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冉丝汲。⑾痔饽坎欢浴?梢蛭舛问奔涞牡骼恚蛔季筒环覆×四兀 ?br />
吴小姐被他给说愣住了,良久,才默默地点了点头:“子乔,姑且一试吧!”
苏木也是无奈,不过,吴老二的话也说得有道理。总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老先生这么疯下去,不管不顾吧。哪怕有一分希望,都要试上一试。
他就走到吴老先生面前,一拱手:“老先生,是苏木不对,是苏木太自私了。其实,今期会试的题目,我早已经从皇帝手中得到了。这是万岁的恩宠,只对苏木一人,没有陛下点头,自然不方便告诉老先生。不过,老先生你是苏木的岳丈,苏木从小没有了父亲,你就是我的亲人,这事自然不能瞒你,愿将这一科的题目悉数告之。”
话还没有说完,吴世奇就猛地抬起了头,神色恢复清明。眼睛里还带着一丝威严,呵斥道:“混帐东西,科举乃是国家轮才大典,你又如何能提前知道考试题目。你乱说不要紧,毁了圣上请名,那可是杀头的重罪。还不快快住口!”
吴小姐和老二同时惊喜地叫了一声:“爹爹你好了?”
“什么好了,老夫好得很,你们在这里做什么,没看到老夫正在见客吗?”吴老先生大声咆哮起来,喝骂着女儿:“你一个没有出阁的女孩儿,怎么没羞没臊地跑出来和人见面,传了出去,别人要笑我吴家没有家教。老二,还不快带你姐姐离开,快滚!”
他突然翻脸,吓得吴小姐面色大变。
老二忙拉了姐姐一把,二人慌忙退了下去。
苏木也不知道老先生突然翻脸究竟是怎么回事,不过,见他又恢复清醒,心中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老先生你好好休息吧,晚辈告退。”
“等等。”
“晚辈聆听教诲。”
吴老先生突然闭上了眼睛,伸出一根手指指了指案上的纸笔:“写下来。”
“写什么?”
“废话,当然是……”老先生:“我什么也没说过,什么也没听到。”
苏木立即会意,这是吴老先生让自己把这一期会试的考试题目写到纸上。老先生对于苏木手头的考题心中热切,只不过面子上驳不过去,不肯明说罢了。
问题是这一切不过是苏木的胡说,想不到,他却当了真。
苏木本不愿意写的,可转念一想,老先生最近压力极大,精神上已经有些不正常,这个时候只能顺着他的心思,再不能刺激他了。
也罢,就随便写几道题目应付过去吧!
至于将来如何,也管不了那么多。
走到案前,苏木先给砚台里加了点水,捏着墨锭不紧不满地磨了起来,心念却如电光火石一样飞快转动。
会试的出题规则和乡试基本一样,只细微上有些差别,分为三场。
第一场考的是制艺,也就是八股时文七篇。其中《四书》三题,《五经》四题。
《四书》乃是科举的重中之重,四道题都是必答。至于《五经》则要求应考者选其所习之一种经考之,称为“本经”。
也就是说,第一场的三天,一共有五道题目。
第二场是考论一篇,题用孝经,判五道。诏、诰、表择作一道。这一场总共有七道题目,除了论以外,判和诏、诰、表都属于机关公文写作。
第三场则是经、史、时务策五道题。
如此算下来,三场考试,总题量达十七道之巨。
这么多题目,要想从头编出来,还真要费些精神。
苏木本打算胡乱写几道上去糊弄吴老先生的,可转念一想,老岳父本就是有大才的人。这些年宅在屋里,四书五经早已经被他读得滚瓜烂熟。至于机关公文写作,做了这一年的官,也见得多了,也难不倒他。
如果自己随手乱写,难度不够,或者说什么地方出得不妥,必然引起他的怀疑,搞不好老先生又要疯过去,那就不美了。
那么,这题目该怎么出呢?
一边磨墨,一边仔细思索着,半天,苏木也没有个主张。
要知道,会试的出题官最起码也是翰林院学士一级的官员。这样的人物,谁不是从血肉横飞的科举场上杀出来的人尖子,学养自然是当世第一。如王螯这样的人物,更是八股文大家,开一代文风的宗师。
苏木那半调子的国学基础,如果自己出题,还不被人笑掉大牙?
想着想着,他意下踟躇起来。
第五百八十五章 胡乱出题
一时间,屋中只剩下苏木霍霍的磨墨声音。
吴老先生不耐烦起来,忍不住有睁开了眼睛,不满地问:“怎么,你不想写,还是根本不知道?”
见苏木犹豫,老先生以为苏木还在担心泄露考试题目的后果,心中大为不满。又怀疑,搞不好苏木还真不知道题目,而是以谎言骗自己。
心中又一急,一张脸涨成了青色。
呼吸也开始急促起来。
苏木见老丈人面容开始扭曲,知道他已经处于爆发边沿,心中大惊奇,知道再这么耽搁下去,老先生保不准会出了状况。
忙低声道:“吴老先生,我马上写,马上写。”
说罢,也管不了那么多,忙提起毛笔蘸了墨汁,在纸上写道:“牛山之木尝美矣。”
苏木这一动笔,吴老先生就来了精神,将脑袋伸了过来,满眼都是渴望。
见他写完这一题,忍不住点了点头:“是《孟子》,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櫱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苏木心中倒是赞了一声,这个吴老先生还真是了得,我只写了几个字,他就能完整的背诵整个段落。
这一句话确实出自于《孟子》,大概意思是:山的树木曾经很繁茂,因为它处在大都市的郊外,常用刀斧砍伐它,还能保持繁茂吗?
那山上日夜生长,受雨露滋润的树木,不是没有嫩芽新枝长出来,但牛羊接着又放牧到这里,因此成了那样光秃秃的了。人们见它光秃秃的,就以为这山不曾长过成材的大树,这难道是牛山的本性么?就说在人的身上,难道会没有仁义之心吗?
苏木点了点头,随口回答说:“正是。”
吴世奇反问:“那么,老夫且问你,如何破题。”
苏木想都没有想,又答道:“今夫山,草木之所聚也。”
“是不是简约了些。”
“关键是后面的承题。”
“讲来。”
“而其所以观美于人者,恃有此也。”
“起讲又如何?”
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竟不给苏木任何思索的时间。
苏木也顺口道:“乃若牛山,则有不然者矣。斧斤者往焉,既不能保其美于始;牛羊者往焉,又不能养其美于终。此其郊于大国,而求牧与刍之所便故也。”
吴世奇:“倒有些意思,想不到你的八股时文的水准已经高到这等程度,这次春闱大可去的。”微微颔首,表示很满意苏木的应答。
任何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苏木也不能免俗,心中不觉有些得意。正要谦虚,突然心中一震:我得意什么呀,这不过是剽窃而已,我拿人家的范文来现,也没什么意思。
原来,这篇文章正是明朝前七子青年后进康海参加今年春闱的反范文,也因为之次考试他中了头名,后来又当了状元。这种一流大家的文章若是不能得到吴世奇的赞扬,那才是咄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