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一寸河山一寸血 > 第140部分

第140部分(2 / 2)

会战刚刚结束,国民党统帅部即向前线发出电令:“战场不动,等待参观。”

参观者不是统帅部高层,而是蓝眼睛高鼻子的洋老外,即各盟国的驻华使节。他们在长沙看到遍地都是枪弹残片和日军尸体,顿时惊叹不已。

盟国使节在参观战场时发出惊叹

三个师团,还有两个号称是日军中最强的,如今都在长沙吃了败仗,中国战场上,光武汉就常年牵制了日军九个主力师团,如果全部加起来,日本陆陆续续用于中国关内的军队已接近百万,如果它们移师其他战场,那将出现怎样可怕的局面?

要知道,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日本仅仅靠区区十个师团就打遍南洋无敌手,别说一般中小盟国,就连英、美都避之唯恐不及。

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军队,谁敢低估?

美、英两国政府专门发来祝捷电,中国战场由此成为二战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战场。

第11章 大号飞虎队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如果没有飞机的集团式掩护,熊本师团几不能脱,而与当时地面战场的狼狈不同,日军航空队在空中战场上已逐渐成为绝对主宰。

胜负的根本性转折,来自于日本海军航空队推出的一种最新机型,这就是著名的零式战斗机。它在速度、灵活性、火力乃至空中的持航能力上,都远远超越了96式战斗机,更为苏联飞机所不及。

1940年9月,中国空军经历了抗战以来最惨痛的一战,即重庆空战(也称璧山空战)。当“零式”出现时,“黄莺”和“燕子”立刻被打得像落叶一样纷纷坠落,最后的战果为二十四比一,即中方飞机损失二十四架,零式仅在回航之后毁损一架。日本零式战机在问世之初,几乎在空中找不到对手意识到问题首先出在机型上后,苏联应中国之请,紧急提供了“黄莺”的升级产品,然而在性能上仍不是“零式”的对手,中、苏联合空军渐落下风。

那位幕后总教头在哪里,我们需要你。

二流和一流

自“国际飞行中队”无果而终后,陈纳德又在昆明训练了一批中国飞行员,但这批飞行员连起码的作战经验都没积累起来,就在重庆空战中非死即伤,令过往的努力皆付之东流。

陈纳德很恼火,恼火极了,但他能做的,也只有一个人站在山坡上用望远镜进行观察,然后把零式战斗机的特点、编队战术逐一记录下来,或者与消防人员一道,用水摇抽水机给遭到空袭后燃烧的城市灭火。

对于美国人来说,这个世界上似乎没有什么难题能真正考倒他,但是面对眼前这种局面,他也再次陷入了一种巨大的沮丧和无可奈何之中。

1940年10月,蒋介石紧急召见陈纳德。

“不是机型不行吗?去美国买。不是没有飞行员吗?去美国雇。从而组建一个‘美国战斗机联队’。”

陈纳德听完后,却比当初让他拼凑“国际飞行中队”还要来得悲观。

飞行员能不能雇到暂且放一边,单说买飞机。

据我所知,美国制造的一流飞机,除了自用外,早就被欧洲国家抢购一空,剩下来的全是中不溜的二流飞机。

为了解释何谓“二流飞机”,陈纳德不得不给对方补一则小贴士。

“淞沪会战前后,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战斗机主要是鹰式飞机,型号为P…36,我所说的二流飞机乃P…36的升级产品,即P…40,绰号‘战斧’。‘战斧’的特点是价格低、交货快、数量多,别的机型才生产五架,它就已经生产了五百架,所以我们美国多的是这种飞机。”

蒋介石若有所思,插了句嘴:“战斧足以当零式乎?”

陈纳德坦率直言:“固不如也。零式轻,战斧重。零式灵活,战斧……”

陈纳德以他专家的角度,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通。蒋介石其实没几句听进去,他真正听懂的是前面那句“价格低、交货快、数量多”。

一流飞机虽好,但我也得花得起那个钱,倒不如买这种战斧式。至于买来之后能不能打得过零式,只能试了再说,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战斧式,就它了。

蒋介石不由分说地结束了谈话,并且拍下板来,“订个计划,告诉我一共需要多少钱,然后你就赶快回美国去把事情给办妥”。

陈纳德“奉旨”返回美国,但他起初想竭力争取的仍然是一流飞机。

东西方的思维是如此不同,我们常常一方面说要唯物,另一方面却又强调精神能够变成物质,或者精神可以战胜物质。

西方人则是反过来,他们平时也许会执拗地相信上帝的存在,但上阵之后,却绝不会迷信到以为上帝他老人家真的在身边含情脉脉地照应着自己。

按照陈纳德的设想,要么不做,要做就得配备到最好:买第一流飞机,雇第一流飞行员,这样的话,才可以击败零式。

陈纳德连数据都已经测算出来了,双方只要以一流对一流,交火之初,即能达到五比一,也就是“美国一流”损失五,日本零式损失一,在日本航空队由此失去信心后,比例还可以升到更高。

先前美国的一流飞机确实被欧洲人订完了,不过,不还有后续生产吗?可以把它们给买下来。

但陈纳德很快就失望了。

敦刻尔克大撤退后,隔着一座英吉利海峡,德、英两国主要进行的就是空战。英国人对美国一流飞机的需求也达到了饥渴的程度,人家就在车间外面等着,生产线上下来一架,立刻拖走一架。

中国战场那时还远没有引起美国的足够重视,其分量哪里能与欧洲战场相提并论,伦敦大轰炸也远比重庆大轰炸更能触动美国政府和民众的神经。

在这种背景下,你跟英国人抢飞机,岂非天方夜谭?

既然争抢“一流飞机”失败,那就只能争抢“一流飞行员”了。

陈纳德是个独来独往、颇有个性的人,素不喜与军政部门的官僚打交道。但为了获得飞行员,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展开“穿梭外交”,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去卖嘴皮子。

美国有海陆两大航空队,但没有哪个航空队缺得了一流飞行员,任陈纳德讲到口干舌燥,军方给予的答复仍然斩钉截铁:“哪怕抽走一名军官都不行。”

想挖我的人,没门!

如果美国没有宋氏兄妹、胡适这些神人在不停运动,善于打仗却不善于应酬的陈纳德几乎就要崩溃了。

中国在美的“游说集团”最后通了天,使用了总统个人直接干预的办法,而罗斯福当时能够接受的一个观点就是,犹如苏联志愿空军那样,美国将从中国这个对日空战的竞技场上得到宝贵的作战经验。

1941年4月15日,历史性的一天,罗斯福亲自签署了一项未公开发表的命令,允许航空队中的优秀飞行员退役,以平民身份加入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一支日后声名大噪的国际空军终于诞生了。

“要你命三板斧”

志愿航空队还没筹备完成,中国的空中防御却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随着苏、日签订“中立条约”和苏联志愿空军退出,中国空军因此失去了最后一点还手之力,重庆也成为一座实质上的不设防城市,一月之内,竟遭到日本航空队的十四次大轰炸。

日机对重庆的长时间疯狂轰炸给中国造成了巨大损失1941年6月,在持续不断的大轰炸中,重庆发生了较场口隧道惨案,死伤民众千余。

8月,日本航空队实施“斩首行动”,蒋介石的黄山官邸遭到突袭,他本人虽幸免于难,随身卫士却被炸死炸伤多人。

蒋介石惊怒之余,再次在重庆紧急召见陈纳德,说:“这里的所有情况,你都看到了,不用我多说什么了吧?”

陈纳德要做的,就是尽快赶到位于缅甸东瓜的训练基地,在短时间内打造一支空中防御力量。

陈纳德刚到东瓜,迎头浇过来的却是一盆冷水。

五名飞行员一人交给陈纳德一张纸,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