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可不搞个人崇拜那一套啊。”关昊明白他的话是由衷的,也是真诚的。
“呵呵,没办法,谁让你是全督城人民的偶像啊。”常远打趣他:“等忙过这段你是不是该回家看看了,你也不怕弟妹对你有意见?”
“老常;你什么时候也对别人的私生活感兴趣了?”关昊从来就不喜欢和别人谈工作以外的事情。
“唉;我是看着你怪可怜的,比不得我们。”督城的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不想窥探关昊的私生活的,常远也不例外。
关昊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及其严肃认真的人,不喜欢谈论家事谈论私生活,他本人也没有窥视别人**的习惯,在官场上行走的人,哪个不是谨言慎行、如履薄冰,不谈家事也是保护家人的一种手段。来督城半年多的时间里,有多少人挖空心思想得到他家的情况和住址,虽说他不是地下工作者,但从步入政坛那一刻起,他的起点就在高位,在这方面他就十二分的谨慎和小心,这不仅得益于父母多年为官的言传身教,还得益于在大领导身边工作的耳熏目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是为官者必须警醒的事。
尽管他知道常远说这话时没有任何不轨的想法,但性格决定他不可能和任何人谈论家事。别说是家事,就是背后评论人的那一套都是他所不齿的,他背后说的话,都可以拿到人前来说,他是个从不肯向别人袒露心事的人,不过,在那个安静的小女人面前,他有时会有这样的冲动。
想到这里,那种特有的温情又溢上心头……
关昊觉得自己真是莫名其妙、不可理喻!
理智极力压下去的情感,怎么倒像摁下水的葫芦,越往下摁,就越往上冒?而且这次总比上次的感觉强烈。
他觉得自己真是危险了。
不由得在心里反复重申道:关昊啊关昊,别让我看小了你!
037。阳光下的权力
第二天,督城行政审批大厅剪彩仪式如期举行。
来自锦安市和各市县的党政一把手全部到会,督城市政府举办新闻发布会和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剪彩仪式。说它简单,是因为往日剪彩用的彩绸,换成了一根细细的彩带,没有礼炮,没有祝贺花篮,二十多分钟的剪裁仪式,简单的功能介绍,令督城乃至各市县的领导刮目相看。
下午,锦安市的现场会也在督城召开。
市长岳筱赞扬了督城的做法;为改善锦安投资环境;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带了好头。
当天晚上,督城电视台滚动播出了夏霁菡撰写的五分钟短片《阳光下的权力》。记得当时这个题目出来的时候,古时大加赞赏,连连说好。
督城各界人士当晚便知道了这一盛事。
早在剪彩仪式之前,督城个别企业家知道了市委市政府准备节俭办事的意图后;便联合几家企业;准备通过企业家协会情愿:不用政府出钱,由企业界资助,搞一个声势浩大的剪彩仪式。
理由是这个行政大厅是市委市政府亲民、爱民、重民,亲商、爱商、重商的象征,是为方便企业方便市民办事建的,作为企业界有义务为政府分担困难。对此,督城企业家协会和工商联联合写了一份请愿书,上报市委市政府。
企业界的好心被市委市政府断然拒绝,凡事讲求实效的关昊更是坚决反对。
他的批示是:感谢企业家们的古道热肠,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发展中的督城,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做,好钢用在刀刃上。
尽管仪式简单;可必要的渲染还是应该有的。
剪彩当天,行政审批大厅前的广场上空,仍升腾着八个大氢气球,每个大气球的下面,都飘扬着两条长长的彩带,为督城增添了节日色彩。
这是个高大宽敞、没有围墙的行政审批大厅,坐落在督城的东部,上面矗立着八个醒目的大字“提质提速、便民利企”,全市有25个职能部门进驻,公开办公,阳光透明。
刚开始设计的时候,关昊就力主不设任何形式的围墙,这个理念在当时九十年代末是非常超前的。
因为这里就是为民办事的场所,就是方便人们办事,不但没有围墙,而且大厅前除去旗台和一大花坛外,大部分的空白地建成了停车场,停车场用生长迅速且遮阴效果好、易成活、耐修剪的法国梧桐树分割而成,梧桐树干无节,向上直升,高擎着翡翠般的碧绿大伞,气势昂扬,一片葱郁,把大厅前的广场,装扮的清雅洁净。为了弥补最初的绿色不足,停车场铺设的是草坪地砖,绿茵茵的小草从缝隙中钻出,点缀着空旷的停车场。
行政大厅剪裁仪式的头天,夏霁菡和刘梅分别接到秘书丁海的电话。
原来关书记交给他一项任务,让他去请那个办证老人参加剪彩仪式。
038。有请办证老人
早在“双亲”活动期间,关昊就曾先后两次专门拜访过这个老人。
怎奈老人顾虑太多,始终没让关书记进门。
最后一次老人隔着门缝哽咽着说:
“关书记,我知道您是真心为百姓办事,我们小百姓都看在眼里,您的好我们装进心里了,我不想让别人误会我,我也不想让别人说我沽名钓誉;您能来我们督城,是我们督城人民的福分,像您这样前途无量为民办事的好干部;督城是留不住您的;您走了;我们还得在督城继续生活下去。您的礼物我收下,您就请回吧。”
关昊心里也很难过,他理解老人的心思。
两次登门不见,关昊并不怪老人,而是在心里把老人当成了朋友。每次机关有福利的时候,他都让小丁给老人送去。
而每次小丁都不进门,把礼物放在老人的门口。
可这次,关书记要他不仅面见老人,还要请老人观摩明天的剪裁仪式,这把他难住了,要知道那个老人是非常固执的。
所以,他想了半天,觉得还是叫着小夏和刘梅跟他一同前往,做老人的工作女人可能比他这个秘书更合适。
其实,夏霁菡和刘梅也认为这事有难度,但无奈小丁的软磨硬泡,她俩才不得不跟他一起去。
路上,夏霁菡就不由得在想,堂堂的市委书记,居然两次吃闭门羹,碰了软钉子,就凭关昊,有多少人巴结还来不及呢,真不知这个老人怎么想的,居然让一个堂堂的市委书记连着两次吃闭门羹?更不知他被人拒之门外是何等模样?
到了老人门前,小丁忐忑地按了门铃;直接报上名。
没想到;老人居然给他们开了门;而且笑容可掬地把他们让进家里;吩咐老伴赶紧给客人沏茶。
小丁有些“受宠若惊”,不知说什么好。
老人激动地说:“啊呀,真没想到,关书记果然是为民办事的好书记,昨天我们老哥几个去行政大厅参观,看着墙上各个部门的办事流程,我们真高兴啊,要是早这么搞,我当初何必那么大动肝火,伤了和气,还让别人丢了饭碗。唉——”
老人停了停,又给他们往杯里续茶,继续说:“现在想想真对不起书记啊,上我家串门,我居然把这么尊贵的客人挡在门外,唉,没脸见人啊”
老人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直把三个年轻人弄得摸不着头脑。
039。有请办证老人(2)
早在“双亲”活动期间,关昊就曾先后两次专门拜访过这个老人,怎奈老人顾虑太多,始终没让关书记进门。最后一次老人隔着门缝哽咽着说:
“关书记,我知道您是真心为百姓办事,我们小百姓都看在眼里了,您的好我们装进心里了,我不想让别人误会我,我也不想让别人说我沽名钓誉;您能来我们督城,是我们督城人民的福分,像您这样前途无量为民办事的好干部;督城是留不住您的;您走了;我们还得在督城继续生活下去。您的礼物我收下,您就请回吧。”
关昊心里也很难过,他理解老人的心思。两次登门不见,关昊并不怪老人,而是在心里把老人当成了朋友。每次机关有福利的时候,他都让小丁给老人送去。每次小丁都不进门,就把礼物放在老人的门口。可这次,关书记要他不仅面见老人,还要老人出席明天的剪裁仪式,这把他难住了,要知道那个老人非常固执的。
所以,他想了半天,觉得还是叫着小夏和刘梅跟他一同前往,做老人的工作女人可能比他这个秘书更合适。
其实,夏霁菡和刘梅也认为这事有难度,但无奈小丁的软磨硬泡,她俩才不得不跟他前往。
路上,夏霁菡就不由得在想,堂堂的市委书记,居然两次吃闭门羹,碰了软钉子,就凭关昊,有多少人巴结还来不及呢,真不知这个老人怎么想的?
到了老人门前,小丁忐忑地按了门铃;直接报上名;没想到;老人居然给他们开了门;而且笑容可掬地把他们让进家里;吩咐老伴赶紧给客人沏茶。
小丁有些“受宠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