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到这里,苏木对着一真仙子的背影大声道:“仙子,其实你刚才的《咏柳》也作得不错,某刚才在作这首《唐多令》的时候,心又所感,又得了一阕,不过却不是这个词牌而是《如梦令》。要不,就以这个题目,再比一场,没准你能赢我一场。”
一真仙子低头继续朝前走。
苏木念道:“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这其中“且住,且住”两个词念得极响,意思是让她等等。
这首词也是摘自《红楼梦》,书中林妹妹和众女做诗会,以柳为题,念得就是先前那首《唐多令》,而苏木背的这阕《如梦令》则是史湘云所作。
既然苏木能够背出这首词来,就说明他读过那本《红楼梦》,也知道一真的真实身份。
果然,一真的身子一颤,停了停。
苏木一笑,正要说话,一真仙子却突然加快动作,消失不见了。
“这小姑娘……罢,今天就这样了,我就不信你不来找我!”苏木背着手出了船舱,一纵身跃上渔船:“走!”
大约是处于震撼之中,船舱中的众人没有一人说话,看苏木的背影中都带着一丝异样和惊讶:一个九品武官,怎么可能写出这么优美的词语,不可能,不可能!
渔船飞快地划到岸边,苏木将一角碎银子递给早已经吓成一团的渔夫,然后指了指画舫对先前那个来报信的手下说:“你把船上那个叫什么一真的道姑给我盯紧了,若是跟丢了人,以后也不用回巡检司。”
第三百五十八章 仙子上门
倒不是苏木不想直接去找一真仙子,实在是这小姑娘太可恶了,装女文学家不说,身边还聚拢了一大群护花使者。
若真上门去,未必能见到她的面不说,还平白被那群书生纠缠。
苏木在文会上念出《红楼梦》中的诗词,已经说明他看过那书,也揭穿了一真才女的假面具。如果一真还想保住她的名声,自然会找上门来,不管是威逼还是利诱,甚至是求情,总归要让他答应保守秘密才算安心。
“如果那什么狗屁仙子真的是正德皇帝的妹子太康公主的话,她在沧州招蜂引蝶,纯粹就是唐人鱼玄机的做派。鱼玄机什么人,那可是妓女啊!太康这么干,传了出去,不是丢皇家的脸吗?”
苏木心中叹息,不住摇头:“这老朱家的人都是神经病!正德本就是个荒唐之人,太康的荒唐比起他来,有过之无不及。虚荣、胆大,简直就是一个翻版的将男孩子玩得团团转的现代非主流少女。”
不过,还是得防着她逃跑,于是苏木这才特意安排手下盯梢。
不管一真最后究竟是不是太康,她都找上门来的。
对此,苏木充满了信心。、
回到客栈之后,叫小二打来热水美美地泡了个脚,就上床睡了。
第二天,苏木起了个大早,坐上包月的凉轿去巡检司,坐了一个上午,然后又坐轿子回家。
一真仙子没来,盯梢的手下也没有消息。
第三天,依旧如此。
第四天,还是没有任何消息。
巡检司的活本就少,这天下去回客栈之后,在院子里看了几页书,苏木心中烦闷起来:这个一真道姑还真沉得住气啊,反到是我苏木有些急噪了。
这日子过得,正应了后世一句话:白天没J8事,晚上J8没事。
看了半天书,眼见着已经到了下午四五点钟模样,院门口却有一个小脑袋探头探脑,一看,正是州衙衙役快嘴赵葫芦。
苏木:“小家伙你跑过来做什么,进来吧。”然后随手将书扔到几上。
赵葫芦磨磨蹭蹭地进来,唱了个肥诺:“小人拜见梅老爷,梅老爷在看书呢,啧啧,小人早就知道老爷你是个非凡之人,今日一见,果然是文武双全啊!”
苏木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胡乱看书解闷,算不得什么,我不过是一个普通武人而已。”
“老爷你就别谦虚了,前日你在画舫上赛诗,可将我沧州的书生们都比下去了。那天的船上可有不少秀才,连秀才相公都不是你的对手,如此看来,老爷的学问起码在秀才之上。若是去考,未必不能做个举人老爷。”
苏木一笑:“你的消息倒是灵通,不但是个快嘴,还是个耳报神。”
“也不是小人灵通,老爷在诗词上赢了我沧州青年才子一事,如今已经在城中传开了,大家都说老爷你是文曲星下凡。若不是误投了武胎,搞不好就是个七品大老爷了!”
“误投了武胎……”苏木一阵无语,这话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误投……猪胎……这不是骂人吗?
赵葫芦嘴快,又有意在梅老爷面前显摆,“老爷你作的那首《唐朝令》……”
“是《唐多令》。”
“对对对,《唐多令》,这几天都在城中传唱开来,青楼的姑娘们若不会唱这首曲,就算是落伍。还有,就算是私寮的窑姐儿,不会上两句,也招揽不到汉子。”
苏木扑哧一声笑起来,这年头,曲子词就相当于后世的流行歌曲。自己那首《唐多令》的质量自然是极佳的,风行一时倒不让人意外。只不过,这话从赵葫芦口中说来,听起来却是怪怪的。拜托,我这是严肃文学,又不是西班牙苍蝇,还能催情?
笑了笑,苏木才问:“赵葫芦,你今天跑我这里来做什么?”
赵葫芦忙回答说:“是来给隋老三带信的。”
隋老三就是监视一真仙子的那个巡检司兵丁,苏木立即提起了精神。
赵葫芦:“隋老三要帮老爷地监视一真仙子,脱不了身,恰好小人正在那里,就自告奋勇来给老爷你带信。这几日,一真仙子都呆在道观里,没有出门。”
“就这样了,为这事你专门跑一趟?”听说一真那里没有任何异动,苏木很是失望。
赵葫芦:“不过,好叫老爷知道,这几日我和隋老三倒是将那一真仙子的来历,和到沧州之后做过什么说过什么打听得清楚了。”
“你说说看。”
赵葫芦:“这一真仙子确实是从北京来,却不是真正的道士,也拿不出道牒。”
苏木直起了身子,见他留意,赵葫芦更是得意:“她虽然是假道士,可驾不住人家有钱啊。刚到沧州的时候,一掷千金,吃顿饭花上几十两银子不带皱一下眉头,啧啧,一顿饭就够咱们一年的花消,依小人看来,这一真简直就是个盐商。当时,还有泼皮想打她的主意,可一真手底下的两个丫鬟实在太凶,就那个叫什么一饼的母金刚来说吧,寻常三五条汉子近不了身。”
“到沧州之后,这一真就借居在一个叫上清观的地方。那处也小,就两个老道姑,刚开始的时候,两道姑还不干。可一真仙子直接扔过去十两黄金做香油,两道姑自然就肯了。到现在,一真就仿佛如上清观的观主一般。”
“上清观……可是顾家老宅旁边的那座道观?”
“正是顾花少家旁边那座。”
“果然如此……”苏木心中一凛,挥金如土,皇家公主自然是不缺钱的,又住在顾家的旁边,肯定是为就近观察未来的夫婿,又要学那《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和宝玉哥哥朝夕相处了。
不过,据前几日在画舫上的情形,好象一真仙子对顾花少很不感冒的样子。
“到沧州之后,这一真仙子很快就将一众读书相公们弄得神魂颠倒,每有一诗一词出来,这些书生们就到处传扬,弄到现在,只要是沧州城里有头有脸的人都知道来了个大才女。偏偏这个才女看起来又如此神秘,弄得大家都搞不清楚她究竟是什么身份。”
赵葫芦一边笑,一边说:“有人猜她是京城来的清馆人,否则不会这么有钱有才;又的人又猜她是女神仙下凡来修炼,传得可玄了。”
苏木打断他的话:“赵葫芦,你再说说这一真仙子和书生们往来的情形。”
赵葫芦:“还什么往来,不外是一道出门踏踏青,作作诗,办办文会。那些秀才书生们都拿她当神仙看,捧着哄着。比如那顾花少,还悄悄拿了家里的银子,将一真仙子的诗词刻印成书,说是要传给后人看。”
“那叫传诸于世,呵呵,赵葫芦,你倒是打听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