节课成了一节课外课,一节自习课。这节课在小雅的珍爱和纵容中,长成了一个野孩子。常常的,小雅管不住它,也不想管它。她知道:它不会跑得太远,好不容易找到了家,它也不敢跑得太远。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