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一寸河山一寸血 > 第141部分

第141部分(2 / 2)

此时,日本海军航空队已移师东南亚,在中国大陆上空耀武扬威的变成了陆军航空队,值得注意的是,远袭昆明的这支陆航轰炸机群却并无战斗机用于护航。

人一自大,脑子里往往就不存在“规则”二字。淞沪空战时,海军航空队以惨重的代价总结出一条规则,即轰炸机必须由战斗机护航。这条规则曾经被两家航空队视为金科玉律,如今则早就被抛到了爪哇国,原因很简单,都可以到对方机场去拔旗了,还不是想炸哪里就炸哪里,要战斗机作甚?

然而,单纯的轰炸机群也并不容易对付。

经过四年在华作战经验的积累,日本轰炸机飞行员大多是精于空中格斗的高手,尤其战术纪律非常严格,轰炸机编队的每一架飞机都可以做到高度协同。

陈纳德破解轰炸机群的法子,同样是击其弱点。

日本的榆木脑袋们已经被训僵化掉了,只知道摆一种阵形,只要你想办法把阵形打乱,他们就会像一群被拔掉电源的机器人那样停止运作,这时候你想怎么点名就怎么点名。

志愿航空队冲过去后,当头便是“要你命三板斧”:高速俯冲,瞬间猛射,高速脱离。

日本人从来没有见识过如此诧异的战术,一时间惊得目瞪口呆。

和陈纳德预计的一模一样,被搅乱之后的轰炸机根本不知如何应变,个个像丢了魂似的停留在原先的位置,几乎是任人宰割。

这一顿嘁哩喀喳的大嚼,对于喜欢在地面嬉笑打闹的“暴民”而言,与其说是在激烈战斗,倒不如说是在享受一场盛宴。

有一个队员连着击落两架轰炸机,刚想继续,一扣扳机,机枪却卡了壳,气得他大骂飞机制造商是一伙奸商,竟然在这要命的关头误人好事。

然而着陆检查后才发现,不是机枪出了毛病,而是他过于兴奋,按着扳机的手一刻不停,结果几分钟就把子弹给打了个精光。

当天的战绩是,日本十架轰炸机,共被击落九架,志愿航空队只有一架因长距离追赶,油料耗尽才在实施迫降的过程中受了点轻伤。

随后,陈纳德将志愿航空队整师移往昆明,专负保卫昆明之责。在他们的威慑下,日本航空队很长时间内都不敢再远袭昆明。

然而,使志愿航空队真正成名的,却并不是昆明首秀,而是仰光空战。

仰光神话

与昆明空战不同,仰光空战是战斗机飞行员们刺刀见红的直接肉搏。

仰光当时已成为中国进口军需物资的唯一入口,作用无可替代,日本人很清楚,只要能控制仰光的制空权,就可以扼住中国的咽喉。

依靠在泰国南部建立的飞机场,日本陆军航空队几乎把大半个家当都搬到了那里,每次出动的飞机都能接近百架的规模,而且轰炸机旁边均有战斗机进行护航。

日本两家航空队虽同处一国,却属于两条道上跑的火车,谁也不答理谁。照理,无论战斗机,还是轰炸机,海军航空队都要比陆军航空队更为出色,后者私下也承认这一点,然而承认归承认,到现实之中,凡是海军使用过的机型,他们仍然是连碰都不会碰。

海军航空队被派往太平洋战场与美军作战,零式也跟着去了,但陆军航空队还拥有自己的王牌飞机——97式战斗机,这种机型不仅在外形上与零式很相似,而且同样非常灵活,可称“准零式”。在优秀飞行员的驾驶下,“准零式”的威力大体能够接近正宗零式。

盟国用于保护仰光的空中力量,则主要是英国皇家空军。英国空军的主力集中于欧洲战场,用于缅甸的作战飞机数量不足,所以显得很是被动。

原先,英国人还瞧不起陈纳德,等到志愿航空队在昆明空战中初显峥嵘,才赶紧伸手请求帮忙。

1941年12月25日,仰光上空展开了一场大厮杀。

日机编队浩浩荡荡,共有六十架轰炸机和三十架97式战斗机,看上去煞是威风,不过那是在“利斧”还没有出现的时候。

志愿航空队的十二架战机一头闯进日机编队。十二比九十,看上去犹如小船划进了大舰队,地面观战的人们睁大眼睛,都找不到美国飞机在哪里。

满天都是飞机——日本飞机,随后它们却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掉下来,不一会儿,就在地上落了满满一堆。

不算多,总共十五架轰炸机、九架战斗机,它们刚刚还张牙舞爪,转眼之间全成了废铁。

“砍”它们下来的,自然是“利斧”。

陈纳德在东瓜重点练的就是如何打“零式”,现在“零式”变成了“准零式”,还有什么觉得特别费劲的?

还是“要你命三板斧”,“砍”完之后,洋小伙们以一语概括:简直像打野鸭子一样轻松。

志愿航空队也损失了两架飞机,但人员无一伤亡,代价是把整整一支日机编队都给打得掉了魂。

陈纳德在仰光出战三十一次,每次能动用的飞机最多超不过二十架,最少时只有五架,但是他却成功地把“昆明奇迹”发展成了“仰光神话”:在六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击毁日机两百一十七架,志愿航空队自身只损失飞机十四架,战死飞行员四人。

一比十五的胜率,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同样参加仰光空战的英国空军算是超水平发挥,但也只能勉强达到一比三的胜率,应该指出的是,英国皇家飞行员全都经过严格训练,并非俗辈,他们在欧洲空战中甚至盖过德国空军。

作为仰光神话的创造者,美国志愿航空队不光是出名了,而且出大名了。

飞虎队的标志其实是“鲨鱼头”

休息之余,队员们爱给飞机“文身”,他们曾在画报上看到英国飞机涂有鲨鱼牙齿的图样,觉得挺带劲,便画在了机头上,结果这就成了航空队的一大标志,反而没人记得首创者是谁了。

更让陈纳德本人都摸不着头脑的是,不知怎么传来传去,“鲨鱼头”又演变成了“飞虎”,到处都在评说飞虎,评说飞虎队。

美国迪斯尼公司后来专门为飞虎队制作了队徽,上面是一只插翅猛虎,正从象征胜利的大写字母“V”上一跃而过。

第13章 残阳如血

1942年元旦,中、苏、美、英等二十六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表达了联合对日、德、意这三个轴心国发起军事行动的决心。

鉴于当时中国战场牵制了三分之二的日军主力,已实质上成为抗击日本陆军的主战场,各盟国特别是西方大国开始对中国刮目相看,道理很明白:不服气,你跟那“三分之二”扳扳手劲试试看。

1月4日,盟军总部正式划出中国战区,范围除中国之外,还包括越南和泰国,蒋介石以上将衔担任战区统帅。

这在近代中国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曾经,“东亚病夫”“华人与狗不得入内”,都是鸦片战争后一直挂在我们身上的标签,想甩都甩不掉。

纵使江山秀丽,纵使家世显赫,也不过是个一睡百年的瞌睡虫,如今终于让别人知道中国其实是一头狮子,醒过来之后同样可以独当一面。

消息传出,不独中国国内,乃至东南亚华侨亦为之欢欣鼓舞。接到任命后,蒋介石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国家之声誉及地位,实为有史以来空前未有之提高。”

战区统帅有了,还得配个幕僚长,这是个洋人,美国人。

1月14日,由美国政府提名,史迪威中将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

开心一刻

蒋介石事前曾委托宋子文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让蒋介石很满意。大舅子告诉他:“你的新任参谋长,是美国陆军中最优秀的人物。”

宋子文的评价不免夸张,换一种说法也许更为稳妥——在能够派往中国的将领之中,史迪威应该是当时美国所认定的唯一合适人选。

史迪威,毕业于西点军校步兵科,曾担任驻华武官。除通晓汉语,享有“中国通”之名外,他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军事才能。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举行全军大演习,以少将师长身份参加?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