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诸侯如此跋扈,让蒋介石和汪精卫都感到十分棘手,便由南京行政院下达命令,准备将一些地方军队调出华北,其中也包括29军。
29军这些将领,早在北平买田置地,没一个肯走,但不走就是抗命,这个罪名说有多大就有多大,弄得不好还得挨中央军的揍。
正在彷徨无计之时,萧振瀛突然发现并抓住了一个机会。
在“何梅协定”签订之后,中央军被迫撤出华北,北平城的防守因此变得十分空虚。
日本人不便直接动手,但他们可以利用那些“失意的军阀政客”生事捣乱。于是,在日本华北“驻屯军”的撺掇和怂恿下,便发生了所谓“正义自治军”叛乱事件。
当时平叛的是城外的东北军,可是东北军实力有限,军纪也不好,这让人始终放心不下。
萧振瀛见此,急忙提出建议,表示29军愿意调兵防守北平。
当时何应钦已去南京,负责留守的人一听喜上眉梢。长城抗战,29军一战成名,绝对是一支声誉极佳的劲旅,正求之而不得啊。
得到对方的同意后,萧振瀛立即打电话,星夜调兵入卫北平。
总算插进了一只脚,可撤军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行政院院长汪精卫仍不断地催促第29军南下。
看来汪精卫跟我们不是一边儿的,也只会跟黄郛一样“卖国”。萧振瀛转而找蒋介石,以“拱卫华北”为名请求让第29军继续留驻。
没有想到,从华北撤出第29军,原本就是蒋介石和汪精卫共同之策。除了拿空话敷衍,萧振瀛什么也没能得到。
以前屡试不爽的纵横术再次遭到挫折,生意做不下去了,一贯自信的萧振瀛开始变得绝望无比。
按照行政院命令,29军在撤出华北之后,必须参加南下“剿匪”,并且很有可能会在“剿”的过程中拼得一干二净,一想到这里,萧振瀛就感到不寒而栗。
此时有客来访。
这也是个到处混事的主,他问萧振瀛:你们29军想不想在华北继续待下去?
当然想啊,傻瓜才会不想。
那么附耳过来。
听罢,萧振瀛的脸色变了。
来人说:为今之计,只有搭上日本人这条线,29军才能留在华北,并把位子坐稳当。
眼前可能是杯藏了毒的酒,但为了让29军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不喝看来也是不行了。
萧振瀛一咬牙,一跺脚:那我就去见他一见。
见到的人是土肥原,作为“土匪的源头”,他一直在华北播撒祸患的种子。
起先气氛尴尬,因为大家都知道,29军在喜峰口砍过日军的脑袋。
萧振瀛在国人之间纵横惯了,但纵横日本人还是头一回。
他侃侃而谈:29军虽然跟你们打过仗,但是各为其国,我们之间并无私仇。现在签了停战协定,就应该化敌为友。
你们先前找黄郛谈判,那是找错对象了。黄郛,一光杆政客耳,他能做什么主呢,就是他答应了,我们军人不答应,原来答应的还是无效。
土肥原承认萧振瀛说得没错。
虽然赶走黄郛,但“失意的军阀政客”里面又挑不出中用的,好不容易搞次叛乱,还被一下摆平了,所以他也很是着急。
萧振瀛说:你们要谈判,找我们啊!
我们手上有枪,我们答应了,就能算数。
土肥原眼前一亮,那行,只要你们不反对日本,就可长驻华北,而且我们日本会支持宋哲元。
土肥原代表的是日本军部,有了这条线,宋哲元变得有恃无恐,蒋介石毫无办法,只得解除了调29军南下的命令。
1935年8月28日,宋哲元被任命为平津卫戍司令,接替张学良成为华北第一诸侯。
蒋介石在看到第29军欲挟日以自重后,迅速指示外交部与日本驻华大使接触,想夺回华北问题的对日谈判权。
第29军所恃者,就是能够与日本人谈判。土肥原们都是很现实的,他们能逐黄郛而交29军,难道就不会在获利之后,再次抛弃29军?
纵横大师萧振瀛再施纵横术,他跑去当着面问土肥原:你们日本是军人做主,还是外交做主?
土肥原听说外务省横插一杠子,果然大为气恼。妈的,华北是我们军人流血流汗打下的,玩嘴皮子的却想来抢功,做梦!
立即报告军部,后者也马上向外务省施加压力,军部发了火,外务省连个屁都不敢放,结果日驻华大使被召回国,南京外交部连谈判的人都找不到了。
事已至此,蒋介石只得派特使去北平和宋哲元摊牌。
宋哲元托病不出,萧振瀛出面谈判。
特使问:华北处境很是困难,今后对日外交由谁负责?
萧振瀛回答:只要29军在华北一天,我敢负责!
黄郛有一个已经撤销的政整会,宋哲元要做华北的No。1,就必须成立新的机构,这就是政委会。
政委会实际上是个半独立政权。风声一经传出,遭到了华北各界舆论的强烈反对,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爆发了“一二·九”运动。一个星期之后,北平又经历了同样规模的示威游行,使得政委会的“开张之喜”不得不一再延期。
1935年12月18日,政委会正式宣告成立,宋哲元任委员长。从此,华北又恢复到了以前地方派系拥兵自守的局面,只是姓张的换成了姓宋的而已。
第8章 纵横四海
萧振瀛“拥宋主冀”终于如愿以偿,成为29军控制华北的第一功臣,与此同时,他必须继黄郛之后肩负起对日外交之责。
作为宋哲元手下的第一谋臣,萧振瀛深知可马上夺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的道理,因此他重新定下了“逆取顺守”的策略。
对于被称为中央的南京政府,之前利用日本,是为了迫其就范,可谓之“逆取”。但在“逆取”成功之后,却不能再窝里斗,而要“顺守”,因为只有背靠“中央”这棵大树,第29军才有真正的实力对付日本。
当时在北方,除华北之外,日本人还在推动“内蒙工作”,竭力拉拢内蒙古的德王独立,而蒋介石在长城抗战之后,连华北都稳定不住,对内蒙古就更难顾及。
萧振瀛便设想了一个蒙察联盟的方案,以劝德王悬崖勒马。
他写了一封信给德王,约对方到北平商谈,但是后者正处于动摇之中,怕遭到暗算,不敢来,希望萧振瀛先去百灵庙。
宋哲元召集众将一商议,都觉得还是不去为好。
想那德王被日本人利用,必定心怀鬼胎,而且他至今态度仍不明朗,贸然前去,如入虎穴,太危险了。
萧振瀛说,我去!
内察靠近我们察哈尔防区,第29军陈兵境上,怕他怎的。若是他依从联盟,还则罢了,万一不从,我必“挟之以归”,把他给活捉回来,到时大军横扫内蒙古,易如反掌。
唯勇士方能有此豪气,连身经百战的宋哲元及其武将们都被打动了,纷纷“壮其言”。
萧振瀛立即带上卫士,到百灵庙与德王相见。
此行果然非常成功,不仅促成了蒙察联盟的签订,宋哲元、萧振瀛还与德王八拜结交,成了兄弟。
在绥远抗战之前,内蒙古就以这样的方式暂时平定下来。
萧振瀛专门敦请蒋介石北巡,内蒙古的德王、云王,华北宋哲元,山西阎锡山均至山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