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她现在是团队的科研助理之一,对材料合成部分的细节掌握得很扎实。”
达恩一边回答,一边迅速开机,输入密码,调出一份标注着“LMFPNMC_Phase1_TestSummary_Final”的加密文件。
屏幕亮起,复杂的图表和数据瞬间填满了马斯克的视野。
马斯克毕竟得到过物理学学位,对其中各项条目的概念基本有数,于是不再言语目光扫过屏幕上的每一行数据和每一条曲线。
他看得极快,时而放大某个图表细节,时而在心中默算着关键参数的比例。
会议室内只剩下他手指划过触摸板的轻微摩擦声和偶尔点击鼠标的脆响。
达恩则在一旁,如坐针毡。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足足过了四十多分钟,马斯克才重新靠回椅背。
脸上非但没有看到“问题”的凝重,反而露出一丝困惑,甚至…是如释重负?
“杰夫,这份报告我看完了,数据很漂亮!”
他指着屏幕,语气却并不像赞赏:
“初始容量、能量密度、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性能、首次库伦效率、甚至连部分滥用测试都已经做过了,所以你刚才提到的‘微小漂移’在哪里?我看到的循环曲线非常稳定!这不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电芯吗?”
达恩心下一沉,心道自己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问题不在单体电芯的性能本身!”达恩迅速翻到另外一页,上面是一组更为复杂的图表,“看这里——这是我们进行小模组循环测试的电压一致性追踪数据。”
屏幕上,十几条代表不同电芯电压的彩色曲线,在最初的几十个充放电循环里,几乎完美地重叠在一起。
然而,随着循环次数逼近100次,细微的分化开始出现。到达150次循环时,这种分化已变得肉眼可见——
几条曲线开始缓慢但坚定地“分道扬镳”,电压差值被逐步拉大。
“看到这个分叉了吗?”达恩指着那几条开始偏离主流的曲线,“问题根源在于材料体系本身…这种特性对单个电芯的影响不大,但很可能导致电池包内部不同电芯之间的静态电压差,就像一群步伐不一致的士兵,强行绑在一起行军,时间一长,队伍必然散乱!”
“不是有BMS系统么?”马斯克又问道,“就是用来管理这些电芯的?”
达恩摇摇头:
“我们现有的BMS电压采集精度和算法,主要是针对电压平台单一、曲线平滑的传统三元或铁锂电池设计的,而磷酸锰铁锂和三元锂混合,带来了多个不同的放电平台,3.2伏、4.1伏、3.7伏…总之还需要进一步测试,否则很有可能影响到电池的实际性能。”
马斯克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冰冷的会议桌面上划着圈。
达恩描绘的图景无疑充满了技术上的说服力。
但这份技术上的审慎,此刻在华尔街那头嗜血巨兽的咆哮和公司现金流绷紧的嘎吱声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杰夫,”马斯克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你说的技术风险,我听到了,也理解了其中的逻辑。”
他把双手按在桌面上,散发出强烈的压迫感:
“但市场不会给我们八到十个月!投资者、消费者、我们的竞争对手,所有人都在盯着特斯拉的下一步!那份声明已经发出去了,它就是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产品!是实打实的、能装进车里的电池!立刻!马上!”
他挥了挥手,仿佛要驱散空气中那些看不见的技术障碍:
“想想SpaceX是怎么干的?用一次次的实际飞行来迭代、来验证!把火箭送上天,在真实的飞行环境中收集数据,改进的速度比任何地面测试都要快十倍、百倍!汽车为什么不行?”
他的语气带上了一丝不容置疑的煽动力:
“新能源汽车的所有数据都会实时传回后台,一旦我们把产品交付到用户手中,相当于同时有几千上万个平台进行测试,叠加真实的使用场景,收集数据的效率肯定比实验室和试车场里更快!”
达恩张了张嘴想强调实验室可控测试与用户复杂多变、甚至粗暴使用环境的本质区别,想重申BMS算法面对LMFPNMC这种复杂体系时的先天不足。
但对方没有给他机会。
“至于你说的那个‘分化’问题,”马斯克打断他,语速飞快,“你说它最快也要100到150个完整循环之后才会变得显著?那按普通用户三天充一次电的频率算,就是…一年多以后的事情!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