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都市言情 > 刚想艺考你说我跑了半辈子龙套? > 第453章 全球发酵,价值再上一层

第453章 全球发酵,价值再上一层(1 / 2)

《陈瑾确定加盟<速度与激情6>,出演重要角色!》

《陈瑾自创IP系列<疾速追杀>第二部,将由好莱坞环球影业主导!》

《电影科学正式跟环球签订亚太区发行合作!》

林晓把那张纸片拾起来,指尖轻轻摩挲着那行褪色的字。她没有立刻扔掉,而是将它折了两折,放进外套内袋就像收下一句来自时光深处的承诺。

走出礼堂时,阳光已铺满整条林荫道。树叶在风里沙沙作响,仿佛无数细小的掌声。林然一边走一边翻看手机,忽然停下脚步:“刚接到昆明社区中心的电话。”

林晓回头看他。

“春晖剧社想复排《茶馆》。”他声音低了些,“周老师说,这次不只是演给街坊看,她们想巡演去养老院、医院、工人文化宫,走到哪儿演到哪儿。‘反正我们也没多少年好活了,’她说,‘得抓紧时间,多唱几句台词。’”

林晓怔住,眼眶微微发热。她想起苏婉清在病房走廊说出那句“好一个娇滴滴的美人儿”时的模样,想起那位癌症术后阿姨在排练间隙偷偷吃止痛药的样子,想起老人们围坐一圈,互相提醒彼此今天有没有按时吃降压药…这些曾被社会悄悄归类为“沉默大多数”的人,如今竟要主动踏上舞台,用残存的气力向世界宣告:我还在这里。

“我们要去吗?”她问。

“你说呢?”林然笑了,“你不是总说,真正的电影不在剪辑室,而在生活现场?”

她点头,没再说话,但心里早已决定:这一次,不再只是记录者。她要和她们一起上台。

一周后,他们重返昆明。春城依旧温润,山茶花开得热烈。可当推开春晖剧社的大门时,屋内的气氛却与往日不同。少了笑声,多了凝重。几位老人低头翻着剧本,神情专注得近乎沉重。周老师坐在中央,手里攥着一支红笔,正在一页页勾画调度图。

“来了?”她抬头看见林晓,嘴角微扬,“正好,你来得及时。我们正为第三幕吵架呢。”

“怎么了?”

“角色分配。”周老师叹了口气,“《茶馆》里王利发是男人,可我们这儿全是老太太。有人坚持要女扮男装,有人觉得别扭,干脆删戏。吵了三天,没结果。”

林晓环顾四周,看到一张张写满执拗的脸。她忽然明白了这不是简单的演出问题,而是一场关于尊严的博弈。她们不愿妥协,也不愿被特殊对待。她们想要的是平等地上台,哪怕性别不符,哪怕体力不支,也要以演员的身份完成一次完整的表达。

她走到屋子中央,轻声说:“为什么不试试改编?”

众人抬头。

“我不是说改剧本结构,而是调整视角。”林晓缓缓坐下,“比如,我们可以把《茶馆》变成‘茶馆里的女人’从常四爷的妻子、刘麻子的母亲、康顺子的姐妹们出发,讲她们在这座动荡茶馆中如何生存、挣扎、守望。原台词保留,京味儿不变,只是叙述主体换一换。”

屋里安静了几秒。

然后,戴眼镜拉二胡的老先生忽然笑了:“妙啊!这样一来,反倒更真实了。历史上多少大事背后,都是女人撑着家。”

“对!”穿红毛衣的阿姨猛地拍桌,“我演康顺子,我就要告诉所有人,一个被卖进妓院的女人,是怎么靠一口气回到儿子身边的!”

讨论瞬间沸腾。林晓看着这群平均年龄七十五岁的“编剧组”热烈争辩,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激动。这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排练,而是一次集体记忆的重构,一场迟到了半个多世纪的文化反哺。

接下来的日子,林晓彻底融入剧团。她不仅参与改编,还承担起导演助理的工作。每天清晨六点,她便赶到活动中心,帮老人们热身、整理道具、调试音响。有时某个演员记不住词,她就陪着一遍遍重复;有人情绪低落,她便坐在旁边听她们讲过去的故事。

有一天傍晚,苏婉清拉着她的手,颤巍巍地说:“晓丫头,我有个请求。”

“您说。”

“如果…如果我在正式演出前走了,能不能把我那段独白剪进去?就放在第三幕结尾,配一段老照片。”

林晓鼻子一酸,强忍泪水:“您不会走的。您还得亲自上台呢。”

老人笑了笑,眼角皱纹如花瓣般舒展:“我知道你们都怕提‘死’字。可对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死亡不是禁忌,是常态。我只是不想让我的角色断了线。哪怕只剩一分钟,我也想站在那儿,说一句属于我的话。”

那一夜,林晓独自坐在阳台上,望着满天星斗,久久未眠。她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重量它不只是流逝,更是累积。每一位老人身上背负的,不仅是疾病与孤独,还有整整一个时代的沉默与遗憾。而她们选择用戏剧的方式将其唤醒,不是为了控诉,而是为了和解。

筹备渐入佳境,新剧本定名为《茶馆她言》。林然带着摄影团队全程跟拍,镜头不再刻意回避皱纹、拐杖、药瓶,反而将它们作为叙事的一部分。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走过空荡的舞台,背景音是年轻时广播里播放的样板戏;另一位戴着助听器的老太太对着镜子练习冷笑,嘴里念叨着“这世道,好人活不长”这些画面未经修饰,却比任何表演都更具力量。

然而,就在首演前两周,意外再次发生。

那天排练完《她言》第二幕,周老师突然晕倒在舞台上。救护车鸣笛划破黄昏,整个剧团陷入慌乱。林晓跟着去了医院,直到深夜才得知诊断结果:脑供血不足,需静养至少一个月。

“不能演了。”医生斩钉截铁。

消息传回剧社,气氛骤然跌入谷底。有人低声啜泣,有人说“算了,咱们毕竟不是专业演员”,甚至有人提议取消巡演。

林晓站在排练厅中央,看着墙上贴满的调度表、人物小传、台词卡片,心如刀割。她知道,一旦停下,这支队伍很可能就此解散不是因为身体不行,而是因为希望崩塌了。

最新小说: 港综从追龙开始 华娱之别样人生 重生之金融巨头 首富从盲盒开始 寻宝全世界 你这领主有问题吧 咖啡渍的陷阱 娘子且留步 神豪从系统宕机开始 我在军营肝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