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隋朝大老板 > 第239部分

第239部分(2 / 2)

杨广督战怀远镇时,各地兵马失期不至,此时已是夏尽秋来了。

好在高句丽经历两次征伐后,也呈现出疲态困惫,加之百济王义慈突然强硬,与新罗同时上表朝廷,表示愿意臣服杨广;高句丽王高元在乙德文支和渊太祛的建议下,派遣使者请降。

与此同时,杨广似乎也厌烦了战事,眼见大军将胜之际,却同意了高句丽的投降。

八月,杨广下令班师还朝,第三次东征算是到此结束了。

时间很快就到了大业十年的年底,按照惯例,每年年底要举行大朝会,四夷君主要来臣服。

杨广在朝会前,征高元入朝。

面对这个征召,高元惶惶不安,思前想后之下,还是再次无视了杨广的邀请。

杨广原本是想借高元来展示一下威风,可高元再一次爽约了,这不是明摆着打自己脸吗?

杨广没等到高元,心情难掩悲愤,大醉而歌曰,“徒有归飞心,无复因风力。”空有雄心,再也没有借助长风翱翔的力气了。

郁闷之余,杨广只得把怒气发泄在斛斯政身上。

斛斯政被绑在柱子上,杨广让百官们轮流射箭千刀万剐,让百官来品尝他的肉。可是有些官员为了表现忠诚,居然吃饱了,剩下骨头再锉骨扬灰。

可是,这对于整个局势有什么影响?

杨广闻之大怒,意欲再次征伐。

可连小孩子都能看出,隋室已无力再次征伐,于是百官连番劝谏,最终令杨广平息了这个念头。

好在高丽的情况也并没什么好的,高元在杨广郁郁寡欢的时候,也在惶惶不安中离开了人世,只留下一个还没成年的孩子继承他的王位。然则这个时候,高句丽两大权臣渊太祚和乙支文德发生了冲突,致使高丽出现分裂的态势。

国际上的形势趋于平静,国内的反贼却死灰复燃;到了大业十年和十一年,造反风潮再次风起云涌,而且气势更加浩大。

杜伏威在江淮起兵,屡败官兵,拥兵十余万;瓦岗寨翟让和李密拥兵二十余万;清河郡窦建德收集高士达和张金称叛军,再起举兵,兵力二十余万,攻城掠寨,声势浩大。

还有河北魏刀儿拥兵十余万,卢明月在豆子岗再次东山再起,渡过黄河进占齐军祝阿县,和齐郡左孝友的十万大军呼应。

此外还有各地造反者上百支,逐渐由农民造反转变为各地豪族造反;他们不再局限于乡村,而是攻打郡县,据城为王,开始严重威胁到了大隋王朝的根基。

此时的杨广已被此起彼伏的造反弄得焦头烂额,以前的造反只在乡村,但现在的造反大多是地方豪门;他们攻城掠郡,杀死官吏,击败隋军。

各地噩耗接二连三传来,去年杨广发了狠,将江南平乱不力的吐万绪和鱼俱罗双双免职问罪;鱼俱罗身受箭伤,病死在回京路上,吐万绪则死在大理寺狱中。

不仅是地方造反,杨广同时还关注上层人物的异心,去年杨义臣因为声望太高,拥兵十余万,被御史弹劾他擅自任命属官,因而被杨广猜忌,罢黜兵权后不久病逝。

同年,延安人刘迦论勾结稽胡,自称皇王,起兵造反。

杨广命左骁卫大将军屈突通为关内讨捕大使发兵击之,于上郡大败叛军,斩刘迦论及其兵将万余。

然则,反叛虽然平息,刘迦论所带来的危害,却更为严重。

突厥可汗咄吉那鹰隼般的目光,已开始凝视中原,露出了狰狞的面容。。。。。。

413谣言四起

结束了对高丽的三次征战外,杨广开始对中原各处的乱党进行弹压;那想到不要命的贼寇却是越压越多。

到得大业十一年春时,竟连张须陀镇守的齐郡城也被攻破了。

好在高元含恨而终的消息及时传到了东都,这才使得杨广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百无聊赖之际,杨广这才想起苏游来;当初他派苏游出使南中,原本抱着的心思就是不愿看着他在自己面前耗尽寿元。

也就是说,苏游离开的那一天,杨广便早已当他是个死人了,所以身边的朝臣每每提起来,杨广总是不喜;久而久之,杨广身边就再没有人提起苏游之名了,也因此他再没有听过苏游之名。

杨广这几年来也的确是挺忙的,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多想苏游,但遇到难题的时候,苏游的脸还是时不时地从他的脑海中一闪而过。

苏游此刻是否还活在世上呢?

实际上,杨广的担心是多余的,当苏游在南中建立起新的临沧城之后,进入南中的各方商人多半便在临沧定居了。

南中的消息很少能够传到中原来,但中原的混乱,总算是辗转传到了南中。

得知中原混乱的时候,苏游手下的张龙赵虎等人早就坐不住了,——毕竟,这是建功立业的机遇啊!

但苏游总以时机不够成熟为由,一直还在静观其变,按照苏游最初的想法,在离开南中之前总是要干上一票的,比如说先把南中统一起来,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集结南中的兵力跨越金沙江掌控四川盆地什么的。。。。。。

可真要这么干的话,似乎也有些勉强了,毕竟人民才是根本,即便自己考物理打遍了南中,这十几个少数民族的人民就能跟着自己造反吗?

而且,苏游对来时的路耿耿于怀,他可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兵死在瘴疠之下。

最重要的是,战争总会带来破坏,他可不想把自己建设了五六年的基业会在自己创造出来的火炮和炸弹中。

可到了大业十一年的春天时,爨国昭终于确认下来苏游已成为了大隋的弃子,又眼红于临沧城的繁华,所以不经过爨国明的点头便对苏游提出了收回临沧城的无耻要求。

苏游当年说过会借用这块土地十年,到如今不过堪堪五年罢了;也因此,苏游打算给爨国昭一点颜色看看。

无独有偶,已经发展了五年的段氏,因为不断用粮食从临沧城购回了锋利的军械,终于艰难地装备齐了一支三万人的军队。

而他们也露出了锋利的獠牙,举起屠刀面对的却是西南方的濮部。

此时,已经是大业十一年的五月了。

这个时候,杨广再次北巡,并且打算再次踏上突厥的土地。

杨广正要出巡时,却从《东都日报》和《参考消息》上得知了东都现在传出了谣言,“日月照龙舟,淮南逆水流。扫尽杨花落,天子季无头。”

杨广拿着报纸琢磨了半天,到底也并没得出什么头绪,杨广原本不想放在心上的,哪知这谣言竟是愈传愈烈,就算是朝堂之上也有大臣对此窃窃私语了。

遍训了苏威裴蕴等人后,他们虽然是心中有数,又怎敢告知杨广?

最后还是不怕死的章仇翼忍不住,终于开口道,“陛下,贫道略知一二。”

杨广也不催促他,只用微笑示意他有话直说。

“陛下,据贫道所知,这首儿歌可不是一般的儿歌,乃是妖谶。”章仇翼一开口,就把这事定了性。

虽国家公务猿有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的优良品质,但他不说这些话,又靠什么吃饭?

杨广听他说得信誓旦旦,不由得更加疑惑起来,“妖谶?什么妖谶?”

“陛下,您可听说三国年间,坊间有小儿传唱儿歌,‘千里草,何?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