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拽着太阳飞 > 第6部分

第6部分(2 / 2)

那卢涛也争气。见弟弟书读得好,母亲学英文用心,自己不努力也说不过去。成绩慢慢有了起色,再也没有不上学的念头。

卢老板、卢太太为人讲义气,朋友遍天下,凡事不计较,吃亏占便宜无所谓。他们的个性也影响了卢涛。没多久,卢涛就完全融进学校同学中,连老师都成了卢涛的朋友。班上同学聚会,所有吃的喝的,都是卢涛一手安排。有时见到卢涛放学后在餐馆帮忙,穿衣打扮,待人接物,走路说话,十足麦当劳打工的美国高中生模样,完全没了刚到时的青涩。提起他母亲幸亏有他这个儿子才安心下来学英文,卢涛爽朗地笑着说:“阿姨此言差矣!是我幸亏有这个妈!我妈呀,确实是个好母亲,可她才不是好学生哩……”

卢涛说得也有道理。这卢太太英文学校上了一年多,会拼写的单词,十个指头数得过来。连卢太太自己都说:“这读书做学问怎么这么难!”

学生放了暑假放寒假,日历翻了一页又一页。转眼卢涛就成了街坊邻里说的酷哥一个。棱棱黑瘦的身材早已脱胎换骨,显得雄挺健康,五官轮廓有款有型。在大学,卢涛选了双学士的课,主修市场经济和电脑软件。课余仍在父亲的餐馆帮忙,当炸锅,送外卖,洗碗碟,做卫生,搬进新鲜的蔬菜鱼肉,扔出一袋袋的垃圾,完全一餐馆“十项全能”。有时见他在餐馆门口卸货,一大箱东西在他手上好像没有重量。见我进门,卢老板还是打雷样叫他“喂!”卢涛会马上回头叫“阿姨!”卢太太闻声也还是会边在围裙上擦手边走出柜台。我会跟他们一起欣赏他们的儿子,也不会忘记让卢太太传授,她到底用的什么饲料,竟将原本瘦小的儿子喂得这么帅这么壮……

卢涛大学还没毕业,就在租金便宜交通方便的工厂区租下一间厂房,凭着自己在大学学的知识和多年在父亲餐馆打工的经验,开了个餐馆餐具批发公司。卢涛个性豪爽,讲信誉,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他不满足,又用电脑设计成套的餐馆平面组合、餐馆里外装修、餐馆特色灯饰等等,还将餐馆管理做成一整套软件。卢涛在英文不好的新移民家庭长大,深知新移民不懂英文的苦,又设计出一套中英文对照的餐馆电脑系统,让刚当老板的中餐馆业者也能敲着键盘,移动鼠标,享受新文明带来的方便和乐趣。

卢涛大学毕业,创业多年,生意早已扩大到纽约附近几个州。卢老板卢太太也早就结束了餐馆生意,跟小儿子一起,全心全意为大儿子打工。卢老板还是打雷一样叫儿子“喂”。小儿子还是机灵得宠。当然了,卢太太也还是有不称心的事:整天忙着事业的大儿子,什么时候能给她娶个好媳妇儿进门呢?

【敝帚自珍】文盲一个的卢太太,确实伟大。中国乡下常有一门三硕士、一家五博士的报道。那些目不识丁的母亲,才是让教育家汗颜的当之无愧的真正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法宝总结起来恐怕就是一条:目的明确,以身作则。试想,愚公要不目的明确,要不以身作则,他的儿子孙子,还有儿子的儿子,孙子的孙子,会听他的吗?

第四章 牧野洋洋第14节 《东方红》和《肉蒲团》

在学术训练上,美国大学可以严格到以中间分数拉及格线——等于用鞭子抽着学生跑——毫不手软,全无恻隐之心!但是在学术风气上,却又极端自由化。教授可以自行选择教材,学生可以胡说八道。美国学校的校园是没有围墙的。我看这象征着学术体系的开放性。我们做父母的,青少年时代脑子里被灌进了太多“正统”的东西,看问题往往过于死板。

人高马大、满头鬈发的洋教授教中国文化,会怎么个讲法?晶晶的老师让我开了眼界。

本来对祖国文化就兴味浓厚的晶晶,一进康奈尔大学,就选修了中国文化课。

几堂课下来,问晶晶:“上这课的学生多吗?”

“多着呢!几十人的教室,坐的满满的。”晶晶的回答早在预料之中:比起建国才区区两百年的美国,中国文化的底蕴深厚许多,更有嚼头。

既是开的中国文化课,想必会提起四大名著吧?不禁好奇地问晶晶:“教授讲的是《红楼》还是《水浒》?”

“妈,什么的什么呀!——上星期让看《东方红》,这星期讨论,然后写报告。”

看来这卷毛教授还真不可小觑哩!五千年的文化居然倒起来讲,先今后古,厚今薄古。别说,一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还真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要在国内,怕是小学教员都想不出用歌舞剧给小孩上课的招数呢!

跟先生谈起,先生说,想必那卷毛教授六十年代是个“新左派”,崇拜毛泽东,所以对《东方红》耳熟能详。从先生那儿,我得知,美国很多大学,还开马列课。有位教授,更发明了“阶级斗争”游戏机,教人怎么耗子抓猫,跟资本家缠斗。而且这游戏机竟然还在国家专利局取得了专利权!真个是匪夷所思……

又过了几个星期,跟晶晶在电话里聊:“《东方红》看完,那教授又讲什么啦?”

“《肉蒲团》!”

我的天!我头顶像哐啷炸开了一个大雷!半天回不过气儿来。——这《肉蒲团》,可不是淫亵小说吗!这教授也实在太离谱!难道中国小说史,用一部《肉蒲团》就交待了?中国典籍,浩如烟海。哪本书不好挑,干吗单挑这本做代表?

“看了没有?”我急急问。

“还没呢。……大家都不愿意掏钱买课本,所以从图书馆借来几本轮流看。”

“哦……”我缓过一口气,开始谈一些别的话题。

先生一回家,我就如实将卷毛教授的安排咬牙切齿告诉他。

“唔。”想不到先生反应平和。

“喂!你听见没有?”我对着无动于衷的先生喊,“那卷毛教授要学生看《肉蒲团》呢!”

“不就《肉蒲团》吗,又怎么啦?”

“有这么教育孩子的吗?”

“唉,我说孩子她妈,这是在美国耶!”

“美国就能将淫书当课本?”我理直气壮。

“我的太太呀,”先生把我没办法,“你看过《肉蒲团》吗?咱书架上有一本,委曲你看看如何?”

“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走路!”

“我看你是听过猪哼哼吧!”先生笑话我,然后转入正经。

他告诉我,《肉蒲团》号称“天下第一风流小说”,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论及。其作者,都说是清初的著名文人李渔,其实不一定。这本书,应该说,是各类“淫书”中写得出色的一本,窒淫的主题明确,人物描画生动,语言上也很见功力。正因为内容不干净而收笔干净,所以在崇尚写作的中国,能屡禁屡兴,霪霪不绝。

“文笔好一条,总不能作为选它做教材的理由吧?

再说,译成英文之后,还有什么好文笔?要欣赏也欣赏不来呀。”我坚持己见。

“那卷毛教授,我想,自然不是从文笔角度选课本的。”先生想想后说。

“那就更没理由了!”

“有哩,他是从文化角度选的。”

“要是从文化角度,《肉蒲团》更没代?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