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庞炳勋不肯“归并”,那就只能遣散特务团,否则将面临全部停发粮饷的处分。
李宗仁听罢,说这样裁兵确实不公,一定替你力争此事。还有吗?
庞炳勋的第二个愿望,是补充枪支弹药。
李宗仁也点了头。
第一个愿望很快就帮庞炳勋实现了。其实说难不难,也就是李宗仁向上面打声招呼的事,不过保留一个团的编制,连战区司令长官都亲自开了口,谁会驳这个面子呢。
实现第二个愿望也蛮简单。五战区集结的部队本就有限,人头少,分果果就容易,更何况庞炳勋穷得叮当响,从没奢望过补给坦克大炮,能给些打得响的步机枪和子弹就高兴得合不拢嘴了。
庞炳勋见“李菩萨”如此灵验,一时间感激涕零。
山不在高,能让人猫着就行,看来这回在五战区的确是投对了庙,烧对了香。
庞炳勋向李宗仁盟誓,五战区若有差遣,自己绝不保存实力,一定同鬼子拼到底。
很快就轮到还愿的时候了,李宗仁把庞炳勋调至临沂,以抵挡板垣师团,后者欣然领命,并由此创造出光照其一生的经典。
我们也许要问,一个年逾花甲的老爷爷带着五个团的小朋友,敢与号称“大日本皇军中最优秀的板垣师团”叫阵,凭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又与另外一个问题有关。
那就是,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国内军界,庞炳勋是如何混成“不倒翁”的。要知道,在老西北wén rén shū wū军的支脉里面,无论是枪杆子还是地盘,庞炳勋都小到几乎可忽略不计,别说和宋哲元、韩复榘比,连石友三都不如。
这样的小鱼小虾,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大块头给吃掉,这样的事过去曾不胜枚举。那么,老庞长寿的秘诀到底在哪里呢?
除了他对上处世圆滑,从不得罪人以外,对下知疼知热,能得众心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方面。
战场之上,欺软怕硬几乎是一个通行的规则。从老西北军时代开始,仗打了一场又一场,庞炳勋几乎场场成为对方痛扁的首要目标,也因此经常被冲得稀里哗啦。
可说来也怪,被冲了这么多次后,庞炳勋所部点来点去,还是那么多人。
大家渐渐发现,庞炳勋的兵跟他老人家放出的鸽子一样,会自己飞回来。
在被冲散或吃败仗时,这些人或被俘虏,或被收编,但只要得到机会,一准会潜返归队,有时还能给这个穷得要命的破家带回一两杆枪呢。
如此恋旧,就缘于老庞对自己的子弟兵确实是好,真的跟老爷爷待儿孙一个样。
当兵的也有心肝,你对他们好,他们是记在心里的,所以即使瘸子落难时,也没人嫌贫爱富,另觅高枝。
粗看庞军团,确实寒碜,但如果了解这些秘密,你就会知道,这其实是一支很有凝聚力的团队。
打仗的时候,凝聚力就等于战斗力。
可惜这个世上,人们往往更注重衣着外表,长城抗战时,尽管庞炳勋和他的庞军团报名踊跃,可谁也不认为他们能打仗,结果被放到一个不知名的角落,从头到尾也没派上什么大用场。
李宗仁要用庞炳勋,也并不完全是慧眼识珠,更多的原因是他没有第二个选择。要是你此时把薛岳、胡宗南、王耀武这些人交老李指挥,他疯了,非要用“庞老爷爷”不行?
庞炳勋在临沂安营扎寨,这时他得到情报,敌军已兵发莒县。情报上说,来犯莒县之敌并非板垣师团,而是一股伪军。
想想伪军作战力有限,加上在临沂打造深沟高垒要紧,因此庞炳勋只抽出了一个旅驰援莒县。
他没有想到,来者并非什么伪军,而是货真价实的板垣师团先头部队。
在庞军团赴援之前,防守莒县的只是一支游击队,队长叫刘震东。
刘震东是山东本地人,出身木匠,据说会一手雕工绝活,尤其擅长桃核微雕,也就是在小桃核上刻出各种各样的人物造型。
当年很多山东人都是闯关东的主角,刘震东在闯关东的过程中,因为一手雕刻手艺,而被留在奉军中做了文书,自此一发不可收拾,竟逐步做到东北军的少将旅长。
“九一八”之后,这位少将旅长却因为东北军实行不抵抗政策,愤然向张学良辞职。自此,东北义勇军、抗日同盟军的将帅名录上屡有其大名,基本上是哪里能抗日,他就奔哪儿去,正规军干不了,哪怕凑一群人,拉开架势继续干。
其实那时他家里已经很有钱,就算什么都不干在家享享清福也可以,但是刘震东说,没有国就没有家,国难当头,还是应该先国后家。
全面抗战爆发,他在南京四处奔走,最后弄到了一张游击纵队司令的委任状。
“游击纵队”有了,不过是个皮包公司,“司令”是个光杆,还得自己去招兵买马。
于是他索性回到家乡,把家产变卖一空,然后招募了一支游击队。
在成立大会上,刘司令语惊四座。
他说,我以前在东北军,人家都说我好色,前前后后讨了五个老婆,这个我承认,可是尽管好色,但我爱国,你们大家都看好,我刘某打小日本绝不含糊。
按照委任状上的说明,刘震东属于五战区,但他的“游击纵队”还远不如韩德勤的保安队,连枪支都很少,许多人用的还是冷兵器:肩背大砍刀,手拿红缨枪。
李宗仁那时可怜兮兮,凡是来的人他都要,可是也从没设想过刘震东真能帮他打什么仗,只是当当拉拉队,助助声势而已。
他发给刘震东的军需物资倒也与拉拉队相匹配:每人数枚手榴弹,一个吃饭用的军用饭盒。
然而,小人物有时也能派大用场。
板垣师团还没到达,莒县已沦为空城一座,正是刘震东担任了临时守将。
他进城后就把游击队往城楼上一撒,不料城楼很长,游击队员很少,竟然平均100米才摊到一个队员。
看着这幅情景,刘震东自己也乐了:难道我们这是在跟鬼子玩空城计吗?
就在这时,庞军团的援军赶到。由于路上走得急,部队都还没吃饭,而且个个疲乏至极,带队旅长便同刘震东商量,能否让游击队在前面暂且负责警戒,等吃完饭后两边再交接守城防务。
刘司令是豪爽之人,当即应允,不料回来后,游击队参谋长却提出,还是把队伍撤出城外,“到日寇背后去进行扰袭”。
说实话,所谓“背后扰袭”云云,都是扯淡。你在城头上居高临下守城都吃力,还“扰袭”,真当板垣师团是伪军了吧?
第34章 中国功夫(2)
可是话不能说得那么明,参谋长隐含的意思其实就是,咱们打正规战根本不是这块材料,还是避到一边,远远地放两记冷枪算了。
刘震东已经答应了人家,临时又变卦,光面子上就过不去,因此很不高兴地回了一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怕死何谈抗日?
游击队内部争吵不休,有人便叫来了旅长,经后者提议,决定共同守城,并由刘震东担任城防总指挥。
如果真的推选总指挥,应该是那位旅长才是,刘震东也知道对方在激励他,遂当众誓言:我们要与莒县共存亡。
板垣师团乘着汽车来了。
还隔得老远,但游击队毕竟是游击队,没有什么打仗的经验,看到之后马上又扔手榴弹又射击,鬼子没打着,不过倒是给后面的正规军报了信。
双方马上换防,但刘震东仍立于城头之上。
刘司令变成了刘总指挥,所以他认为自己更不能轻下火线,必须继续战斗。说是总指挥,当然也指挥不了正规军,只是往来奔跑,指点日军的突破区域和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