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了一下身,找了个光线比较好的角度,指着说:“看到这个,我倒想起笑话来了。小时候刚开始跟十四弟一起念书,皇父时常会去考校我们。有一天我们两个一起背书,背得整整齐齐。皇父直说好像双生子一样。那个时候这个盅子是一对,皇父就顺手赏了我们两个,谁承想老十四毛躁,一出门就找不见了。结果从那天起他就看我这个不顺眼,得着空儿就央求我说,十三哥,你看我那盅子都跑了,你也把你这放了吧,省得两个盅子互相惦记呢。”他瘪着嘴尖着嗓子学十四阿哥的样子,逗得我忍不住笑起来。
等他把茶盅放下,我才想起来我要砸东西,这物件既然有故事,那也只好另寻别的了。我望望床头案几上有个半尺高的大肚牡丹青花瓶,走过去把里面插的孔雀翎子拿出来,抱起那个瓶子。不想又被他接过去:“这原也是件明朝的物件儿了,不过后来又重制了一回,你可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个原来摆在德妃娘娘屋里的呢,结果被我淘气撞翻了,直把这瓶从脖子处摔断。我也没敢说,悄悄儿对上仍旧摆在那。结果皇父去了,说话说得高兴一拍案几,‘啪’就掉下来,皇父当时纳闷了好一会子呢。”
。。。。。。。。
他说得高兴,我听得认真。后来我每拿一样,他就细细的讲从何而来,有什么故事。不知不觉,炕桌上已经摆了好些。这时候小福子来寻他,说礼部尚书张大人递了帖要见。十三听了,自己把茶壶端起来,咕咚咚喝了两口就往外走,刚出去又转回来,扒开毡帘探个头进来说:“你先紧着这些砸,剩下的还有典故,晚间我再过来接着讲。”
等他走老半天了,我瞅着炕桌上那堆东西还发呆呢:他来之前我原是要干什么来着?
晚间我正吃饭的时候,他还真来了。我说:“呦,爷来的不巧了,我可没预备你的饭。”他也没回答,直接坐在床边发呆。
我看出他脸色不太好,就撂下碗过去问:“你这是怎么了?对了,你那一堆‘典故笑话’我可还留着呢,你要是心里有不痛快,我先借你砸。”我一面说,一面指着那还堆得满满的炕桌。
他哧的一笑,勉强得很,半天才说:“明儿个一早,你跟我进宫,皇父召见呢。”
“我也去?”
“嗯,想是有重要的事吧。”他脸上阴晴不定,倒让我也跟着不安起来。
养心殿里,我和十三跪在东暖阁的碧纱橱外,康熙端着本书头也不抬,好半天才说:“今天找你们来,是有件事情想要听听你们的说法。”
我和十三对看了一眼,心中忐忑不已。
“序齿的公主里,熹慧是朕的小女儿,如今也已经十六岁了。前日科尔沁来跟朕提亲事,朕也是委决不下。你们既是亲哥嫂,今天就给你们个说话的机会。”
我当时震在那里,这一天来得真快!琳儿的托付言犹在耳,既然有这个机会,我绝不能放过。我想好了正要开口,十三拦在我前面:“一切听凭皇父做主,满蒙联姻由来已久,熹慧既是我大清公主,得祖宗庇佑,自然也要遵循祖制!”
我简直不可置信,熹琳的的嘱托我是告诉过他的,可是眼前他竟然连想都不想,仿佛对此迫不及待一样。我眼睛瞪着地面,心里乱糟糟的,熹琳当初的神情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我紧紧攥着拳头,不知道如何是好。
“十三媳妇,你说呢?”看来康熙并没有忽略我。
我很想说,我很想告诉康熙,不要拿他的女儿去做满蒙邦交的工具;我很想告诉康熙,纵然是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地方也做不了熹慧的天堂;我很想告诉康熙,科尔沁即使出了几代皇后,统领四十九旗也无法承诺一个金枝玉叶永远的幸福!
太多的反驳呼之欲出,可是一只手突然被十三紧紧拽住,传来的力道似乎是在告诉我只能谢恩不能异议。我转过头看他,我哀求地看他。熹琳说过事在人为,为什么她那么相信的亲哥哥,这个时候却可以冷静地一言不发?
“朕问你话呢。”康熙又重复了一遍。
“回皇父的话,臣。。。。。。臣妾。。。。。。”被攥住的手又紧了紧,疼得我冷汗直冒,“臣妾没有异议,”我用极小的声音说出这句话,心里愧疚的渗着血。琳儿,我终究还是负你所托!
圣旨在第二天就下到永和宫,熹慧封和硕敦恪公主,指婚科尔沁台吉多尔济。虽然康熙说舍不得要留到十八岁,可是熹慧的终身还是这样的尘埃落定了。德妃娘娘坐在同顺斋里抹眼泪:“你七姐姐走得早,好容易你们两个陪了我这些年。前几年熹琳刚出嫁,你五姐姐就没了,这会子又轮到你,都是我生养的,叫我怎么舍得!”
我呆呆的听着,呆呆的痛着,始终也无法释怀,仿佛这一切都因我而起。如果当时我不顾一切直言进谏,如果我把熹琳的愿望实话实说,也许康熙会理解,也许康熙本来就有别的安排。我想到这,悔意燃遍全身。跪安告辞后,我拼命的往外跑,如果不是在景和门外迎面碰上十三,我大概会一直这样冲进养心殿。
“我正要去接你,你要往哪去?”看我慌张的样子,十三板着脸问。
我一把抓住他:“你带我去见皇父吧,我还有未尽之言,也许皇父听得进去。”
“你当这是什么地方?恩旨已下,说什么都白说!跟我回去!”他死死拖着我往景运门外走。我恨意顿生:他又拦住我,那天他也是这样拦住我,他心冷似铁,却为什么要把我也拖入这不仁不义中?
正文 痛定
一直到回府进了我的屋子,他才放开我已经黑紫的手:“你有没有脑子?皇宫里可是你横冲直撞胡言乱语的地方?”
我恨恨得瞪着他:“你给我一个解释,为什么不向皇父说明,你一定要给我一个解释!!!”
“我没有解释,嫁到科尔沁有什么不好?”
“可是当初琳儿。。。。。。。”
“琳儿只是个女儿家,她不能理解今天的一切。科尔沁统领漠南四十九旗,从来都是我大清的左膀右臂。熹慧嫁过去不会受委屈,更重要的是能巩固漠南蒙古的支持!”
我顿时恍然大悟,原来重点在这里,他此时的言语表情终于解开了我几年的谜团。我笑,原来历史可以这么的复杂多变,原来被淹没的真实可以这么的出乎想象。
“这才是你的目的不是么?”我说,“漠南蒙古的支持?支持谁?大清朝还是你?若是我猜得没错,难不成你想。。。。。。。”
他捂住我的嘴,目光灼灼:“怎么你从来就不拿自己的命当回事?”
我一把甩开他的手,力道过大让我一下子坐在地上,我禁不住苦笑:“我猜对了?你真得这么想?这个目的就能这么挖心掏肝的让你连自己的妹妹都不顾了?你对得起你天上的额娘吗?她是你嫡亲的妹妹呀。”我浑身哆嗦,胸口闷得喘不上气来。
他蹲下抬起我的下巴,幽幽的说了一句:“这是命,你怪我也无济于事,这就是爱新觉罗一脉注定的命!”
这个新年我告了病,一直到上元节我都呆在屋里哪也不去。不敢去看熹慧,不敢去面对熹慧日益暗淡的笑脸。我找来一块红绢,每日只坐在桌前描描写写。在诗文里麻痹神经,在刺绣中忘却愧悔。十三中间来过一两次,因我视而不见,他觉得没意思,渐渐也就不来了。上元节一过,康熙下诏南巡,连万寿节也在外面过了,宫里宫外一下子就安静下来。我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时断时续绣完了一幅《琵琶行》,这是熹慧最喜欢的一首长诗。扎完最后一针,我才长呼一口气,好像已经脱离尘世许久的感觉,连瑾儿都一直被我冷落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愿去想起十三,因为想起他会让我不寒而栗。就好像你跟在一个人的身边以为能躲开鬼,躲到最后却发现你身边这个人竟然就是鬼!历史这一段真是空白的好,白得让我感觉好像是我写上去的一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