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明朝好女婿 > 第295部分

第295部分(2 / 2)

正在这个时候,就有人拉了他袖子一把:“子乔,这边,这边。”

转头一看,正是李知事。

就见着,在飞虹桥边上,原通政司的几个知事都围成一圈。吴老先生正好站在其中。他考在桥头那只不知道什么名字的神兽身上,睡得正香甜。

苏木松了一口气,走过去站在吴世奇身边,笑着问大家:“你们怎么不去自己省的考生那边。”

“不急,我是湖北的,按照往年的成例,应该排在后面,还不如大家在这里闲聊,打发光阴。”李知事回答说。

苏木点头:“也对。”

比如他是北直隶的考生,上次参加乡试的时候,就在通州贡院外面等了足足一整天,到晚上才进了考场,将他郁闷得透了。

当下,就同李知事聊了起来。

这一聊,才发现不对。只见着他和李知事两人说话,其他人都保持着奇怪的沉默。

他心中奇怪,可转念一想,又释然了。吴老先生瞌睡得紧,而段炅和自己又不对付,牛知事先前入关时吃了兵丁一肚子气,也没有说话的**。

可如果就这么站上一整天,却是无趣。

苏木就道:“李兄,这次会试准备得如何。其实,这考试也没什么的,天下文章都那样。四书无经就那么几本,又必须在朱子的注解范围之内解题。从古到今,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被读书人每给读透了,都跟着不少范文。只需将这些文章都背熟了,按经意拿进考场中来重写一篇,名次定然不差。”

说着无心,听着有意。

众人提前从吴老先生那里套出了题目,心中本就有鬼,见苏木说起这事,同时霍然转头,目光炯炯地看着苏木。

苏木倒被大家看得有些疑惑:“怎么了?”

牛知事性子最直,首先将头低下去:“没……没什么……子乔,我想问一件事……”

几个人都是身子一颤,段炅就喝了一声:“牛得水,现在都什么时候,有的话可不能乱说?”

牛得水也是一凛,闭上了嘴巴。

苏木更是莫名其妙:“牛兄,究竟怎么了?”

牛知事讷讷道:“子乔,我突然有个心思,如果……如果这次考试咱们经历司的人都中了……是不是会让人觉得奇怪?”

其他人的听他这么说,也觉得不好,真要那样,岂不引起别人怀疑。于是,大家的脸都变了。

苏木却没想到其他,哈哈一笑:“这有什么奇怪的,说句实在话,各位兄台的才学苏木却是相当佩服的,以你们的才能,中个进士也不让人意外。这只是说明咱们经历司人才济济,正是一段佳话,别人感叹羡慕还来不及呢!”

“那是,那是。”其他人都随声附和,但笑容却显得勉强。

牛得水刚才这句话提醒了大家,说句实在话,以大家的才能,提前知道考试题目,若是再中不了进士,那才是咄咄怪事。实际上,昨天一整天,大家都已经将范文整理出来,然后背熟,只等一进考场之后就直接誊录在卷子上面。

可如果所有人都中了进士,这个东经也太大了,难免引起别人的注意。

当然,如果能够有一两个人名落孙山就好了。

念头一起,个各人又都在心中一叹:看这种情形,不中比中进士还难。以大家的才学,能不中吗?

大约是看到气氛有些奇怪,怕引起苏木的怀疑,牛得水强笑道:“我说,如果大家都中了进士,我等还好。吴老先生即是我们的上司,又是子乔你的未来岳父。将来见了面,也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叫同年还是同学?到时候,子乔你见了吴大人,一会儿岳父,一会儿吴兄,却是麻烦。”

众人一楞,然后促狭地看着苏木,同时大笑起来,倒让苏木有些尴尬:“各位兄台说笑了。”

吴世奇被大家笑醒,正色道:“称谓这种东西得看场合,我与苏木,官场上可以职位相称;文人雅集,以同年相称;至于回到家中,则按照辈分来。”

正笑着,牛知事突然张大嘴指着前面的旗杆,良久才叫道:“却是奇了,今天会试北直隶竟然这么早入场,吴老先生、苏木该你们进场了。”

苏木抬头一看,前面的旗杆上挂着的那只红灯笼上豁然写着“北直隶”三个大字。

天还没有亮,那三个字显得特别醒目。

按照以前的规矩,北直隶和顺天府的考生离京城最近,应该是最后进场的,今天却排在了前面。

苏木忙拉这吴士奇:“老先生,咱们走吧!”

“且等一等。”李知事叫住了他们。

第六百零六章 审美疲劳的入龙门

苏木:“李兄且说。”

又看了一眼前方,北直隶的考生们都朝前拥去,黑压压好多人,他心中也是有些急噪了。

李知事笑道:“先前以为时辰还早,却不想吴大人和子乔兄这么早就要入场,还想问问你们分在哪间考舍了。若是分在一起,相互之间也有个照应。”

他这么一说,众人才醒悟过来,同时道:“李兄说得有理。”

今天来参加会试的考生有七千多人,贡院又大得出奇。考生在礼部报名之后,都会拿到一个文凭,上面除标注有考生的样貌和籍贯之外,还填了你考舍的号码。

牛知事就掏出凭证看了一眼:“我是甲字一百二十一。”

李知事:“牛兄好彩头,在下辛字六号棚,和你们隔得远。”

苏木的是丙字十六号,大家又都说,这个彩头也好,一六一六,这是要顺啊!

苏木心中一笑,想不到古代也有这种说话。

他心中又是一动,这都报名这么长时间了,却一直忘记问吴世奇的考号,又在哪一间考舍。

吴世奇缓缓地摸了摸胡须:“老夫乃是丙字十五号棚。”

“这不正好在子乔的对面吗,这可巧了。”牛知事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大家也都啧啧称奇。

正在这个时候,段炅却冷笑一声:“我是丙字十七,和吴大人隔壁。哼,可别指望我会照应你们,进了考场,各凭本事。”

大家又是一阵大哗。

牛知事却是不满:“什么各凭本事,段炅你说什么大话,饮水思源,也不想想……”

李知事脸色铁青:“牛兄你不说话会憋死吗?”

他们说什么苏木自然听不懂,见时间已经差不多了。忙打开吴世奇的考篮,从里面掏出一口布袋子挂在老先生脖子上,又将考篮挂在他背上。

他也同样如此,翁婿二人就这么挤开前面的人,朝前涌去。

进考场的头一关是搜身,大门口摆着一张大桌,这就是有名的尺头桌,后面坐在两个正七品的官员。

挤到桌头,查验了苏木和吴世奇的相貌,盘问了他的出身,然后,拿个银模子,蘸了朱砂、辛红,在两份卷子上骑缝过了印,丢给了二人。

这两份卷子上都印着红格,等进了考场,等到晚间考题下来,就可以将文章作在上面了。

这个时候,吴老先生已经瞌睡得睁不开眼睛了,整个人都处于混沌状态之中。

苏木也没有办法,只得将卷子接了,分别装在彼此挂在脖子前的考袋里面。

接下来,就是搜身了。明朝科举考试场规极严,对试前、试后、场内、场外,皆严立禁令。对士子夹带防范尤严,进场时进行严格搜检。为防止夹带,规定士子必须穿拆缝衣服,单层鞋袜,皮衣不得有面,毡毯不得有里;禁止携带木柜木盒、双层板凳、装棉被褥;砚台不许过厚,笔管须镂空,蜡台须空心通底。

会试不同于乡试,兵丁虽然也粗鲁,可毕竟都是举人老爷,倒也不过分。

搜了半天,这才禀了一声:“报,士子无夹带。”

两个官员其中之一一挥手,就放苏木和吴老先生进去,算是让他们入了龙门。

丙字考棚位于贡院正东面,很长,两列考棚加一起上百间,一眼也看不到头。

苏木的考舍考东朝西,吴世奇靠西朝东。

考棚后面种这一排荆棘,正值春暖花开,枝条上都顶着嫩黄色的小花?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