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曾经包括冷云、李志雄在内的一批热血青年,先后有十余人。处长金石峰,除汉语、朝鲜语外,还懂日语、英语,副处长姚新一懂英语。有人说吉东省委秘书处,实际也是2路军总部秘书处,除为省委、总部写作一些文件、宣传材料外,主要是编印《救国报》和《前哨》。各省委、路军和一些特委、军,也编印定期、不定期的报刊。
这是依兰喀上喀山沟里的一处密营,几幢半地下的木刻楞小房子,隐藏在密林深处,有一个连担任警戒,在外围设了两道卡子。冬天不暖、夏天挺凉快的房子里,戴眼镜、不戴眼镜的,抽烟的、不抽烟的,各自在桌前忙活着。稿件主要由胥杰、王一知整理,金石峰、姚新一修改、定稿,再由胥、王二人誊写。一种带细密网纹的特质钢板,把专用于油印的蜡纸放在上面,用铁笔刻写,叫“刻钢板”。刻完了,大家一齐动手,用油印机油印,《前哨》杂志还要装订成册。
秘书处有3个交通员。老李头六十多岁,老于头五十来岁,两个人像记者采访似的跑遍吉东各地,从地方党和部队带回文件、资料,许多文章都是据此整理、写作的。省委、总部也尽力提供这一切。与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有联系时,关内的《新华日报》和在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间或也能收到。另一个交通员顾全民,是个十二岁小孩,买油墨、纸、蜡纸、铁笔等等,都是他的事,小孩子不易引人注意。
姚新一原名唐九英,吉林市人,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入党。“九一八”事变后回东北,在依兰中学任教,王一知和胥杰是他的学生,调入秘书处前是依兰县委书记。周保中说他“思想颖达酷肆革命文学,对于马克思列宁学说理论有深心研究,工作活动甚敏活,对革命事业及工作担负常能刻苦艰忍”。胥杰原名孙礼,依兰人,写得一手漂亮的仿宋体美术字。周保中评述他“思想知识恒有精进,工作努力,深能刻苦耐劳,不因身体孱弱而减低工作活动之效率也”,“实有深造与前途重寄堪期许之优秀干部”。
春夏秋冬,山里由黄而绿再变黄,一场大雪又染白了。一年四季,无论怎样变幻,这里都是个与世隔绝的世界。伴着铁笔在钢板上滑动的嚓嚓声,是日夜不息的林涛声,比之那种枪炮轰鸣的战场,就越发像个世外桃源。而当散发着油墨香的报刊印好装订起来,再被两个老交通员带走了,那就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
一旦枪声打破山林的静谧,就必须转移了。警卫连打退了敌人,也得马上走人,大批敌人很快就会赶来。敌人只要发现密营,那是一定要将它毁掉的。
喀上喀密营是1939年正月初三被袭击的。当警卫连退守第二道卡子时,这些文弱的书生战士,已将不能带走的物品藏好了。从此,在3个省委、路军中堪称最正规、人员也最齐整的这个秘书班子,→←即开始随部队一起活动,在那色彩变幻的山林里,走到哪里,哪里就是秘书处、编辑部。他们也背起了长枪、短枪,可他们得心应手的第一武器,仍然是笔。每到一地,把块木板朝膝盖上一垫,就在那火堆旁“刻钢板”。
一年后的正月,姚新一带胥杰等人去方正县取一批文件和印刷设备,归来时在莲花泡被敌包围,全部战死。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1932年10月,周保中率3000多救国军攻打宁安县城。战前,策马来到城东南一个屯子检阅部队,远远的就见一片红云,都是头缠红头巾、手执大刀片的红枪会员。为首的一个二十多岁的精壮青年,迎上前来用大刀会的礼节,弯腰抬手、低头向下施礼后,高声道:“俺们红枪会要打头阵,誓灭鬼子,普度众生!”
这个一口山东腔的红枪会首领,是3旅8团团长王汝起,人称“王大法师”。之前救国军打东京城和宁安县城,都是红枪会打头阵。
“九一八”事变后遍地义勇军,遍地大刀会。这“遍地”的大刀会究竟是多少?有专家认为应占义勇军的1/4左右。有些地区的义勇军,基本就是大刀会、红枪会。
大刀会产生于清代,俗名“金钟罩”,白莲教支派,会众遍于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四省交界地区。首领叫“法师”,设坛场传授徒弟,各坛场又分为红枪会、白枪会、黄枪会、黑枪会等等。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大刀会积极参与其间,之后为躲避官府追捕,许多人闯关东。刀枪不入的“金钟罩”、“铁布衫”,在民间是口口相传的。你洋鬼子、官府的洋枪洋炮不是厉害吗?我练刀枪不入,你还有什么辙?在桓仁县,李向山是数一数二的学者了吧?也一样请法师,设坛场,招信徒,组织大刀会,练法打鬼子。
练法和战斗前,要清水漱口,喝下法师用朱砂画好的符,然后念咒语:“金刚立,斗刚立,神立,术立,无量佛。”念念有词挥刀练法,或者向敌阵冲杀。
大刀会不准吃荤,不准近女色,不准抢掠发财,有劣迹、口碑不好者不准加入。战场牺牲了,就说“升天了”。至于为什么没有刀枪不入,那是因为心还不诚,本人或者先人曾经做了什么亏心事,或是功法还没炼到火候。
这时还没有《大刀进行曲》,那也是以血肉之躯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而“武士道”的鬼子见到这阵势,开头也是腿肚子转筋,脑袋发蒙。
1941年4月2日,《抗联二路军二支队二大队党员调查表》,在“年岁”、“生地”、“入党年月”、“政治程度及思想表现”栏中,王汝起名下分别写着“三十三岁”、“山东义州府费县”、“一九三六年四月”、“政治上有相当认识思想很坚定”。而在“有无特殊技能”栏中,则是个“无”——曾经最受推崇的“王大法师”的“特殊技能”,原本就是便于聚众抗日的一种手段而已。
不知他何时闯关东来到宁安县长岭子,凭着一手好庄稼活和绝对与汗水成正比的毫不吝啬的土地,那个闯关东的梦想快要成真了,鬼子来了。他的父亲赶车去城里卖柴,碰上鬼子抓车拉军需。这要是抓走了还能回来吗?父亲赶着马车拼命跑,车翻了,被砸死了。
长岭子村人多为山东费县老乡,齐心、抱团,这回当然要报仇。可仇人不只是某个个体的鬼子,也不同于这家那家、这村那屯地打冤家,他们要面对的是侵略者,是家仇国难。当时正值大刀会兴起,王汝起不但肌肉发达,更兼头脑聪明,干什么像什么。小青年就四处游说,周围村屯很快传开了,说长岭子有个王大法师能呼风唤雨,要领大伙打日本子,保护地面,队伍很快发展到几十人。
日本鬼子在镜泊湖南湖头修铁路,有7个卫兵守护仓库。每天午饭后,除值班哨兵外都要睡觉,有的就躺在树荫下。王汝起亲自去侦察,看明白了,即率队出征。这是大刀会首次亮刀。首先摸近哨兵,手起刀落,大刀就在骄阳下挥砍起来,7个鬼头全部落地。
王汝起1935年率部参加5军,任1师3团团长、2师副师长。1938年调任7军1师师长,改编为2支队后任支队长。
他的搭档、7军1师政治部主任彭施鲁老人说,王汝起总琢磨打仗,而且果断、有谋略。到一个地方先摸敌情,有多少敌人,装备、士气怎么样,能不能打,怎样打。
1939年春,1师东进抚远开辟游击区,途中打下窝通伪警察所,攻进果长镇,又在乌苏里江边袭击日军交通船。敌人调集兵力追打,王汝起拖着敌人在山里转了几天,待敌人困马乏宿营后,一阵急袭猛攻,跑掉的敌人再也不敢追了。
抚远县抓吉镇三面环水,经常半个上午都雾气蒙蒙的,百来步看不清人,就决定利用大雾奇袭。部队拂晓前出发,不到20公里路走出一多半天亮了,雾却散了。硬攻?肯定有伤亡。退回去?夜长梦多。王汝起当即把穿着伪军服装的20多人组成一支“奋勇队”,由他率领,打着伪满的五色旗,沿着公路大摇大摆进了抓吉镇,直奔伪警察署。哪来这么一队伪军呀?两个“黑帽子”、30多个“白帽子”还没愣过神来,就都当了俘虏。
1940年5月21日,在袭击日伪经营的大带河木场时,王汝起胸部中弹牺牲。
“中央皇极武学普化救世军”
除4军、5军、7军、8军、10军外,2路军的序列中还有王荫武的救世军和姚振山的义勇军。
1940年1月20日,《东北抗日联军概况》中,这样介绍救世军:
该部是封建社会多神教的组织,一九三三年下江红枪会的基础,一九三七年秋人数近五百名,有战斗力,纪律好,同年冬参加抗日联军第二路军。
领导者:救世军军长王荫武,封建产物“知识分子英雄人物”。
部队状况:在该部队中,有党的信仰和很深的群众影响,没有党的组织,没有党员和党的工作。一九三四年王荫武曾“假”投降日本军,两个月的过程,破坏了日本采伐业和反击日军守备队,再建立“中央皇极武学普化救世军”,自此以后该部队在松江地带游击运动中形成有力部队之一,不少给予日贼以打击,对林口市每年两次施行短兵的突然袭击,几乎成为该部队的特有手段,该部队现在虽然人数减少,处境困难,但是能够支持相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