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明朝好女婿 > 第31部分

第31部分(2 / 2)

于是,所有人都同时站起来见礼,报上家门。

一听,这群人当中大多是有秀才功名在身的贡生,还有几个则是于苏木同期府试的同窗。

至于苏木以前呆子名声,在苏木那首诗广为流传,又一口气拿了两个第一之后就不功自破了,也没有人提起这茬。

见自家少爷被这么多读书人簇拥着,小蝶又是局促,又是骄傲,一张小脸兴奋得通红。

苏木知道这群人代表着保定民间的舆论,自然做出一副谦虚谨慎模样,从容回礼。

他心中也是微微得意,谁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我昨天才拿了头名,今天就广为人知了!

不过,被这么多人簇拥着,苏木还是有些小小的烦恼。

见过礼后,就有士子热心地邀苏木入席。

苏木也不便推脱,只能同他们坐在一起。

如此一来,小蝶就只能站在苏木身后小心侍侯,苏木请她吃饭的承诺也没办法实现了。

读书人聚在一起,也就那么回事,不外是联句吟诗什么的。说句实在话,以前的那个苏木对这一套那是完全不懂。好在身体里还残存着身体原主人的记忆,大约知道规则。虽然对出的诗句水准不高。可在这种场合也就那么回事,只要韵律和格式对了,对质量上倒没有什么讲究。

心中安叫一声好险,以前看穿越小说时,一读到主人公剽窃后人诗句暴得大名,在士林中混迹时,苏木就很替主角担心。这读书人聚在一起做文会有很多名堂,比如行酒令、联句、社覆什么的,都要根据场合和韵脚现对句。这一点,《红楼梦》中就写已写得详细。而这东西又没有后人之作可以剽窃,一个不小心就会露馅。

吃了十几杯酒,对了几个句子,苏木渐渐觉得这游戏很有意思。

正玩得高兴,突然间苏木看到苏瑞声带着两个书生大摇大摆地从门口进来。

就有几个读书人大声招呼:“苏二公子来得巧,你家堂兄子乔也在这里,不如过来吃几杯酒。”

按说苏木和苏瑞声以前有过许多不快,这家伙应该推辞才是。

可苏瑞声却是一脸的微笑,也不客气,径直坐到苏木深身,用火辣辣的目光看了苏木背后的小蝶一眼,嘴角带着一丝假笑。

别人不知道苏木和苏瑞声兄弟之间的恩怨,都道瑞声你是有才的,还有一个月就是章试,想来得了秀才应该不难。而子乔兄文才出众,今次得了头名,又有韶先生名师指点,秀才功名自是囊中之物。搞不好这次院试,苏家要出两个秀才。

苏瑞声客气了几句,笑道:“各位谬赞了,苏瑞声才疏学浅,未必就能高中,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倒是我家兄长子乔才高八斗,若不得个秀才,还真是老天无眼呐!”

他话中有话,苏木眉毛一扬,也不搭理。

其他也人感觉到这兄弟二人中有些龌龊,皆不插嘴。

苏瑞声酸溜溜地接着对苏木道:“兄长这次能拿到府试头名,当真是可喜可贺,父亲大人听说之后,也是老怀大慰,说你只要五月份的时候中了秀才,这苏家的大房就算是撑起来了。”

他一边说笑着,一边又一眼无一眼地瞟着小蝶。

惹得小蝶鼻子里哼了一声,满面的不快。

苏瑞声又接着道:“愚弟是不成的,科举场上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没准就落帮了呢!家父说了,这科举的事不急。咱们读书人,修、齐、治、平,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修身、齐家之后,才谈得上仕进,一展胸中报复。愚弟年方十八,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惜前几年光顾着读书,房中空虚,未能为我苏家三房延续香火,已是不孝。”

读书人洞房花烛称之为小登科,对男女之事也比较八卦,就有人来了精神,忙问:“瑞声要娶妻啊,这可是大喜事。你儒雅风流,也不知道要娶哪家的大家闺秀?”

苏木心中疑惑,这个苏瑞声今天来这里摆明了要找我的不痛快,怎么现在却说起他的婚事来?

苏瑞声连连摆手:“娶妻一事,倒是不急,总归要等到得了功名才是。家父的意思,先纳妾。”

大家纷纷点头,说也是这个道理,瑞声你现在只是个童生,若中了秀才,也好迎娶名们望族的女子,却不可图一事之快仓促行事。

又要好事者不住催问,瑞声要纳妾那可是好事,也不知道是谁家的女子,想必是早已经定下了。你可不够意思啊,先罚酒三杯。

苏瑞声点点头:“那是,得罚。”

说完,就站起身来,举起酒杯,故意用挑衅的目光看着苏木:“说起来这个女子堂兄也是认识的,正是胡家货栈胡百户胡老爷的千金胡小姐。”

第五十九章 天大机遇

同一时间,北京。锦衣亲军都指挥司,北镇抚司衙门。

一提起锦衣卫,在后人眼中,这些特务份子和东厂的太监一道,都是明朝政治中最最黑暗的存在。可以不经过司法,随意缉捕、审讯、杀害犯人。

在权势最大的时候,甚至还能架空皇帝,把持朝政。

也因为这样,后人便将明朝的没落归结在这一厂一卫身上,或者说,直接归结在魏公公和锦衣特务身上。

在后世的影视作品中,太监和锦衣卫出出场,额头上就印着“我是坏人”四个大字。

而锦衣卫的诏狱和东厂的缉事厂也被形容为世界上最阴森的所在。

可此刻的北镇抚司中却是阳光灿烂,院子里百花盛开,一个大约五十岁的老人穿着便服,躺在胡床上,眯缝着眼睛正享受着这无边的春光。

此人身材瘦小,显得很是平凡,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被关在诏监狱中的犯人。

实际上,同外人想象的不同,锦衣卫办的是御案,四品以下的官员根本就没资格住在这里。因此,这里并不阴森。犯人也不着镣铐,只是被限制在一座又一座小院里,不得随意走动,可待遇却非常不错。

一个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恭敬地立在老人身边,低声禀告:“指挥使大人,有报,南京千户所的小子们去杭州公干的时候与留守太监起了冲突,办案的归百户还被人闪了一个耳光……”

“不用说了,这事某知道。这个归百户真是个废物啊,被东厂的人闪了一记耳光竟然连手都不敢还,你说,某要他何用。”不用问,老人正是当今锦衣卫指挥使牟斌。

那锦衣立即明白:“是,小的知道该怎么做了,归百户办事不利,就地免职。”

“什么办事不利,那叫没有担待,没有胆气。”牟斌淡淡一笑。

大约是因为自家人在太监那里吃了亏,那锦衣干同身受,不觉道:“大人,咱们北衙这些年在外面办案,畏手畏脚,颇多掣肘,倒是那东厂仗着成日侍侯在万岁爷身边,有了圣眷,行事肆无忌惮,咱们也被他们压得苦了。”

牟斌哼了一声,被这句话引起了心中的不痛快。

弘治一朝虽然在历史上没有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风评却相当不错。皇帝登基以后,重用文官。在位十七年,休养生息,国势逐渐强盛,被后世称之为弘治中兴。

有感于先前几个皇帝重用厂卫酿成巨祸,弘治皇帝对东厂和锦衣卫的信任虽然不减,但却有意无意地大力压制。

特务政治固然是好,可以让皇帝在第一时间掌握到有用的情报。但若一味放任,却未免使其尾大不掉。而且,如果这两家特务结构勾结在一起,蒙蔽圣聪,他弘治万岁爷岂不成了瞎子聋子。

所以,在登基之后,弘治默许厂卫相互竞争,放任他们内斗,而自己在其中只起到一个居中调停的作用。

这一平衡术效果是出奇地好,在他手中已使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对于皇帝的心思,牟斌自然是心知肚明,但凡手下和东厂有了冲突,自然要好好地争上一争。如此,才能让皇帝知道锦衣卫和东厂不是一条心,才能让圣上放心。

能够爬到他这种高位的,谁不是人尖子,对于皇帝的心思自然是揣摩到了及至。

只不过,锦衣卫因为没有挨那一刀,有些地方也不方便去。不像太监们,可以随时侍侯在皇帝身边,就连内宫也能去得,论起私人感情来,比起他牟斌却多了许多便宜。

也如此,在争宠一项,锦衣卫已经落了下风,这几年更是不断在东厂手头吃亏,渐渐的仇怨越结越深。

倒的霉多了,下面的力士和小旗们见了太监,气势上先输了一头,做起事来也束手束脚。

圣眷上面,牟斌自然会尽力争取,可下面的人实在太不争气了。

“说到底子,还是没有人才啊!”牟斌心中不觉感慨。

锦衣卫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恩荫,一是自行招收。

开国是,锦衣卫因为是天子亲军,掌管皇宫卫戍,大多由功臣之后充任?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