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世说新寓 > 第6部分

第6部分(1 / 2)

>常多还有“豪宅名车”相伴,让人觉得似乎中国的大款都讨不到老婆。不仅如此,诸如“商界精英”、“事业有成,如日中天”、“气质儒雅”之类的字眼也上下纷飞,以致人们很难不把这小小的征婚版当作钻石王老五的大本营。

“女部”那边也是如此,什么“温柔贤淑”、“美丽大方”、“高贵娴雅”,让人乍一看还以为置身遍地白雪公主的童话世界。更有甚者,还用“魔鬼般凹凸有致的身材,天使般纯洁无瑕”浓墨重彩地将自己的容貌渲染一番,大有不把貂蝉气死不罢休的架势。

广告很诱惑,看广告的人也难免心旌摇弋,只是那些真正有意征婚的人,面对这样的广告心里多少有些犯嘀咕,广告的真实性如何,是不是骗子?都无从而知,实在不敢让人轻易回应。

广告有广告的特点,很多征婚广告都由婚介公司草拟,为了更好地展示求婚望嫁的男女,婚介公司当然要用些美妙的词语将他们好好包装一番,以便吸引更多的人的视线,增加成功几率。不过,时间久了,美妙的词语用得太多、太滥,也难免让人产生心理上的疲劳,对着漫天“事业有成”、“娇美多情”大打呵欠,兴趣缺乏,失去信任。

现实生活中的才子佳人毕竟是少数,而真心寻找生命伴侣的男女也未必非玉环不娶非石崇不嫁,广告要做得巧,贵在真实诚信。绚烂地描绘除了提供征婚男女一个个虚幻的泡影外,实没有多大用处,征婚者真正需要的恰恰透明纯净的交流平台。近来的一些城市,开始制定规则,禁止在征婚广告上使用“俊男”、“靓女”式的字眼,虽多少有矫枉过正的嫌疑,却也正体现了人们对夸大其词的征婚广告地反感。

第6部分

守株待兔,照样发家致富

这玉姣龙为了捍卫爱情,不惜抛却格格的身份,选择和身无分文又没有正当职业的罗小虎浪迹天涯。开始的时候,两个人的小日子倒也过得甜蜜,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两口私奔前攒下的那点银子也花得差不多了。

“小虎,咱还是赶快找个工作吧,咱家的米缸都见底了。”玉姣龙不满地说:“你看看你,大男人一个,也不出去找个活干。这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样不指着你赚?”

“我有什么办法,”小虎一肚子委屈,“你是娇小姐,不晓得这世道的艰难,这年头,连大学生都找不到事做了呢!再说,咱擅长的那点儿打家劫舍的江湖套路,也行不通了。最近不是出了个什么四大名捕吗?抓得紧哪。”

夫妻二人只好相视而叹。

突然,玉姣龙灵光一闪,计上心来:“哎呀,小虎啊,我倒是有个法子,让大笔的银子自己跑上门来。”

“啥?”小虎一听此话,也立马来了精神。玉姣龙于是便在他耳畔如此这般地一嘀咕。小虎拍案叫绝,立刻悉数照做。

果然,不出几日,大小银票就像雪片儿似地飞到了玉姣龙家,夫妻二人仿佛一夜之间就从穷得丁当响的小老百姓变成了资产殷实的小康之家。玉罗二人还借着这个机会,在景阳冈上开了一座酒店,招待各路英雄豪杰,又一跃成为著名企业家。

多年之后,在一次聚会上,有人问起玉姣龙的发家秘籍。酒醉半酣的她只嫣然一笑,轻轻吐出八个字:“守株待兔,敲富济贫。”

原来,自幼生长在官宦人家的玉格格深谙官场腐败的现实,她清楚地知道官员们的心理:一方面明里暗里地相互勾结、以权谋私;另一方面又胆战心惊、小心翼翼,生怕恶行暴露。于是,她暗授小虎,以江湖中人的口吻,赶制了数百封恐吓信。信的语气委婉而坚定,只说“知道了你们不为人知的秘密”,然后分寄给那些高官大员,那高官中自会有人按捺不住,花钱消灾。

“你们就不怕他们打击报复,或是到衙门去告?”有人不解地问。

“告?他们也敢?他们做的事都是见不得光的,只怕我们没被告下来,他们自己反栽进去了,我和小虎寄了百来封信,银票收了不少,传票一张也没收到。”玉姣龙接着说。

“果然是江湖奇女子啊!”满座宾客纷纷鼓掌。

且东说寓:

40岁的杨英美是个普通的小老百姓,长期以来,租住在深圳的一个小出租屋里的他一直为生活无着苦恼。一天,他突然灵感一动,自称“黑手党”,借着从警匪片里学来的那么几个黑道名词,开始了“发家”之路。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他假借着黑手党的名,向全国各地寄发恐吓信7000多封,对全国40多个城市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官员们进行敲诈。在恐吓信上,杨英美将自己描绘成“黑手党中国总部一哥”、“黑手党龙哥”好不威风,而揭发桃色秘密、犯罪行为则成为他勒索要人们的惯用武器。

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在绝大多数官员眼里,这恐吓信都成了莫名其妙的笑话,不过,还是有30多个心虚的官员上了杨英美的套,先后向他的存折中存入了20多万元。

老实说,杨英美的敲诈手段既说不上高超,又谈不上新颖,甚至还颇有些滑稽色彩。而那30来个心慌意乱的官员,在这样粗陋的敲诈把戏面前,却依然乖乖投降,老实得不敢吭一声,小羊羔似地任杨英美宰割,却比杨英美敲诈本身更值得人深思。

“破财消灾”是这些官员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恐吓信时的最终决定,而这要消的“灾”的背后,却不言而喻的掩盖着不方便对外人说的“秘密”。若不是杨英美区区数言的恐吓信一下子就敲到了这“秘密”的痛处,那些官员们怎么舍得安静小心地将钱奉上?敲诈者杨英美已经得到法律的制裁,那些掏了钱的官员却没一个敢追回损失掉的钱,只能哑巴吃黄连地做回冤大头。

不过,话说回来,杨英美之流虽得到了教训,那些含糊掏钱的官员们的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清楚解决。如果有关部门能顺藤摸瓜,揪出那些向骗子付钱的官员,相信也会有了不起的收获。毕竟,抓蛀虫像抓骗子一样,也是为广大百姓关注的重要工作。

猝死的精英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过世多年的周瑜在地府听到苏东坡的《念奴娇》时,不由泪眼朦胧,感慨万千。

想当年,自己好歹也是世间罕有的奇才。世人苦苦追求的一切,他都拥有了。金钱、权利他不屑一顾,那是俗人的追求。在疆场上指点雄兵,他是那样谈吐自若,神机妙算。在大帐筹划计谋,他又是那样轻松自若。他20岁的时候出山,帮孙策打下了江东,奠定了基业。23岁就做了高官,一时传为佳话。25岁辅佐孙权,在他的治理下,老谋深算的曹操也只有望江兴叹。33岁他大破黄祖,又和诸葛亮一起在赤壁放大火,烧红了曹操的屁股……只可惜,连年的征战落下了一堆病根,36岁的自己,竟被区区一箭,引发了恶疾,害了性命。

想到这里,周瑜不由狠狠跺了两下脚。在他死后不久,“既生瑜,何生亮”的谣言就传开来了。

“诸葛亮,你不就比我多活了二十几年,就占了那么大的便宜,谁都说你聪明绝顶,还说我是被你气死的。”

“这能怪我么?”听到周瑜的抱怨,诸葛亮委屈极了,连忙赶了过来好言相劝道:“兄弟啊,实在是你不了解情况。士为知己者死,能者多劳,说起来,咱二人都是累死的。”

周瑜一想,这话诸葛亮倒是说到点子上了,后人不是常说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么?

“刨去各为其主不说,咱就是受累的命啊,日夜操劳,积劳成疾。”诸葛亮长叹一声,“刘禅那小子,也太不争气,若不是他老爸那几颗假惺惺的眼泪,我至少还能享受十多年大好的人生啊。”

“这就是精英的宿命。”郭嘉也跑了上来,“我离开阳间的时候,还不是只有37岁,正值壮年,正是大干一番事业的年纪,你们以为我真是水土不服病死的?若不是成天劳心累神的出谋划策,东奔西走,我也像许晃那样体壮如牛了。”

“兴国的理想扛在肩上;百姓的希望扛在肩上;主上的心思扛在肩上;大小的事务扛在肩上……这样的压力,就是天天吃太上老君的仙丹,也没法长寿啊!”周瑜若有所思的自言自语,“只可怜了我家小乔,如花美眷,独守空房。”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