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权握天下 > 第102部分

第102部分(1 / 2)

>    阳玄颢今天的一席话让谢清对于之前的打算开始犹豫了,当然,也不能否认阳玄颢知道此事之后刻意为之的可能性,毕竟,弹劾之事他们是正大光明地在进行,只是,即使是刻意为之,也不可能面对那份国书直接说出那番话。

对谢清而言,教训皇帝一番是可以,阳玄颢过于不识深浅的行径也的确令很多老人担忧,但是,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想让事情发展到过激的程度,可是,现在,他发现阳玄颢其实并非想之前他们所想的那样,反而有股格外的韧性,就不能不令人意外。

从请教永宁王来看,军事上阳玄颢已经有些失去信心了,但是,对帝王权责,他仍有很清醒的认识。

这让尹朔感叹,却让谢清惊讶,甚至怀疑紫苏是否提点过他了。

不过,很明显,紫苏近来都没有见阳玄颢,便是例行请安都被赵全与叶原秋拦在门外。

“随阳。”尹朔唤谢清,“你我可能都看错陛下了!”

谢清默然,只是微笑。

离弦的箭可能回头吗?

总要有人为错误承担些什么吧!

倩仪看到的谢清便是一副很奇怪、又很莫测高深的样子,迎上去的步子不由顿了一下,才又轻笑着上前。

“夫人,你认为我们的陛下是个什么样的人?”谢清拥住妻子,在她耳边低喃,所有服侍的家人全都带着笑悄然退下。

倩仪本是红了脸的,跟着就听到他的话语,一入耳,便愣住了,好一会儿才将他的意思反应过来,不禁皱着眉反问道:“我只认为他是个孩子,你是他的太傅,不应该是最了解他的人吗?”

谢清轻笑,拥着倩仪躺在榻上,一边把玩着妻子头上的玉簪,一边思索着道:“我总以为皇上的经历太过平顺,对很多事都失于轻率,现在看来,也不尽然!”

“呵……”倩仪伏在他怀里轻笑。

“笑什么?”轻刮她的脸颊,谢清纵容地问道。

倩仪抬起头,望着丈夫,轻笑着道;“夫君啊,有几个世家子弟不是一生平顺的?又有几人当真不知天高地厚?皇上再如何,总也受了十多年的帝王教育,哪里就至于昏馈到你想的那般?”

说着边更笑了,谢清也自嘲地摇头,却又淡淡地道:“倩仪,皇上哪儿能与世家子弟相比?世族家门,哪一个不是家法大如天?皇上却是……不同的……”

“所以,夫君是想告诉皇上,那龙座之上同样有一片天笼着?”倩仪漫不经心地道,“你不怕恼了太后?”

“随阳,太后近来身子不爽,心情不会好,何必非赶这个时候?”倩仪劝解谢清不必太着急。

紫苏很少对他们这些知交动怒,遇事总是念着他们的为难之处,只是她毕竟尊贵惯了,心情不好时,连齐朗与夏承正都可能被迁怒,何况谢清自己去惹她?

谢清抱着妻子,并没有再说话。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世族的弹劾还是如计划地递到尚书台。

尹朔震怒不已,冲着谢清就扔下一句话:“这个议政首臣你来当算了!”

尹朔不是不知道世族准备弹劾皇帝,可是,他已经暗示谢清暂停此事了,他是议政首臣,即使谢清不愿那么做,至少也应该和他说一声,可是,他直到弹劾表由尚书台转来议政厅才知道这事依然如故,如何不动怒?

谢清也翻看着那些奏表,对尹朔的震怒,他只是苦笑,他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一切,但是,世族各家在北疆一战中都损失不小,不说上交的战时赋金,开战之后,普兰便开始威胁海上商路,又是一大笔损失,再加大量家族人才被羁绊在北疆军中,谁都恼火,胜了便罢,如今又败得那么惨,谁肯放过固执己见的皇帝?

谢清在那天见过阳玄颢之后,也有些动摇,再加妻子的话,与各家大老周旋一番,也只换来此许让步——所有弹劾表章言辞都缓和许多,也没有用上过激的罪责。

“尹相,这些人都有弹劾君主的权力,您何必动怒?”搁下表章,谢清说得轻描淡写。

尹朔被他一句堵回所有责问,更觉得怒不可遏,指着谢清半天说不出一句,最后,拂袖而去:“这些奏表你送去御览吧!”

“尹相!”谢清也起身,冷冷地叫住他,“您还是议政首臣,弹劾君主的奏章按律是议政厅诸臣同呈御前,您不会忘了吧?”

尹朔停下脚步,瞪着谢清,谢清只是平静地望着他。

以谢清的性子,既然已经如此,便必要做到极致,更何况,方才尹朔那句话已经惹恼他了,这会儿,他哪里还会去婉转,直接就和尹朔顶上了。

“好!都将事情搁下!所有辅臣跟本相与谢相去见陛下!”尹朔也恼了,他自然听得出谢清语气中的冷然。

议政厅里的官员都被尹朔愤然的声音一惊,回过神来,早已看到那堆不同寻常的奏表的诸人都低下头,小心地退了开去,被点到的辅臣则一一站出来,垂手等两位议政大臣先走。

这是谢清与尹朔的第一次正式冲突,也预示着两人之间再无转寰余地。

后世学者总喜欢将元宁的党争看作世族与寒族的斗争,不无道理,却也失于偏颇,至少在当时议政厅所有官员的眼中,尹朔与谢清的斗争纯粹是因为权力分配的问题。

阳玄颢亲政之后,户部由尹朔负责,吏部由谢清负责,谢清的权力一直在议政首臣之上,即使是户部,掌管多年的谢清也比尹朔更容易指挥,可以说,这两人无论如何都会有这么一场冲突。

陈观将之归咎于阳玄颢迟迟未将齐朗丁忧后的出缺补上,但是,他也不能否认“此缺难补”。

于是,元宁朝堂之上注定要有人牺牲了。

第五章 四顾何茫茫(中)

各位朋友新年好,在此向各位拜个晚年!祝大家猪年行大运!也祝我自己能在今完成本文!——

《元宁实录…顺宗卷》

崇明九年三月,关中、江南六十二家世族弹劾天子。

史官惶恐地记下这次的事件,臣劾君,天崩地裂无过于此。

弹劾皇帝是世族的权力,元宁太祖以《大诰》明颁天下,但是,元宁历史被大规模弹劾的皇帝屈指可数,至少在阳玄颢之前,皇帝被十家以上的世族弹劾的事情只发生过三次,其中还包括安闵王被废的那一次,另外两次是元宁正史中极力回避的事件,因为,两次都伴着血染山河的杀戮,因为,两次被弹劾的皇帝都以不容置疑的方式告诉世族什么是皇权。

阳氏的皇位的确是由各方的支持、妥协得来的,但是,能够在三十年之乱中支撑到最后,占领至略原国土的三分二,阳氏的皇位同样也是用铁血铸成的。

后世有史学家说那些世族选择阳氏最强硬的两个皇帝作挑衅对像,但是,元宁皇朝保留下来的史料告诉他那个观点错得有多离谱——任何一个世族在选择参与弹劾时,心态都是复杂,可是,其中绝对不包括挑衅,投机也罢,忧国忧民也好,没有一个世族会愿意挑衅皇帝,毕竟,如天的皇权不是人力所有抗衡,《大诰》同样明文规定:一旦参与,成败不论,那个家族的宗主都将被终生圈禁宗人府;而且,世祖皇帝的确是强硬不假,但是,执政手腕从容婉转的成宗皇帝远谈不上强硬。

陈观有一句诛心之言:“元宁弹劾重权在永宁王府。”

作为对夏氏历史最有研究的学者,陈观的话是很具权威的。

那两次几乎清洗了整个世族的弹劾事件都涉及永宁王府,更确切地说,都触犯了永宁王府的权威。

成宗朝的那次是因为皇帝幽禁嫡母,世祖朝的那次是因为皇帝出继皇子。

前所未有之事引来世族的恐慌,弹劾表章几乎淹没了尚书台,但是,永宁王府站在皇帝的一边,如果说成宗朝那次为维护圣烈大皇贵妃的尊荣,永宁王府尚留有分寸,那么,世祖出继五皇子为永宁王世子时,夏祈年完全是不留余地,斩尽杀绝。

“本王已经告诫过不可行此事,不听便是永宁王府的敌人。”世祖实录中,夏祈年便是如此对世祖说。

及至安闵王时,永宁王世子一句“可”,一句“嫡次子犹存”,便定废立大事。

如今,紫苏为太后,若说这次弹劾她不知道,没人会信,阳玄颢更不会信。

议政厅诸臣跪在钦明殿前,阳玄颢坐在殿内,脸色苍白,只说了一句:“母后娘娘要废朕吗?”

内官、宫女跪了一地,无一人敢应声。

从曙色初晓到日当正午,尹朔等人一动不动地跪着,殿门紧闭,禁军甲胄森寒,硬是让几位辅臣在这烟火三月感受了什么是冰寒透心。

紫苏是倚在榻上听赵全禀报这个消息的,长宁殿里只听见宫漏的声音,所有人似乎都屏住了呼吸。

“皇后在做什么?”半晌,紫苏却转头问叶原秋一句不相干的话,所有人都是一愣。

叶原秋回过神,看到赵全的眼色,忙对紫苏道:“慧妃娘娘微恙,皇后娘娘召了太医询问情况,此时应该在长和宫。”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