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致中决定跟3军活动一段时间,照3军的样子改造他的部队。使他离去的原因,据说并不是学习结束了,而是随后成立的东北反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中,没有他的位置。在这位草莽英雄的心目中,他的人枪比谢文东、李华堂多,他就该在这两个人之上,起码也得跟他们平起平坐。
有老人说,谢文东让他当旅长,他都不满意,这回把“明山队”编为方(正)依(兰)游击团,他能干吗?
离开3军,祁致中过江去找汤原县委,要求参加共产党。汤原县委让他跟“廉秃爪子”的伪警察大队打一仗。祁致中不含糊,碰上“廉秃爪子”的一支队伍,机枪架在马脖子上一阵猛扫,将其打垮。考验合格,县委让他去党训班学习半个月,由夏云杰介绍,第二次入党。
回到江南,祁致中自称“独立师”,与李延禄取得联系,加入李延禄组织的“东路反日联合军总指挥部”。1936年5月20日,祁致中的队伍被正式编为东北抗日联合军独立师。
1937年10月,独立师改编为11军,军长祁致中,政治部主任金正国。
1936年12月30日,《周保中给宋一夫、王光宇的信》中说:
明山队编成之独立师纠纷复杂,牵连各方者甚多,务请多加注意。
1937年(无月日),《中共勃利县委鲍林给北满省委书记老冯的信》中说:
祁致中是一个很能干、很聪明,而且还是很狡猾的一个人。如果他的势(力)大了谁他也不愿意服从。
同年6月24日,《5A·K给“化兄”即转“际遇”表兄信》中,有这样一个自然段:
独立师祁明山部队现在发展到了千人以上,在下江游击活动是有成绩的,他的军队状态与八军相仿佛。祁明山真聪明“狡猾”,去年春天,三军编他不足百名的一个无力的游击团,他夏天找到勃利县委的关系,弄到一顶联军独立师的冠冕,戴着谢文东土龙山的麾缨,利用三军的威势,编队收枪,居然壮大。最初对三军不满,反对老谢,抛开勃利,如果东北还没有编第一军的话,他会自己树起东北第一军的大旗来。他自然表现很坏,他参加了共产党而玩弄共产党。政治部主任周庶汎同志被他气走了,金同志正国还在那里僵持现状,五军要帮助接近,也有诸种不可能。因为祁明山的狡猾,军队行动的坏,三军有倾向的部分同志扶持着六军密议,以××(原文如此——笔者)方法制裁之。亏了北满省委正确决定由张寿海救ズ突毫讼拗屏斯孛胖饕遄笄懵腋傻陌旆ǎ蠲魃饺幢硎玖诵矶喽怨膊车闹沂担悦褡褰夥哦氛木鲂模邮芰耸俸'同志整理和改善军队许多的提议,独立师的发展和巩固,完全可以随着党的领导路线和工作进行为转移。
七、中华儿女
第27章 血祭黑土地
“东边道的反满抗日匪巨头王凤阁”
毫无疑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全是叫日本鬼子的侵略者。
最早出现在战场上的伪军,是洮辽镇守使张海鹏的仍穿着东北军服装的乌合之众,战场是哈尔葛江桥,上阵即被打得狼狈不堪。到了还是日军不惜代价,伤亡惨重,又从朝鲜调来援军,才过了嫩江。
卖国卖祖当汉奸,张海鹏和熙洽之流算是抢了头功。东边道镇守使于芷山,则静观形势变化,认准张学良不会出关了,就对义勇军动手了。而像王之佑、佟衡、程志远等人,事变后曾经抗战,或兵败后变节,或见大势已去附逆,伪军数量越来越多。
1933年6月13日,关东军参谋长小矶国昭中将《在中央治安维持会第一次委员会上委员长的致词》中,说:“满洲国治安工作是大业中的基础性大业,绝非单以关东军之力所能做到。特别是内外各种形势不允许关东军永远地只埋头于治安工作。”
小矶国昭的这番话,说的当然不只是军事“讨伐”,更不是这时就要把这项大任交由伪军去干,却也为三年后的东边道“独立大讨伐”安下了伏笔。
前面说过,在日本人眼里,这时的伪军即便是不可靠的,也不能不用。伪满十四年,1933年春伪军达到最高峰,为15万人,日军则不足5万。日本就那么大,人口就那么多,无论结局如何,这步棋迟早是要走的。
到了1936年,日军觉得差不多了。一是5年过去了,被老百姓称做“大部队”的伪军,谁的“良心大大的好(坏)”,多少有点儿谱了;二是实行“精兵”策略,削砍不可靠的部队和老弱病残,同时提高待遇,认为伪军总体战力已有所提高;三是有实践为证,从1932年以来,仅东边道地区伪军就进行了7次较大规模的“讨伐”,效果不错。而且,距1937年7月7日只有年把光景了,关东军这时还只埋头于东北的治安工作,再“进入”华北岂不是更要手忙脚乱了?
且听伪军政部最高顾问佐佐木到一,在11月24日东边道北部治安工作会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是怎样评述这次东边道“独立大讨伐”的:
此次所以单纯以满军独自力量肃清这一地区,是因为要检验满军以现有机构——有顾问以下日本人交织在内的现有机构的讨伐肃清能力究竟如何,完全是试验性质。军正在注视着其成果。
现在皇军仍在各处流着鲜血,并且为了治安工作用去了极大的力量,牺牲之大有目共睹。如能把这种费力之事委之于满洲国各机关,由其承担,皇军便可以减轻负担而从事其本来任务。凡是理解皇军使命并承担着满洲建国事业的人对于此种机会的到来,是时刻都在热烈地盼望着的。
同年4月,关东军制定了一个“3年治安肃正计划”,即从1936年4月以后的三年内,“治标”、“治本”和“思想工作”三位一体,分期分批逐个地去消灭抗日武装——历时半年之久的东边道“独立大讨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的,也是实施“3年治安肃正计划”的首次“大讨伐”。
这次所谓“没有皇军一兵一卒参加的”“独立大讨伐”,由伪第1军管区司令于琛徵上将为总司令,佐佐木到一少将为“讨伐指导部长”,几位大佐高参也是少不了的。这当然使“独立”二字打了折扣,可若果真清一色“独立”起来,那还叫“满洲国”吗?
“独立大讨伐”从10月1日开始,第1、第2、第3、第5军管区伪军,另有伪靖安军、伪宪兵,总兵力约2。7万人,并有当地日伪军配合,重点目标是王凤阁的民众自卫军和抗联部队——王德泰、宋铁岩、曹国安都是在此期间牺牲的。
王凤阁,字阿亭,1895年生于通化,父亲是教师,家境比较富裕。中学毕业后从军,为军官,不久离职回乡,“九一八”事变后揭竿抗战。
这是一支200多人的队伍,成员主要为伐木工人,骨干多为中小学教师,号称“辽东民众义勇军”,公推王凤阁为司令。
拉起队伍后的第一仗,是攻打柳河县城。一路上不断有人马加入,一举攻入城内,捣毁了伪县公署和日本驻柳河领事分馆,打开监狱,放出政治犯。又乘胜向伪东边道保安司令部驻地山城镇进军,在下水道子大败伪军。关东军和于芷山赶紧调派日伪军驰援,并派飞机轰炸柳河,义勇军损失很大。
1932年6月,正是铲头遍地的时候,新上任的伪东边道保安司令田德胜,率一团伪军去金川县孤山子“讨伐”王凤阁。花红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