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老周就更闲了。
一个人坐在休息区里玩斗地主,愣是从八百万豆玩到了每天的保底赠豆。
眼下骤然得知铜殿即将转移,所有人顿时涌起了一股干劲儿。
「观众朋友们,大家久等了。」
也不知道主持人是不是都有着变脸绝技。
休息区里还是一脸咸鱼模样的贺怀,在镜头前立刻变得儒雅又绅士了起来:
「现在和大家同步两个消息,一是根据X光设备的检测,目前可以确定铜殿内确实存在有大量的文稿。」
「不过这些文稿究竟是普通的书籍,还是大家期待的《永乐大典》,就需要更深的检测了。」
「第二个消息则是......
「我们刚刚接到挖掘委员会的通知,内部存放有嘉靖皇帝棺木的后殿将暂时存留在挖掘现场,至于铜殿....」.
说道这里。
贺怀顿了顿,又继续说道:
「则将被送往华夏建设工程考古事务中心下属的考古实验室,进行就地'开箱!!!」
贺怀话音刚落。
直播间内便齐刷刷的闪过了一排问号:
从这排问号中不难看出,观众们对这个时间都显得毫无防备。
毕竟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
他们看直播主要是为了凑热闹,深入的一些问题不会考虑太多。
因此在这些路人眼中。
就进行开箱的方案,确实有些出乎预料。......
随后在起重机的运作下。
青铜殿很快便被搬运上了一辆特殊的大件运输车。又过了十多分钟。
运输车缓慢驶离了现场,开向了市内。
姜成谷等人则乘车紧随其后,再后方便是央视网、光明网之类的主流媒体。
除此以外。
天空还有一架无人航拍机随行,从高空角度全程记录运输过程。
当然了。
按照正常情况,大件运输车是不允许在白天进入燕京市区的,同时无人机也轻易不能上天。
不过这次挖掘项目是由最高意志牵头的挖掘行动,因此这些寻常情况下不被允许的做法,此番也便临时开了绿灯。实际上。
上头批准的绿灯还不止这些。
像运输车进入市区的线路,其实也都被优化甚至管控过,保证车辆可以正常通行。
否则以燕京周末的交通拥堵程度加上运输车的体型,估摸着没三天到不了目的地....
就这样。在各部门的配合下。
运输车很快向目的地驶去。三个小时后。
运输车顺利抵达了一处位于燕京四环的开阔场地外。
放眼望去,这是一片高度不高、但占地面积却极广的建筑群。
其中最高的一栋楼大概也就四层五层的样子,但整个建筑群横向的跨度却超过了一百米——这还不包括周边绿植的宽度。
建筑群采用了深色的砖块和石材作为主要材料,墙面上的矩形石板规矩有序。
配合着多处拱形门洞和窗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长久以来的历史文化积淀,呈现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风格。
同时屋顶上还装饰着黑白相间的瓦片,这些瓦片不仅提高了建筑物的耐用性,更为它增添了一份古典之美。
从车上走下后。
老周的镜头很快锁定了建筑入口处的标牌:华夏建设工程考古事务中心。
此时此刻。
事务中心的入口处正站着一群人,见到姜成谷等人后,领头的一位地中海男子迅速热情的迎了上来。
只见他与姜成谷重重握了个手,目光则不停的往铜殿上瞟。
又过了片刻。
几位工作人员带着准备好的卸货设备来到运输车边,开始将铜殿进行了拆卸。
虽然没有ZAT18000H起重机进行协作,但铜殿本身的重量其实并不算重——毕竟内部是中空的。
因此在事先安排好的方案下。
铜殿很快便被卸到了一辆牵引车上。
整个过程中老周的摄像头都紧紧的锁定着铜殿主体,不敢移动分毫。
接着很快。
装载铜殿的牵引车开始向某处库房驶去。
随同上车的除了几位工作人员外,还有一群敬业职守的「第三方来宾」。
这些「来宾」一个个绷着脸,目光阴沉,看起来跟哪个作家欠了他们二十章更新似的。
很明显。
这群人连入库环节都不放心,生怕被姜成谷等人来个狸猫换太子。
对此老周只能耸耸肩,表示这些人开心就好。
随后他则与贺怀跟着大部队,走进了库房边上的一间建筑内。
这间建筑只有低矮的一层楼高,不过内部区域很开阔,姜成谷等人兜兜转转了一圈,方才抵达了一处实验室外。
这间实验室的面积大概有三百平米左右,靠近过道的一面是一块巨大的落地玻璃窗。
玻璃窗的上下沿没有墙体或者挡板阻碍视线,哪怕你趴在脚边都能看清内部的情况。
实验室中摆放着很多难以从外表上判断用途的实验设备,看起来与建筑外观...或者说考古这个科学截然是两种画风。
「先自我介绍一下。」
待几家媒体的摄像机落位后,此前与姜成谷握手的地中海中年男子开口说道:
「鄙人靳向前,是现任华夏建设工程考古事务中心的负责人,也是燕京大学考古系的客座教授。」
「大家现在看到的实验室叫做国家先进技术考古实验室,是综合了科技考古学而诞生的高精尖考古实验室。」
「目前我们实验室配备有很多专业仪器,比如3R—MSA600FS实验室、超灵敏线阵列X射线探测器等等」
靳向前洋洋洒洒的介绍了不少实验室的信息,令贺怀等人大开眼界。
其实许多人不了解的是。
「科技考古学'并非是一个组合性名词,而是一个现实存在的学科。
这是目前一个前景极佳的专业,主要就是利用现代科技分析古代遗迹和文物。
比如之前很火热的古DNA研究,其中很大部分便是科技考古的范畴。
如今不少省级考古所都在招募相关毕业生,高校也越来越多用科技考古的技术来进行考古文博研究,比寻常的考古学要有潜力很多。
当然了。
以上这句话的前提是你能博士毕业,否则的话依旧够呛。至于目前国内科技考古最强的专业嘛....
自然就是中科大的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了。
靳向前是个很健谈的人,在铜殿还在入库处理的这段时间里他介绍了很多丰富的内容。
即便是徐云等非考古专业的外行人,也听得津津有味。过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
实验室另一端的房门开启。
翁同、童怀军、几位工作人员以及数位'第三方来宾',带着铜殿走了进来。
老周见状则迅速换了个合适的角度,将焦距紧紧的锁定住了青铜殿。
过了两分钟。
铜殿稳稳的被安置在了实验室中央。紧接着。
翁同等人先后穿上了防护服,身后还背上了氧气瓶。一切就绪后。
翁同朝窗外竖起了一根大拇指。见此情形。
靳向前不由深吸一口气,下令道:「操作员,通入氮气!」
明天写完永乐大典,后天开副本听说现在读者可以纠错反馈了,大家看到错别字可以纠正提交一下哈。
整个永陵项目从施工当天开始就全程进行了直播,持续时间足足有二十好几天。
在今天之前。
「姜处长,现在铜殿既然已经出土,不知道上头什么时候会对它展开启封工作?」
姜成谷看了他一眼,嘴里报出了一个时间:「就在今天。」
徐云:「」妈耶?!我听到了啥?今天??这未免也太快了吧?
「今天的观众量级之大,甚至可以和当初科大帮你正名的那场发布会相媲美。」
「尤其是在铜殿被挖掘出来后,直播间的总人数更是达到了直播至今的峰值。」
徐云闻言点了点头。这事儿他倒是知道。
和p社游戏相比,就差个社会学+10了。
不过徐云原先以为所谓的'现世'是指将《永乐大典》从地底下挖出来,但眼下看来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
想想也是。
眼见徐云的表情有些茫然,姜成谷便又扫了眼一旁的摄像机,解释道:
「小徐,你应该知道,全网对这次的永陵挖掘关注度很高。」
徐云的内心也逐渐冷静了下来。反正到了这一步,急也急不得了。
随后他走到铜殿所在区域的边上,看了眼正在检查气密性问题的翁同和童怀军,对姜成谷问道:
《永乐大典》在现世之后,便会激活正本清源的效果。
也就是民族凝聚力+10,法度公证+10,社会戾气面—5,恶行5。
换而言之.....
如果开启过程中出现操作不当,它很可能就会遭遇损毁。一旦《永乐大典》出现缺破,那么所谓的现世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想到这里。
嘉靖皇帝逝世于1567年,也就是《永乐大典》在地下埋了整整456年的时间。
虽然铜殿之内没有积水,但这部著作的状态必然也不会完好到可以直接开箱后暴露到空气中。
地面上。
看着面前刚刚出土的铜殿。徐云整个人不由陷入了沉思。按照光环当初的提示。
阅读走进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