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绛妆 > 第17部分

第17部分(2 / 2)

只是……向往繁华,才是人之常情。

无情何生念啊……

待入了宫,福顺才恭敬地说:“柳大人,陛下在养心殿等您。”

柳断笛微微额首,便向养心殿去了。

来至殿外,行叩拜礼道:“臣柳断笛,应诏前来,叩见吾皇万岁。”

半晌,养心殿内传来公公的声音:“陛下有旨,宣柳尚书觐见。”

随后朱门半敞,柳断笛微俯身子走进去,行至皇帝面前端跪。

皇帝拂了拂手,道:“刘喜,你先退下罢。”

刘公公闻言,俯身道了声“是。”,随后便退出养心殿。

养心殿内只剩皇帝与柳断笛二人,皇帝正襟坐在高位之上,俯视着柳断笛。柳断笛亦也从容地跪在案下,听候发落。

皇帝不言语,柳断笛便一直不声不响地跪着。直到头目眩晕,脸色苍白。

静。大殿之中唯有渗人的静。

如今已然立夏,柳断笛却觉有一股寒意,逐渐弥散全身。皇帝面前,即便是痛苦再甚,也从无叫苦之时。

半晌,皇帝终于发问:“柳爱卿可曾听说过宋弼斩将?”

柳断笛凝神,恭敬答道:“臣有耳闻。”

宋弼,乃是南朝如顺帝亲信之臣。如顺帝一生秉公正直,深得民心,历代君主均视其之楷模。然而,如顺帝成事之道,多半缘故为“亲贤远佞”。如顺帝驾崩前,曾嘱咐太子定要守下这片社稷江山,并授命宋弼辅政。太子懵懂之年,尚还不通用人之道。只得依照父君行径,蹒跚而为。终有一日,太子受故交蛊惑,宋弼百般相劝,却总不讨好,最终将那故交处于斩首之刑。此时,故交一党起政弹劾,宋弼前后受制,即便德高望重,终也脱不开“枉法开罪”的罪名,最后流放边疆,途中丧命。此时朝中政乱,还是没能保住南朝天下。

宋弼或许临死前都不曾明白,为何他一生荣战,却落得如此下场。那是因为他不曾——他从不曾明白,这世上有些人,自从生来,便注定为他人成败而死。

他的确能够料到,将太子故交赶尽杀绝以后,南朝可危之态便能逆转。却不曾想,此事仅是引君入瓮的圈套。此后环环相扣,终于将他拉下高位,也终于令南朝易主。

此刻……皇帝竟提起这个典故。

不及柳断笛细想,皇帝又道:“那依柳爱卿之见,又是如何看待宋弼这人?”

柳断笛应声:“回陛下……依臣看,宋弼为忠者,却不诚;为谋者,却粗计;为善者,却有恶。即便能德兼备,亦也难守君心、臣心、民心。”

皇帝略微来了兴致:“哦?那便说说,何为这‘不诚、粗计、有恶’。”

柳断笛道:“所谓不诚,则是不忠于君。若不是宋弼有违君令,擅自发命处斩,便也不会中了圈套,更不会令君主寒心。所谓粗计,则是不曾料尽世态变数,同时陷同僚于不义,做了那‘枉法开罪’的同党,此后,朝中更加无人相护。所谓有恶,则是大善未成,宁可赏人银两,也不愿多动动心思,晓之以理,救无辜苍生一命。如此亵渎人命,也难怪民心尽散。假若,宋弼能够察觉其中一点,便也不会受歹人之害。”

皇帝听后颇为同意,道:“这一番理论倒是不错。宋弼忠了一辈子,到头来还是过激了。”

柳断笛道:“陛下所言极是。”

皇帝端起茶杯,搁置唇边抿了抿,又问:“此次治洲祭天,那刺客是何来头?”

柳断笛一愣,随即便接道:“是个患了痴症的,一连周病溉斩济挥忻寄俊!?br />

皇帝道:“刺杀皇差,让皇家颜面何存?就因那人患了痴症,便能放手不管?”

“并非不管,而是事出必有因,找到那背后作祟之人才是。”

皇帝额首:“尽早查清楚。”

“是。”

皇帝沉默片刻,叹道:“柳爱卿以为,朕择选老四当太子,究竟是早了,还是本就不该如此。”

“正是时候。”柳断笛应。

“正是时候?”皇帝道,“这回祭天总算是有惊无险,再过半年,果亲王便该回朝了。那时怕是更不安宁。”

柳断笛皱眉。果亲王……乃是皇帝之叔,前朝余力。当年先皇在位时发配他入了边疆墓园修墓守坟,在这种关口归朝,于苏偃、苏麟二人均为不利。

“陛下且安心,果亲王不涉朝政多年,恐也早知安分了。”

皇帝摇头:“难啊。”说罢,又接着道:“你对那‘用人之道’,是何看法?”

柳断笛膝盖处隐隐发痛,此刻也只能忍下,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皇帝面容上渐渐有了笑意:“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以,你将那治洲通判也一同带回京了?”

柳断笛见心事败露,只能如实回答:“陛下圣明。此人智性不菲,当可纳为己用。”

“罢了,既然你如此觉得,那他必然有过人之处。改日朕再另宣他。”

柳断笛喜道:“多谢陛下。”

“不忙。”皇帝道,“只是不知老四究竟能否胜任。”

柳断笛静默片刻,才说:“陛下放心,臣等忠心不渝。”

皇帝意味深长地道:“那有何用?若是天下不安,又何安盛世。”

柳断笛会意:“平天下者方得天下,臣愿尽己所为。”

皇帝点头,半晌却又道:“君主,技艺能力固然重要,但必要会用人。朕希望,你能遵你所说。”

皇帝所言已明,这便是教自己独行任命,而并不再由苏偃一同。柳断笛心中苦笑,答道:“臣……明白了。”

隔日,兆文琦入宫面圣。

历昌二十六年五月初一,原治洲通判兆氏文琦,得封从五品大理寺少卿。尔后入朝参政。

早朝之后,皇帝命苏偃、苏麟、兆文琦三人留蹛。待余人都散了,皇帝这才一边翻看各部呈上的折子,一边缓缓道:“此次治洲祭天一事,算是暂时告一段落。柳爱卿已然回朝,朕可是听说,此去不太平静啊?”

“回父皇,儿臣身为辅行,却令歹人得逞,实是大过。”苏麟出列,躬身道。

皇帝闻言,合上手中的折子,颇有些耐人寻味:“歹人得逞?好一句歹人得逞。只是不知这歹人的目的,究竟是太子,还是柳爱卿?”

苏麟心下一紧。且不说自己失职,单凭利益关系一点,这罪名自己便是坐实了。

若是太子出事,苏麟必会是第一受益之人,然而那日柳断笛极力相劝,苏麟终是暂缓计划。虽然的确有意安排行刺柳断笛,不想却在动手之前,提前遭人暗算。

苏麟皱眉,面上并不改色:“依儿臣看,今日之事,或许乃是柳臣曾经有过于人?那人不知天高地厚,听闻柳臣出行治洲,便前来暗害?”

皇帝淡淡地道:“若是如此,那歹人的胆子未免太大了些。”

“儿臣却有一事不明,为何父皇不责反升,封了那兆通判为大理寺少卿,留驻京城?”

皇帝道:“廉王不是也说,今日之事,与兆爱卿并无太大瓜葛,兆爱卿亦是一表人才,朕自然爱才心切。”

“可是……”苏麟语塞,一时间竟也找不出理由反驳。

“怎么?廉王还有话说?”

“不……没有了。”

苏麟言罢退至一旁,心中却是暗暗打算。若有一人,即想除掉太子,又想嫁祸于自己,那么……

此人应是……果亲王苏瑞方?

这老东西,好容易解禁回朝,竟还这般放肆。苏麟暗骂。

不过,若是他……此事更加难办了……

“兆爱卿,你才从治洲府晋升。你便说说,治洲一带尚还安好?”

“回陛下,”兆文琦闻言上前,恭敬道:“治洲百姓安居乐业,晴空万里。因处域肥沃,故水粮皆足,人马均健,乃是一席钟灵毓秀之地。”

皇帝额首,随即又道:“治洲如今由谁管辖?”

“乃是霍宁达,霍知府。”

“霍知府。”皇帝重复一遍,忽地冷笑道:“太子,治洲府上折子弹劾你玩忽职守,与女子行那苟且之事,可有此事!”

苏偃一愣,忙地跪下道:“父皇……陛下明鉴!儿臣并非……”

“说!可有此事?”皇帝审视般地凝望着苏偃,苏偃竟是不敢不认。

“确有此事……儿臣不敢欺瞒父皇。”

话一出口,苏麟与兆文琦皆是大为震惊。

皇帝似是痛心疾首地道:“用得着你来欺瞒朕?你自己瞧瞧!递给朕的奏折上都写了甚么!太子啊太子,枉朕对你一片信任,你却是如此报答朕的?”

“父皇息怒……儿臣亦也是鬼迷心窍,从未想过玩忽职守!”苏偃急道。

当日之事,除自己之外,唯有霍九歌与柳断笛两人知道。想那霍九歌一介女流,断不可能自毁名誉,只可能是柳断笛……

在柳断笛回京之前,一切都还无恙,他一回来,皇帝便知晓此事……

阿笛……你当真,如此恨我?

苏偃心中默叹,已然分不清伤怀或绝望。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