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都沉默。
苏泽也微微叹息。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的问题。
成子学身为广西布政使,自然也要给广西地方做事情。
但是做任何事情都要钱,可大明的税收体系,大部分的税收都是上交给京师朝廷的。
在地方财源萎缩,人力日益不足的情况下,户部依然要求各省足额缴纳税银。
别的地方还可以搞一搞清田,对几个大户开刀,想办法催征一下。
但是广西这边的情况就复杂多了,抗税的是有兵有武器的土司。
成子学做的事情,就是尽一切可能的开拓地方税源,争取给广西百姓做点事情。
将这一切说完之后,难题就推给了朝堂上了。
赵贞吉咳嗽一声说道:
“今日所议的事情,交由都察院调查核实,本官会向陛下上奏。”
赵阁老发话,将事情揽到内阁,众人也松一口气。
这事情本身也不是在场的官员能够解决的。
“请成公先回诏狱吧。”
赵贞吉的语气客气了不少。
在儒家体系下,成子文这样的官员总是会被人尊重的。
苏泽知道成子文说的不虚,要不然也不会因为他的去职,而倒使大明国祚1。
这样看来,成子文确实是一名受到广西百姓爱戴的好官。
苏泽叹息了一声,如果好官也需要通过违法的办法来办事,那才说明了地方体系出了问题。
其实广西的地理条件并不差。
广西的山区要比云贵要少很多,主要问题还是水利不够发达,经常会闹水灾。
原时空,再经过几百年的开发,广西已经成为南方的粮仓了。
但正如成子文遭遇的那样,如果按照现在的大明财政体系,再换上别的官员去广西,广西也没办法开发。
苏泽叹息一声,就看朝廷如何处理成子文了。
朝廷处理成子文的问题还没定下来,但是苏泽的奏疏光速通过。
这一次,六科和都察院都主动闭嘴,不再谈及《弭监察之弊以固国本疏》的内容。
六月二十七日,隆庆皇帝御批了圣旨,通过了奏疏。
《弭监察之弊以固国本疏》通过。
大明的监察制度开始进入法制化时代,对于外任官员的调查弹劾更加正式。
官员弹劾罢免都有了明确的程序,朝廷惩罚嘉奖官员更加透明,获得了百姓的支持。
国祚1。
威望值不变。
剩余威望:990
围攻报馆的言官们终于散去,苏泽合上手提式大明朝廷,就在这个时候,沈一贯冲进了报馆。
“子霖兄,朝廷要如何处置成大人?”
苏泽摇头说道:
“内阁已经调阅了相关的卷宗,都察院还喊了曾经在广西任职官员过去问话,成公在刑部大堂自陈的内容大概都是真的。”
沈一贯问道:
“那朝廷要如何处置成公?”
苏泽摇头说道:
“无论如何,成公还是触犯《大明律》了,地方官员向土司索贿,支持商人和地方土司冲突,这事情总要有一个交代。”
沈一贯沉默了一下,苏泽说的确实没错,成子文的本意是好的,但是他直接说出来事情性质就变了。
这等于是说,成子文向着大明百年来的制度公然宣战。
大明朝廷和地方的关系一直都是这样,对方督抚这么多年也都是这么过来的,也不乏从地方上升到内阁首辅的官员。
但是他们都没有想要改变过。
你成子文将这一切都揭露出来,最难看的自然是朝廷了。
沈一贯也有些黯然。
“陛下是宽厚的性子,成公的人身是安全的,但是贬官怕是难免了。”
这时候罗万化问道:
“可是成公是为了广西百姓做实事的好官啊,如果这样的官员都要被惩处,岂不是伤了大家的心?”
苏泽叹息说道:
“可如果触犯国法都要被嘉奖,律法的威严何在?那以后地方官员纷纷效法,你又知道谁是出于公心,谁是出于私心?”
罗万化也沉默了,就在这个时候,中书舍人郭准来到了报馆,原来是高拱召苏泽去内阁议事。
苏泽大概猜到了议事的内容,等他来到内阁的时候,见到了商税司的主事魏恽。
这下子苏泽基本上猜到了高拱召见自己为了什么事情了。
魏恽曾经是苏泽的下属,他现在的工作也是苏泽举荐的,他连忙向苏泽行礼。
顺天府征收商税以后,朝廷在户部成立了一个商税司,魏恽出任主事。
苏泽听说顺天府的商税征收工作不错,这两年增长尤为迅速,魏恽多次得到表彰,眼看着就要升迁了。
两人刚刚攀谈了一会儿,郭准就带着两人进入内阁。
在京师的四位阁臣全部都在内阁之中,高拱和张居正的脸色不顾好看。
这些日子,成子文的案件,给了内阁很大的压力。
刚开始的时候,是外臣都在攻击内阁,竟然让成子文这样的官员长期担任广西布政使,是朝廷选用人才出现了问题。
等到刑部自辩之后,风向又开始转了,外朝官员开始攻击内阁不营救成子文,害的忠臣蒙冤。
高拱内阁也很无辜。
成子文说的事情,内阁肯定要详细调查之后,才能上报给皇帝。
广西距离京师遥远,就是走海路也要大半个月,这些调查取证都是需要时间的。
内阁不可能因为成子文的一面之辞,就请求皇帝赦免他,这样也太儿戏了!
而且高拱和张居正这些老练的政治家也清楚,外朝对于内阁的攻击,也有对于财政政策的情绪在其中。
但是财政问题是祖宗之法,不能随便攻击,只能用成子文这个道德标杆来暗搓搓的迂回。
这对于内阁来说,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