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两人的争执并未显露出来,康熙考教了一番胤礽的功课后,心满意足地投入自己繁忙的公务之中。
但胤礽在回到毓庆宫后,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老实,他翻了翻自己最近从小娜空间中学习到的相关笔记。
将自己关在书房之中埋头苦干。
半个月之后,在康熙接到尚可喜死讯而高兴的同时,发现了摆在书案上一封名为胤礽的长奏折。
而与此同时,在京都之中突然出现了一篇人人议论纷纷,忍不住每日催更的连载小说。
小说的名字十分简单粗暴,就叫《黄粱一梦——我来自未来》
第61章
《我来自未来》这本小说最初是刊登在报纸上的,从第一期开始连载,便引发了别样的狂潮。
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所有人都对报纸上的故事念念不忘。
这故事第一期刊登时,大家只是看个热闹,但连载三章过后,已经是抓心挠腮等更新了。
“你看未来了吗?”
“今天茶馆说书的讲未来,快去快去,去晚了就没有地方了。”
“我想给未来的作者写信,询问他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写完。”
“对对对,我也要写,让作者直接写成书多好,报纸上的连载实在是不过瘾。”
“这作者到底是谁?怎可写出这种东西,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可随着自己的心意改变,还有里面的女子,有些实在是不知廉耻!”
看未来的人有很多,喜欢未来的人有很多,但更多的是辱骂未来的作者,骂他不知廉耻,写这些东西来侮辱人的眼睛。
还有更多的老儒生聚集在贩卖报纸的摊贩前,义正严词要求知晓未来作者的真实姓名和地址,想要上门当面同未来的作者理论。
小摊贩们面对这些老儒生的要求,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他们只是行商而已,这刊登校对报纸是衙门的事情,询问作者是谁,他们如何会知。
因此这些时日便经常能在街头巷尾看到几个儒生围着一个小商贩,苦口婆心的同小商贩说着什么。
对于宫外的事情,胤礽并没有费心思去关注。
他今日文课结束后,便一直端坐在毓庆宫内,等着乾清宫派人过来。
写那封长长的奏折,胤礽用了很长的时间,甚至写完之后也想过自己是否要真的在这个时候交给汗阿玛。
但最后胤礽还是呈递了上去,不过那封奏折与其说是一封奏折,不如说是一封长长的信。
胤礽将奏折呈递上去之后,设想过各种汗阿玛的心情,也自认为一直保持着冷静的心态在同汗阿玛沟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