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明朝好女婿 > 第224部分

第224部分(1 / 2)

>  开玩笑,堂堂读书种子,有功名在身的举人,又经过系统的皇家教育。若说起处置具体事务,苏木自然要甩顾润这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酸丁两条大街。

况且,朝廷取士,讲究的是身、言、书、判。

身是外貌,言是文章,书乃书法,判就是指处置政务的行政能力。

若是连个判词也作不了,苏木的书就算是读到狗肚子里去,也辜负了韶泰、吴世奇、刘健、谢迁、李东阳等名师的教诲。

顾润想第一时间看到苏木出丑,就一个箭步走上去抢过那叠文书。

苏木一笑:“那就劳烦顾兄送去吴转运使那里。”

顾这才醒悟,自己在苏木命令式的口气下,这么急着接过文书,表面上看起来,就如同是一个俯首听命的手下。

竟在不觉中吃了一个哑巴亏,一张脸气成了紫色。

接过文书,也不看,冷哼一声,大步朝门外走去。

几个书办忙跟上去:“一雨兄等等,看看这姓梅的字写得如何。”

“对,还有判词呢!”

“咱们都等不及看热闹了。”

很快,几人就将顾润围在正中,一人伸出一只手,各自抢过一本文书。

看到门口乱哄哄的情形,苏木难得地停下了笔,一脸玩味地看着他们。

“怎么可能?”

“这字……真的是姓梅的所写?”

“方才你等可是看明白了?”

突然间,众人都发出一声惊呼。

原来,这次苏木也没有藏拙,可说是拿起了全部势力,一字一字写得异常工整。

正常情况下,要想用书法震慑住众生,自然要用自己写得最好的董其昌体。董其昌虽然人品非常不堪,欺男霸女,鱼肉乡里,最后激怒了老百姓,一把火将他的家给烧了。可这人却是明朝第一书法大家,明清两朝少有的开一派新风的大师。

但苏木想了想,杀鸡和用牛刀,董体书法用来对付几个普通书生毫无必要。

而且,要让他们心服口服,就得用他们最擅长的书法字体。

沧州书生,或者说这大明朝的书生最推崇的字体莫过于三馆体,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馆阁体。

倒不是说这种字体有什么不得了的地方,实际上,这玩意儿根本就没有任何艺术价值,讲究的是一比一划,端正标准,最高的境界就是如同刚印刷出来一样。

馆阁体的出现主要是为科举服务的,为的就是不让考官看你的字不费劲。

在这片时空,练习书法并不想后世那么简单。只需报个特长班,买几本字帖照着脸就是了,所需的只是恒心。只要你有这份毅力,无论你想学什么,坚持个十来年,必然能写一手不错的毛笔字。

可在古代,要想练好书法却不那么容易。关键是字帖不好找,没有影印本,学生们只能照着先生的字依葫芦画瓢。好一点的书法字帖,那可都是真迹,价值连城,是世家望族的珍藏。

不像现代社会,一本王羲之的字帖也就十几块钱。

打开电脑一搜,也就花些电费。

穿越之后,拜这个时代不到一成的识字率所赐,就苏木看来,很多秀才一级的书生,那手字真是不堪得紧,也就自己小学时的水准。

就因为没处可学习书法,所以,明朝的普通读书人的字都写得不怎么好。可科举场上,书法不好可是要吃大亏的。

按照明朝的科举制度,院试一上的正式考试因为涉及到考生的功名,所作的卷子都要由专门的誊录重新抄一遍,然后糊上名字交给考官审阅,为的就是防止作弊。

如果你字写得潦草,誊录抄卷子的时候只需抄错一个字,你就完蛋的了。

到了殿试一关,卷面分所占的比例也高得离谱。甚至出现了,直接以书法好坏录取考生的情形。

所以,就算没有字帖,一般的书生都会拿一本书籍照着上面的字一笔一画的学,这就是所谓的馆阁体。

第四百四十六章 有了个主意

在场的所有书办和幕僚大多有秀才功名在身,最差的,如顾润者,虽然只是个老童生,却也是满腹诗书。

学而优则仕自来就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对于科举,即便如顾润这种自暴自弃的纨绔也都曾经留意过。八股时文、三馆体更是每日必修的功课,如何看不出苏木这手字的好坏。

却见苏木的判语上所写的字,一个个端正标准,真真如用尺子一笔笔画出来一样,精确到毫端正。咋一眼看上去,竟像是刚出版的书籍,还散发着油墨的芳香。

这样的自机械工整,或许谈不上任何艺术性。可任何事物做到极处,却有一种叫人无法想象的美感。

只看上一眼,所有人都在心里抽了一口冷气,这种书法,即便是去到会试考场做誊录,也是拔尖的。

可见,这个梅富贵在这种字体上下了许多工夫。除有极高的天分之外,至少也在此道上浸“饮”了十年上下。

大家心中又是一真迷惑:能够沉下心在三馆体上耗费这么多年心血之人,多半是有志在科举场上一展身手。一般人若是对书法有兴趣,也不会选这种字体。这个梅富贵不过是一个粗鄙武夫,他怎么可能写得如此好的字,若单看字,还真要以为他是一个读书种子呢!

又同时朝屋中看了一眼,却见梅富贵端正地坐在那里,依旧提着笔写个不停。看他身形姿势,直如行云流水,有一种说不出的风雅之气。

这模样,还有那一点像是在大同前线厮杀的卑贱的一文汉?

一刹那,所有的人都安静下来,心中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敬畏。

其实,读书人即便再文人相轻,对于学问素养比自己高出一大截的人物,还是非常景仰的。在这种绝对的实力面前,你也只有沉默的份儿了。

顾润见苏木出了这么大一个风头,心中恼恨,忍不住冷笑一声:“字写得好又怎么样,读书人,身言书判,怎么写不要紧,关键是写什么。字再好,若满纸皆是荒谬之言,却也无一可取。程兄,也不知道这个梅富贵的判词作得如何?”

他口中的程兄乃是盐司的老书办,早在十年前就中了秀才,乃是转运使官署有名的刀笔吏。听到顾润问,就捧起苏木的判词看起来。

这一看,心中更是吃了一惊。

官府的判事,除了原则性的问题不能回避之外,一般的小事究竟一个转圜余地,不能将话说死。而且,没事都要在儒家经典中找到合适的词句和道理,先占住道德的高度,然后再说具体的事务。所谓法理不过人情,圣人之言和儒家的道理才是处置日常事务的最高标准。

这情形就如同后世文革期间,一遇到事,甚至吃饭拉屎,先得背一段语录。

同那个荒唐年代一样,古人也不能免俗。

古今同理,一脉相承而已。

除此之外,格式也要对,形式大于内容。

看苏木的判词,每一事都能在儒家经典中找到相对的词语。这抄下的词句还不是胡蒙,放在判词中竟是妥帖、适当。

不是对儒家经典烂熟于胸者,又如何写得出来。

顾润等人见他发呆,又同时将心思落到判词上,这一看,心中都是震撼:刚才梅富贵看一份宗卷也不过是片刻光景,一目十行之后,提笔就判。有如此才情者,有如此好字者,早就去参加科举考试了,怎么着也能弄个秀才当当,不强似去前线做大头兵。这个梅富贵,究竟是什么人物啊?

看到众人的悚然动容,坐在屋中的苏木心中好笑。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