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明朝好女婿 > 第321部分

第321部分(2 / 2)

“我们自己解决,解决什么?”

苏木大为不解,正楞神,几个小子冲过来,不由分说簇拥着苏木就进了府。

等到了大厅堂,胡莹母亲也在那里,一脸都是笑,见苏木进来,就道:“你也知道这个好消息了。”

苏木忙行礼:“已经知道了,小女婿也欢喜得紧。”

胡莹母亲道:“欢喜,大家自然都是欢喜的,可有的人却担心起来。”说着就斜视丈夫一眼。

胡顺也不掩饰自己的表情,大声道:“贤婿,反正都是一家人,今日老夫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刚才黄太医说了,莹儿这个喜脉有两个月了,肯定是男孩。当初咱们说定的事情,你可不能反悔。”

说着话,他面上的表情开始紧张起来。

苏木失笑,原来胡顺担心这个:“泰山老大人,据我所知道,这个黄太医医术也不怎么样。在说,这婴孩在娘肚子里,他有凭什么知道是男是女?”

“你这就不知道了,黄太医别的不成,可妇科却非常厉害。不信你去访访,他在太医院这二十来年,皇家可死过孕妇和孩子?而且,他每次定胎儿男女,从来就没说错过。苏木,你少跟老夫扯这些,我今天就问你一句,咱们以前的约定可算数。嘿嘿,你就算想反悔也不成,咱们可是有约书的。”

胡顺猛地一拍桌,面容扭曲了:“就算你现在春风得意,在皇帝那里受宠,可天大地大,道理最大,就算闹到天子那里,我胡顺也不怕你的权势!”

苏木只想笑,胡顺子嗣艰难,知道如果不是他答应胡家将来和胡莹生的孩子都姓胡,只怕胡家的血脉就要断了。因此,胡顺对于未来的孙子看得极要紧。

胡顺却不知道,苏木本就是一个穿越而来的现代人,对于孩子将来姓什么,入父家还是娘家的宗祠,却不是太着紧。因为,苏木现在有三个老婆,将来也不知道会有多少儿女。胡莹的儿女都姓胡,也没什么打紧。

可是,胡顺不知道,以己度人,就觉得苏木只怕要仗着在皇帝那里的势要翻悔,尤其是知道胡莹这一胎是儿子的情况下。

正在这个时候,胡莹突然从外面冲进来,动作显得非常矫捷。

屋中所有人都惊得跳起来:“不要!”

苏木大骇,一把将胡莹扶住:“莹儿,你现在可是有孕在身的,可不许乱跑乱动,否则伤了身体就不好了。”

胡莹不耐烦地甩开他的手:“烦死了,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啊!”

苏木:“你不想吐?”

“吐什么,不想吐。”

苏木这才松了一口气。

胡莹哼了一声:“苏木,男子汉大丈夫,说过的话可得算话,不许反悔的。你既然已经答应了父亲,将来我的孩子可都是要姓胡的。今天,咱们夫妻俩可得当面将这话说清楚。”

听到这话,胡顺喜得叫了一声:“乖乖儿也,你总算知道疼为父了。”

苏木哈哈一笑:“我又没说过不同意啊,这不才知道这个消息,结果就被泰山老大人给拉进来说话,我正莫名其妙呢!”

“原来如此!”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听苏木不反悔,胡莹面上露出了笑容。

大家也没想到苏木这么好说话,不但胡顺,就连胡莹母亲也老怀大畅。

既然已经说妥了这事,也没什么好吵的。

苏木今天自然是要住在胡家的,不过,叫他郁闷的是,同吴夫人一样。在知道胡莹怀孕之后,苏木也被迫同她分居了。

**,正是食髓知味的年纪,苏木心中的骚动难以平息。

无奈之下,只得到书房看书,又耐下烦同岳父说话。

说句实在话,他和胡顺以前有过许多矛盾,两人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只说了几句话,说了说最近政坛上的新鲜事儿,翁婿两人就无话可谈,顿时冷了场。

就这么闷坐了半天,胡顺咳嗽一声:“贤婿,老夫最近有件事委实把握不好,想请教请教你。”

苏木问:“泰山老大人请讲。”

胡顺:“最近,陛下有意整顿军务,想派老夫去巡查三边。”

苏木顿时来了精神:“哪三边?”

第六百六十四章 太仓促

所谓三边,这涉及到明朝的军制。

明朝的军队总的来说分来边军和卫所军队两个部分,卫所军驻扎在内地,遇到战事之时,卫所自备军械粮草,在军官的带领下出征,因为已经退化从转事耕作的农夫,已经毫无战斗力。

所以,明朝历次对外战争,主力都是驻扎在边境线上的边军。

边军是专业军人,装备和训练都非常不错。

有因为驻防地不同,防区不同,分为九个部分,称之为九边。

这九边分别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九边主要依恃边墙为守,墙外又设有营、堡、墩、空等工事,而鞑靼则时或驻牧墙下。

后人在读明史的时候,经常在书上读到“传檄九边”,“巡阅九边”,指的就是这九个军事重镇。

胡顺所说的三边,也不知道是哪三边,苏木很是好奇,忍不住问。

实际上,正德年的历史总体来说就是一部战争史。正德在位时间不长,总共才十八年,可大大小小却打了五六场战争。最著名的自然是南下平定寰壕之乱和应州战鞑靼小王子,这其中,明朝和鞑靼先后有五次交锋。

身处于这个历史时空段,苏木对于军事自然也是十分关心。作为正德皇帝的贴身秘书和一个习惯了和平生活的现代人,他自然是没办法带兵打仗的,可作为辅弼,居中筹划做些后勤工作还是可以的。

寰壕之乱且不说了,如今,明朝和鞑靼之间的军事对峙已经很多年,主要战场都在大同一线。

也就是从这个时代开始,宣府、大同乃是大明朝势力最雄厚的军镇。

苏木心想,难不成胡顺要去大同公干。

胡顺听苏木问,回答说:“延绥、宁夏、固原。”正是现代社会陕西、甘肃、宁夏三省。

这下,苏木才吃了一惊,忍不住道:“这可巧了。”

胡顺:“怎么巧了?”

苏木苦笑这将自己明年将去陕西主持乡试一事同胡顺说了,道:“小婿要去陕西,泰山老大人也要去陕西,大家还真要做了一路啊!”

胡顺:“什么一路,贤婿主持乡试,自可呆在西安城中,老夫却要去陕北喝风吃沙,不能比的。再说,你明年主持乡试,要出京还早得很。三边地方实在太大,事务也多,老夫年前就要动身,只怕这年也不能在京城过了。”

其实,锦衣卫去军队办差也是明朝政治制度中的一个常态。历来如九边这种军事重镇,军队中就免不了要设置监军。军队的监军系统总的来说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东厂系统,另外一个就是锦衣卫系统。

一支军队一般都有一个太监担任监军,除了太监监军外,还有两个锦衣卫。

另外,遇到大的战役,朝廷还会派出一个文官作为督帅。

如此一来,文官、军队勋贵、内侍宦官、锦衣卫,相互监视,相互制衡,可保证军队不至于有做乱的可能。

当然,有利必有弊,相互制衡的结果是军队效率低下,战斗力嘛,好象也不怎么样。

新君亲政,新人新气象,朝廷各部门都要换些人。尤其是边军这种地方,更是要重点关注。

胡顺这次去延绥三边,主要就是巡查锦衣卫的监军体系。

他是锦衣卫经历司经历,直接掌管人事,自然要亲自跑上一趟。

“泰山老大人不在京城过年啊!”苏木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整顿锦衣卫人事的重要性,就问:“也不知道老大人什么时候能够回来,莹儿怀孕已有两月,最迟明年六月就要临盆,也不知道到时候能不能赶回来。小婿明年五月就要出京,如果到时候家里没人,却叫人担忧。”

胡顺苦着脸:“谁说不是呢,莹儿这次怀的可是男孩,是我胡家的大孙子,自然要有人守在家中才放心。可是,三边军务如此繁杂,老夫估计明年十月能回京城就算顺利的了。到时候,没准还得同贤婿你一道回来。”

“什么,要去这么长时间,怎么可以?”苏木心中开始担忧起来。

这才是真的叫人郁闷了,他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做父?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